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教育不仅是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更是智能时代教育的全面转型与变革.文章结合智能时代的三大发展趋势:即人机物三元融合、主动智能服务与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包括拥有主动智能的教育环境、人机协同的教育智能、大规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虚实融合的教育新生态和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面向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实践落地,提出了三点关键建议,包括建立数据无缝流转的生态体系、推进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高度重视专业性的教育服务,期望为智能时代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应用启示.
其他文献
图像识别是WebAR的基础技术之一,该应用场景下常用基于特征点的图像匹配技术方案,其用于比较待识别图与模版图之间的特征点匹配程度。该方案虽然可以给出准确的匹配结果,但其运行速度过慢,在大规模图片量下无法满足WebAR服务的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引入了图像检索技术,通过大幅减少需要进行图像匹配的模版图数量来加速图像识别流程,其与图像匹配技术相互搭配,共同为WebAR平台提供图像识别服务。图像检索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热点,也是未来教育创新变革的发展趋势.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强调技术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过程,其产生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发展意蕴.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技术革新的动力、国家政策的主导和教育系统内生发展四个因素形成推拉合力驱动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则可视为具有价值意图支配的行为选择,在实践活动中深层次的生成原则包括:“问题驱动+理念引领”的原则、“系统进化+创新突破”的原则和“价值评估+迭代优化”的原则.目前,在构建智能社会新生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C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认知、责任、心理、教学、技术、环境准备六个维度开展调查.对529份问卷分析发现:1.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总体准备度情况一般,责任准备较高,环境准备偏低.2.纯面授教学教师和混合式教学教师行为意向悬殊,心理和环境会影响纯面授教学教师的行为意向.认知、心理、教学、环境会影响混合式教学教师的行为意向.3.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元,纯面授教学教师和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设施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整合灵活性方面存
疫情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国家强调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恰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公布,数字中国的提出为逐渐走入困境的“互联网经济”提供涅槃重生的机会,也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生态作为社会生态复杂巨系统的一部分,与社会生态系统不断产生能量交换.研究分析数字中国的诞生背景,及其对互联网经济、教育的影响,从技术、理论、行动、目标、实践场景与数字公民六个维度,论述数字中国愿景下的教育新生态发展及其与社会生态的循环共生关系,并从实践出发结合案例阐述将数字中国尖端技术发展引入教育领域引发教育生态
学习科学将学习理论创新与教育实践变革视为同等重要的双重使命.为了进一步解决科学研究的知识发现与教育实践改进难以同步的现实问题,学习科学共同体在基于设计的研究(DBR)方法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DBIR).文章在回顾DBR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DBIR的四个核心原则;探讨了DBIR所倡导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三元协同的新型伙伴关系,提出了促进学习科学研究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以新型学习观为基础的“三要素—三层次—三角色”系统变革模型;建议通过更新教育实践者和决策者的学习观、构建“研究—
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同时,恶意程序的种类和隐蔽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现有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已经无法很好的应对指数式增长的恶意程序。恶意程序通过电子邮件和资源链接等方式传播,给网民使用计算机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本文针对现有的恶意程序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恶意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的行为特征的分析,设计了一个Windows系统下的恶意程序检测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