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完全走进了课堂。这是一种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体辅助教学方法 ,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新鲜感,能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观众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以其特有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多媒体集声、像、图、文为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信息的传递、知识的整合速度,学生很容易就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三、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增加了学生不随意记忆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
  四、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古诗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
  《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抽象、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虽然说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艺术,但多媒体的介入和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并不冲突,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语言的妙处。
  五、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六、运用多媒体,既可以再现情境,又可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古典诗歌的欣赏强调诵读,强调体味。在古典诗歌欣赏中,我常用音频播放那“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那“寒蝉凄切”的浅吟低唱,那“八月秋高风怒号”的苍凉,那“一夜飞度镜湖月”的神异,都在优美而准确的朗诵中表现出来。优美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妙神奇的境界,这就有得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再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七、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美的意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中如能有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理性意义的内容,无疑可以给听者带来美的享受;从形式上说,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教与学连成一个整体,使课堂生动活波,教学艺术化、多样化,这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充满意境之美。人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多媒体有其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多媒体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要将多媒体及其它一切可用于教学中的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和,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开发智力。
  
其他文献
鱼腥草为药、菜兼用植物,其根及叶片均可食用,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广泛用于各种炎症,如肺炎、盆腔炎、气管炎、乳腺炎等的治疗.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平均海
期刊
作为我国医疗保障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医疗保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因为它关系着全体农村居民切身健康问题,而农村居民的数量,在我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目
摘 要: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未来我国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其如此重要之地位, 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所以,必须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审视并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新的工作思路与对策,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
摘 要: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高效便捷的处理各项事务,成为档案工作者的新课题。那么档案工作者就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档案管理 现代网络 创新  一、创新方法  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极力提倡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对教学任务进行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研究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方式、方法,并使之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接受。大量的实践证明,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好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   一、教
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是针对政府官员、国家权力机关工作人员设立的腐败预防、治理的制度工具,素有阳关法案之美誉,在诸多廉洁指数较高的发达国家都实行该制度。一般而言,财产申报公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正是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黄金时期,自信、自尊正在增强,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求知欲强,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多元观念,经历着空前的观念和文化的荡涤,可塑性极强,需要理性的引导和教育。作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幅画,画好一张作业,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感染和熏陶来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美术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来实施,而素质教育大
语文即生活,这话并不夸张,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辨清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澄清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几十年的标准化考试,把语文教学引上了格式化轨道,语文与生活的血肉关系,被强行剥离,把语文从生活实践中分离为纯粹的理论学科,割断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新课程改革,也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改革,给语文教学工作者重新审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回过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