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音乐,反励志,反主流价值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423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裂鼓手》是本届奥斯卡热门之一,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剪辑等五项提名。下载来看,当看到片中光头魔鬼导师弗莱彻不停地扇学生鼓手安德鲁的耳光,逼问他敲的节奏究竟是拖了还是急了稍许时,我油然想起春晚里几位民间高手飙高音的节目。
  我的眼前,安德鲁为了敲得更快而使鼓槌磨破虎口流在鼓面上的血,跟民间高手们尖叫时额头迸出的青筋交相辉映。他们对音乐技巧乃至物理层面的极端追求已使之站在了音乐的对立面。
  音乐本出于并归于人心,而在上面两个例子中,他们将音乐等同于田径与杂技,将之改换为对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其所谓音乐就此离人而去——这层意义上,如若实在想听到这些极端声音的话,也应该在人之外去想办法。譬如高音,你可以拿一把铁勺去抠玻璃;而精准的节奏复杂的编制,则可以交给业已进步、简化到家用的电声软件去完成。
  弗莱彻对安德鲁说,在今天之所以人们都说爵士乐已死,是因为像当年的查理·帕克那样因吹错音被导师用铙钹砸破了头,哭着睡去,第二天起来第一件事仍是练习演奏的音乐家已经再也找不到了。他认为这个时代最毁人的评判是“干得不错”,人们用它敷衍自己或相互敷衍,由此新的查理·帕克永远不会诞生。他的意思是,一个乐手应该极度苛刻地要求自己甚至虐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绝不会错一个音的新查理·帕克。
  用绝不会错一个音来定义查理·帕克是对他的侮辱,也是对爵士乐的侮辱,弗莱彻的这番言论令他幻想复活的爵士乐死上加死。他对乐队成员间严格按照乐谱精准配合的训练,正是在20世纪40年代查理·帕克领衔的比波普革命要去推翻的东西。那时,包括查理·帕克在内的一群黑人乐手正是通过对个人独奏和即兴的突出,来反对之前大乐队时期谄媚白人的、以娱乐和伴舞为主的呆板演奏,借此,比波普音乐家们一方面明确了反种族歧视的立场,一方面强调出爵士乐的艺术性可能。
  《爆裂鼓手》激进地呈现出,在逼迫个人奋斗、竞争和成功的主流价值下,人可以残酷到什么地步。片中有这么一段,弗莱彻说他听出乐队里有一个乐手跑调,但没有人承认,最终他把一个并没有跑调的长号手逐出乐团,因为那位被冤枉的长号手在他的怒骂中承认自己跑调了,弗莱彻说,“这比真正的跑调更不可原谅。”
  在此,他一直在炫耀的,其实是他独一无二的专业耳朵,那双只有它们才能听出错来的耳朵将他送到独裁者的宝座上;接下来,他可以随时说任何人的演奏是错的,因为即便他不这样认为,你也没有任何证据去反驳。
  人从折磨其他人那里获得乐趣的恶习,或许可以解释高音为什么得到古今中外人们的普遍喜爱。受刑的人就经常发出高音;你把一只猫扔到一个人脸上,他八成也会发出。前几年维塔斯(Vitas)走红时,便传出过KTV里有人唱他的歌时唱得背过气去,近日又有长沙一位45岁的李先生在与老朋友聚会时,因为K歌飙高音太猛而导致肺大泡破裂并引发气胸,幸好经开胸手术后保住了性命。可见飙高音确实折磨人,或者说这是一位正在遭受折磨的人容易产生的生理现象,而这一生理现象竟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审美。
  沉下心来想,与其说飙高音是一种反音乐,不如说在这个时代音乐就该是这个样子;而《爆裂鼓手》所描述的,从演奏到教育,从生产到审美,在所有层面完全控制了当今音乐的弗莱彻和安德鲁们,这些反音乐纳粹所制造的纳粹反音乐,或也惟妙惟肖地呈出了这个时代音乐该有的样子。
其他文献
11年前,阿根廷妇女苏珊娜·特里玛尔科23岁的女儿出门去见医生,结果她再也没有回来。于是特里玛尔科开始了艰难且危险的寻女之路,同时与拐卖人口的行为进行英勇斗争。  特里玛尔科今年59岁,有一头深色的直发和一双明亮而犀利的眼睛,她说话干净利落,充满热情。  特里玛尔科唯一的女儿名字叫玛丽塔,失踪以后至今杳无音讯。玛丽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特里玛尔科一直在想着这个悲伤的问题。她拿着一张金箔纸反反复复折叠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马庆株教授并转  《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學术研讨会:  值此“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谨在此致以最热烈的祝贺,祝贺研讨会隆重举行。  我是学着《讲话》成长的,1974年《语法修辞讲话》修订时我又受命参与了修订工作,理应出席这次研讨会;但研讨会举行之时我恰逢有外访任务,不能与会,敬请与会者谅解。而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失去了一个与大家交
Two men, both seriously ill, occupied the same hospital room. One man was allowed to sit up in his bed for an hour each afternoon to help drain the fluid from his lungs. His bed was next to the room’s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吉林市举办的一次美术讲座中知道了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后,就疯狂地在图书馆里了解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塞尚、雷诺阿、毕沙罗、修拉、德加等人的生平资料和作品。雷诺阿是我比较偏爱的,因为他所画的都是漂亮的儿童、女人、花朵,美丽的景色,特别是可爱的女人,她们的身体透着光,浑身散发着孕育生命的蓬勃伟力。这些都深深地吸引我,让我过目难忘。就像雷诺阿说:“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
炽热的高温,不时的沙尘暴,熙熙攘攘的人群,随处可见的独具阿拉伯特色的清真寺,以及飘荡在空气中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烤羊肉的香味,形成了对这个北非城市苏丹喀土穆的印象。然而最使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群充满了迷惑与神秘、在金黄的沙海中默默矗立而饱经沧桑的小金字塔。据悉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正式认定这些小金字塔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也是苏丹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我和朋友从苏丹首都喀土穆出
“亚利桑那(Arizona)”来自西班牙语“áridazona”,意思是“干燥不毛之地”。这个州,南部大多数地方为沙漠、戈壁、荒漠,不过不是撒哈拉沙漠那样的沙漠,而是常常被称为“疏草沙漠”,有稀稀拉拉的仙人掌和季节性的草生长;北部是科罗拉多高原和高山地区。这个州的大多数地方是不“适宜人居住”的,甚至在美国建国后,也长期人烟稀少。它是美国本土最后建立的州,即美国本土最后开发的州。  奇怪的是,近一百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瑜伽,是指一系列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修身养心方法。它能帮助人们静气凝神,控制自己的感官,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的“清净之静”,被认为是达到身心与自然交融的最有效方式。  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的小镇瑞诗凯诗是著名的“世界瑜伽之都”、瑜伽的发源地。瑞诗凯诗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入口处,三面环山,被称作是通往喜马拉雅的门户。发
当今世界,自由绝对是个时髦语汇,但自由紧密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其实是现代以后的事。此前,自由只是依附于政治、宗教等重大议题的小小注脚,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才形成概念。彼时的欧洲,教会式微,皇权岌岌,社会各阶层人人思变,自由的观念遂被推到前台。因此,对启蒙自由的理解有助于厘清自由的历史演进与意义内涵。本文就从人文艺术角度入手,由对花园的分析,逐步展现法国启蒙时期的自由观。  坐落于巴黎近郊马里森林中的莱兹花
一年骑车917公里  荷兰人口1600万,却拥有1700多万辆自行车,以人均拥有1.25辆高居全球之冠。在这个国度里,有近1/4的荷兰人选择骑车上下班,人们30%以上的旅行是骑自行车完成的,平均每人每年骑车“行走”917公里。除了作为交通工具之外,自行车还被广泛用于锻炼、休闲和娱乐。说自行车是荷兰的“国骑”,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词。世界著名民调机构盖洛普通过全球大规模的最新民意调查后发现,在最幸福国家
我们常常把人生比作一次火车上的旅行,不在乎沿途的风景,只在乎看风景的心情,很惬意,不是么?如果这时有人告诉你说车上有颗炸弹,其威力足以将全车人炸得灰飞烟灭,你还会处置安然么?如果再告诉你,这颗炸弹就是你耗尽毕生所学而研制出来,后被世人尊崇为新科技突破的成果,你也因它而名利双收,此时,正悠然享受着它给你带来各种好处中的你会有何反应?  事实上,因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真正地享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