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动脉延长与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延长与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7 d内的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及MRI资料以及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的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二分类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延长与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16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男性69例(59.5%),女性47例(40.5%),中位年龄65岁(四分位数间距:57~76岁)。BA延长组39例(33.6%),非BA延长组77例(66.4%)。BA延长组BA直径(P=0.021)、理论长度(basilar artery length, BAL)(P<0.001)、弯曲长度(bending length, BL)(P<0.001)以及BA弯曲的患者构成比(P<0.001)均显著高于非BA延长组。转归良好组93例(80.2%),转归不良组23例(19.8%)。转归不良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P<0.001)、BA近似长度(P=0.007)、BAL(P=0.020)、BL(P=0.005)以及BA延长(P=0.002)和弯曲(P=0.008)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A近似长度与BL呈显著正相关(r=0.597,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延长(优势比5.441,95%可信区间1.814~16.320;P=0.003)和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1.696,95%可信区间1.291~2.228;P<0.001)是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合并BA延长的比例较高,BA延长可能是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发病后3个月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观察剥脱性CO2点阵激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疗效。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对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就诊的5例女性玫瑰痤疮患者,用剥脱性CO2点阵激光治疗;2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2次;每2个月评估1次,共评估3次。5例患者治疗结束后在鼻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肤质上都有明显好转,均无瘢痕形成、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较高。剥脱性CO2点阵激光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疗
期刊
随着整形美容市场蓬勃发展,对整形外科医师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公立整形医院医师还承担着医教研任务,整形外科住院医师除了要注重美容手术的培养,还要全方位培养良好的医德、培养整形外科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沟通及抗压能力、培养美学修养及拍摄技术、培养打造个人品牌的能力等。
眶下区容量缺失是老化的典型表现,对于该区域的解剖层次和命名不统一,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注射填充,注射填充材料有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自体脂肪等。治疗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透明质酸因其可降解、可塑性强、恢复期短的特点广泛使用。下眶区凹陷与其他面部凹陷(如鼻唇沟容易矫正)不同,由于凹陷的宽度、皮肤变薄以及邻近的眼眶脂肪垫存在,泪槽沟的改善需要应用综合技术。
近年来研究发现愈合伤口中微血管生成数量增多与瘢痕的形成关系密切。在伤口愈合时,初始强烈的血管反应导致组织中血管密度远远超过未受伤的组织过量的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过量血管生成对于瘢痕形成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抗血管生成的方法能够减少瘢痕的形成。现总结了伤口愈合阶段中,血管生成与瘢痕形成相关的各个因素,从血管生成和消退,血管数量对瘢痕形成的影响,以及血
颊肌黏膜瓣是由部分颊肌、颊黏膜和丰富血管组成的瓣,其解剖结构简单,应用方便,是外科医师重建头面部缺损的一种好方法;颊肌黏膜瓣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的一种多功能、可靠瓣膜,因其具有通用性、灵活性、柔软性,并且带来最小供区并发症和最好的美容效果而广泛应用于头面部软组织及其他复杂缺损的重建。
在中国,卒中是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状况(socioeconomic status, SES)与卒中发病、死亡、功能转归和复发风险相关。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与卒中发病、死亡、功能转归和复发风险相关的SES不均衡体现在受教育程度、个人或家庭收入以及医疗保险方面的差异。除改善贫困人口的SES外,积极控制传统卒中危险因素也是减轻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低SES人群中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的触发因素及其与卒中严重程度和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发病2周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触发因素问卷调查将其分为有和无触发因素组,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NIHSS评分组(≤8分)和高NIHSS评分组(>8分
目的探讨血浆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 LCN2)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minor ischemic stroke, MIS)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选择2017年10月9日至2018年8月17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MIS患者。在患者入院当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首发缺血性卒中后1年时转归不良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非糖尿病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在确诊后1年时对患者预后(功能转归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