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在课前、课中、课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宽容、接纳的意识;如何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快乐学习;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宽容;接纳;快乐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目标。那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将把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就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稍作探讨。
一、课前——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宽容、接纳意识
1.心理学家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的某项任务。在课前把任务分到各个小组完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而且能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会宽容、接纳等优秀的心理品质。为了小团体的进步,小组内的成员会根据任务的难易分工,并实现互相帮助。在合作过程中,不同的组员对任务的实施方法意见各不相同,但由于总目标一致,组员会根据各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在一次次的合作和磨合当中,学生们逐渐形成宽容、接纳他人的意识。例如,在学习新课“Touch your head”前,老师布置四人小组内完成一幅关于身体部位的海报设计。学生们根据这次的任务,各施所长,集思广益。学生们先是进行思维碰撞,对他人的意见进行宽容和接纳处理,而最终形成小组的共同作品。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工明确,连组内的潜能生也能受到带动,积极参与其中。
2.在上课前的三分钟,老师都会安排进行课前展示,让那些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自学的知识进行成果展示并对他人进行评价。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坚持,学生们的宽容和接纳意识增强,展示者懂得客观地对待评价者的意见和反馈,评价者懂得根据展示者的表现进行宽容、接纳处理。
二、课中——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是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创设主题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情景,是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输出环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新课“Apples are good for us”,老师创设了水果拼盘比赛为主线的情景,通过观看三位参赛的拼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一环节,参观卡通人物佩奇的水果拼盘。而佩奇为了做出孩子们都喜欢的水果,首先要做一份调查,自然过渡到新句型“What fruit do you like? I like …. … are good for us.”的呈现和操练。学生为了与佩奇进行互动,主动乐于开口表达。第二环节。参观Aki的水果拼盘。Aki为了给自己的水果拼盘拉票,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想要问Aki拿水果的学生需要使用新句型“Can I have some …? Of course.”通过实物水果的引入,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马上被吸引,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新句型的学习。第三环节,参观Janet的水果拼盘。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最后引出Janet的水果拼盘。最后一个环节,对三位参赛者的水果拼盘进行投票。整节贯穿一条主线,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极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语言情景,而且还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中学、乐中用、乐中进步。
三、课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是课堂的润滑剂。老师只有好好利用这层微妙的关系,对学生的积极转变是具有无穷大的力量。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引导的,必须对学生做到尊重、赏析、沟通。
1.尊重学生,不能以自身高高在上的教师身份来要求学生服从,而是善于发现和承认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例如,班上的学生小健,他在英语学习方面比较消极,对于老师平常的学习要求也很难达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专门找他进行了谈话,对他自身的情况也进行了分析,引导其设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大到期末的考试成绩目标,小到每节课的课堂习得。
2.赏析学生,是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对于潜能生犹为有效。赏析学生,必先找到其“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我肯定程度和自信心。老师把学生的“闪光点”作为切入点,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同时,学生也会为自己在老师眼中的优点而感到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例如,我班学生小杰,他是一名上课爱讲话,容易开小差,课堂走神严重的孩子。有一段时间,老师发现他上课认真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后来跟他沟通才发现,原来因为我的一次小小的表扬,他受到了鼓舞,找到了在课堂上的自我价值。赏析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
3.沟通是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想要跟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要尊重学生。当老师俯下身子跟学生交谈,谈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学生会主动亲近老师,产生信任感,对老师的教育也乐于接受。例如,班上的学生小晶,他是一名极度欠缺学习动力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经常呈现消极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找他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交谈,老师了解到小晶在家时,妈妈以过高的要求来约束他,而在学校英语课堂上,他也找不到存在感和成就感。鉴于小晶这样的心理压力,老师主动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老师和妈妈首先改变态度,让小晶对大人产生信任感。接着,老师采用积极暗示法,引导他思考“遇见优秀的自己”。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我认为心理健康对学科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于瑶.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理論与教学,2003(01):66-68.
[2]孙桂香.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05).
[3]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关键词】宽容;接纳;快乐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目标。那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将把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和小学英语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就如何有效地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稍作探讨。
一、课前——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宽容、接纳意识
1.心理学家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的某项任务。在课前把任务分到各个小组完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而且能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会宽容、接纳等优秀的心理品质。为了小团体的进步,小组内的成员会根据任务的难易分工,并实现互相帮助。在合作过程中,不同的组员对任务的实施方法意见各不相同,但由于总目标一致,组员会根据各人的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在一次次的合作和磨合当中,学生们逐渐形成宽容、接纳他人的意识。例如,在学习新课“Touch your head”前,老师布置四人小组内完成一幅关于身体部位的海报设计。学生们根据这次的任务,各施所长,集思广益。学生们先是进行思维碰撞,对他人的意见进行宽容和接纳处理,而最终形成小组的共同作品。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工明确,连组内的潜能生也能受到带动,积极参与其中。
2.在上课前的三分钟,老师都会安排进行课前展示,让那些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自学的知识进行成果展示并对他人进行评价。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坚持,学生们的宽容和接纳意识增强,展示者懂得客观地对待评价者的意见和反馈,评价者懂得根据展示者的表现进行宽容、接纳处理。
二、课中——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是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创设主题情景,提高学习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情景,是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输出环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新课“Apples are good for us”,老师创设了水果拼盘比赛为主线的情景,通过观看三位参赛的拼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一环节,参观卡通人物佩奇的水果拼盘。而佩奇为了做出孩子们都喜欢的水果,首先要做一份调查,自然过渡到新句型“What fruit do you like? I like …. … are good for us.”的呈现和操练。学生为了与佩奇进行互动,主动乐于开口表达。第二环节。参观Aki的水果拼盘。Aki为了给自己的水果拼盘拉票,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想要问Aki拿水果的学生需要使用新句型“Can I have some …? Of course.”通过实物水果的引入,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马上被吸引,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新句型的学习。第三环节,参观Janet的水果拼盘。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最后引出Janet的水果拼盘。最后一个环节,对三位参赛者的水果拼盘进行投票。整节贯穿一条主线,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极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生动的语言情景,而且还真正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中学、乐中用、乐中进步。
三、课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是课堂的润滑剂。老师只有好好利用这层微妙的关系,对学生的积极转变是具有无穷大的力量。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引导的,必须对学生做到尊重、赏析、沟通。
1.尊重学生,不能以自身高高在上的教师身份来要求学生服从,而是善于发现和承认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例如,班上的学生小健,他在英语学习方面比较消极,对于老师平常的学习要求也很难达到。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专门找他进行了谈话,对他自身的情况也进行了分析,引导其设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大到期末的考试成绩目标,小到每节课的课堂习得。
2.赏析学生,是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对于潜能生犹为有效。赏析学生,必先找到其“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我肯定程度和自信心。老师把学生的“闪光点”作为切入点,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同时,学生也会为自己在老师眼中的优点而感到有存在感和成就感。例如,我班学生小杰,他是一名上课爱讲话,容易开小差,课堂走神严重的孩子。有一段时间,老师发现他上课认真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后来跟他沟通才发现,原来因为我的一次小小的表扬,他受到了鼓舞,找到了在课堂上的自我价值。赏析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
3.沟通是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想要跟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要尊重学生。当老师俯下身子跟学生交谈,谈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学生会主动亲近老师,产生信任感,对老师的教育也乐于接受。例如,班上的学生小晶,他是一名极度欠缺学习动力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经常呈现消极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找他进行了沟通交流。通过交谈,老师了解到小晶在家时,妈妈以过高的要求来约束他,而在学校英语课堂上,他也找不到存在感和成就感。鉴于小晶这样的心理压力,老师主动提出积极的解决方案——老师和妈妈首先改变态度,让小晶对大人产生信任感。接着,老师采用积极暗示法,引导他思考“遇见优秀的自己”。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我认为心理健康对学科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手段。
参考文献:
[1]于瑶.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理論与教学,2003(01):66-68.
[2]孙桂香.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05).
[3]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