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学制,要尊重教育规律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ong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4日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将十二年学制改成十年一贯制,十年连读,学生可以坐上直通车,轻松快乐地学习。”是否缩短中小学学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小学太长了,读四年就可以,不需要读六年;也有一些保持中立的态度。其实,缩短时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保证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地看待缩短学制问题?在2016年3月17日的21世纪教育沙龙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明全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十二年学制”是多年实践的选择
  储朝晖:基础教育“六三三”分段的十二年学制是在1922年建立的。当时提出实行“十二年学制”,经过很多次的讨论和打磨,政府基本上没有干预,由教育家群体来判断及决定。1915年,有人对学制问题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当时是湖南省提出学制改革意见。到1917年,几乎大多数省提出要改学制,1918年出现了很多调查,包括蔡元培、陶行知、胡适都到各个省做了调查。当时的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也做过很多调查,做了很扎实的工作。很多人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他们的决定比较客观,没有太多的外界力量干预因素。
  杨东平:新中国成立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学制改革的高潮,试点九年一贯制、十年一贯制、五四学制等多种学制,中共中央也成立了学制改革小组。其重要的背景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认为现行学制时间太长,学生关在学校脱离社会实践的时间太多。所以“文化大革命”中大幅度缩短学制,改为小学5年、初中高中各2年、大学3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恢复十二年学制。但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缩短学制的强烈动机,那时的口号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这两次基本上是非教育动机。
  现在,主张缩短学制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现行教育内容用10年、11年完全可以完成。高三整整一年、初三有半年专门用于备考,基本上是在浪费青春。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不是学制本身的问题。因为如果实施十年学制,青少年毕业时刚16岁,步入社会为时尚早。
  国际上,十二年学制是主流
  储朝晖:学制改变与否的主要依据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十二年学制在中国已经实行了95年左右的时间,中间反反复复地提出学制改革,但都没有成功。1949年以后提出缩短学制,
  1949年前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个学制不合理,但终没有说服力,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一学制是合理的。人的个体之间有差异,每个人发展的阶段性也有差异。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不是恒定的,但在统计的意义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今,虽然有些孩子表现出早熟、早慧现象,但整体上还没有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这方面也缺少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证研究。同样,信息化环境、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并没有使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发生改变,也没有因为信息渠道的增加而改变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尽管我们有少年班及其他课程体系,但大量的数据表明,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杨明全:“六三三学制”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19世纪末兴起。美国人建立的“六三三学制”,基本上也是根据这个发展阶段来划分的。后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划分,基本上跟“六三三学制”对应。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即零到两岁;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即两岁到六七岁,即不能进行逻辑运算,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形式来进行;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5岁以后孩子才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因此,人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赞成盲目缩短学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全世界199个样本国家和地区,各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年限从10年到14年不等,十年学制的只有10所,仅占5%,实行十二年学制和十三年学制的学校约占77%。可见,世界各国对孩子教育发展的观点,是比较保守的。
  如果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发展,除了知识之外,不能太急,要缓慢一点。我在美国访学期间,了解的美国教育是孩子在低龄时期的教育要慢下来。美国教师认为孩子的童年很宝贵,要让他们过一个完整的童年,美国小学课程课标所列出来的就是基本科目。他们还会开设田野调查课程、游园课程等。这种多样性、充实的课程,使孩子的童年丰富多彩。
  “学习负担”和学制没有直接关系
  储朝晖:主张缩短学制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学业负担,因为小升初、初升高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学制贯通之后,可以减少两个“坎”,让学生少“受罪”。严格地说,学习负担跟学制没有关系,学习负担主要由教学、管理和评价方式决定。如果教学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能够让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不会感觉学习负担太重。很多人会担心,如果应试教育不改变,学制被缩短,课业被压缩,学生的负担反而会更重。
  杨东平:我国中小学的课程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地高出很多。如果在12年的义务教育范围内,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知识灌输,降低学科难度,增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户外活动,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让他们在学校会感到更快乐的话,希望缩短学制的呼声可能会降低一些。
  杨明全:减轻学生痛苦不见得通过缩短学制的方法,也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水平,设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标准,减轻竞争力,让他们在学校中感到快乐。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在学校中学知识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不仅有知识发展问题,还包括道德、人格、情感、社会交往等,我们叫作和谐发展。目前的国内教育,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但应试教育的味道非常明显。我比较赞同实行一贯制,可以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如小升初、初升高的问题,要拿出很多时间去反复练习。如果是一贯制,就可以去掉这些环节,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一贯制的做法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如美国小学没有升学考试,而是自然而然地升到初中。美国教育局会为每个孩子出一份成绩报告,这个报告不是选拔性的,而是发展性评价,观察孩子在主要学科如数学、阅读、英语、社会、科学等领域达到了怎样的发展水平。
  而且,“弹性学制”或许可以为特殊人才提供快速通道。有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学制,虽然是12年,但分段不一样。例如,印度是8-2-2分段,多数学生能够普及的是8年教育。英国是10年,但它有两年大学预科。美国学制主要是5-4-3分段,缩短小学,延长初中。这或许与儿童青春期的提前有关。从中国的现实看,有的地方如黑龙江部分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实行5-4分段,上海将小学六年级放在初中,其实也是5-4分段。顾明远先生一再呼吁要重视学制研究,似乎主要也是指如何分段而不是缩短学制。
  国际上是存在“灵活学制”的。总体上说,美国社会是一个弹性化的社会。它的弹性化有学分管理的基础,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并根据学分收取学费和考查学生的学业进程。学生只有修满学分,才有资格申请答辩毕业。而且,有些高中互认学分,高中修的学分,大学里互认。所以美国有一类课叫“AP课程”,大学课程的前置,可以解决美国高中生中学有余力者提前学大学课程的问题,不但可以提前拿到大学基础课程学分,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主选择。现在,大学录取时,AP课程的分数学分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有关学制改革的讨论很有价值,涉及是否缩短、如何分段、如何贯通及弹性学制等内容。如果学制可以灵活调整,为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选择,有需求的人可以提前毕业或跳级等,也可为特殊人才提供快速通道,就不需要大家都齐头并进。
  也许,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缩短学制问题允许改革,允许探索,允许试点,但同时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作者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开设英语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文书面表达水平.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够反映出学生对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的大一新生在学习专业课方面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针对独立学院生源的特点,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理工科电子专业新生适应性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消除适应性障碍的对策措施。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能很好地解决专业课程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电子专业;专业适应性;电子初步;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郭振武(1971-),男,河北滦
本文以一节初一语文课为出发点,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师生互动这三个方面,以语文课程改革为角度,着重分析该课课堂教学呈现出的课堂状态.
在阐述习惯养成对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实必要性,并进一步从养成教育原则的主体性与被动性的协调,养成教育计划实施的系
中国古诗文,博大精深,内涵深远,包含哲理,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的起源变化和发展.学习古诗文可以陶冶情操,加强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底蕴.可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本该充满生机,充满情趣;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变语
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是人事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意义重大:方便组织上全面考察和正确使用选拔干部,同时充实丰富干部档案内容.当前,档案收集中非常急迫的任务是全面及
摘要:针对商科院校公共数学“四环双学”教学模式,探讨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特征,指出了实施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意义,论述了其教育功能,提出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四环双学  作者简介:谢小良(1964-),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205)胡少华(1971-),女,湖南汨罗人,湖南省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体现了语言交际性、开放性的特征.运用好读与写,能给学生更多自我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修正完善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感思与认
期刊
媒介融合时代,任何一种媒体都面临着改变和创新。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体,其影响力正经受网络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本文试图通过通过分析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电视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