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争情报的产生,使企业能及时感知自己所处的环境,敏锐地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的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主动。但随着我国竞争情报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也会意识到在掌握对手竞争情报的同时,自身的情报也同样会被竞争对手所掌握。因此,如何在获得竞争对手情报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护自身企业的核心信息,便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于是反竞争情报应运而生。并且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反竞争情报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研究反竞争情报,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反竞争情报的内涵
目前,对反竞争情报(defensivecompetive intelligence)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是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活动而采取的对企业自身信息,尤其是秘密信息的保护方法,通过预先采取措施抵消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活动,保护企业的秘密和正常经营;另一种解释是反竞争情报是模拟竞争对手监测和分析企业自身商业活动的过程,即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对信息流进行管理,从而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不被竞争对手所得。
综合以上两种解释,笔者认为,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而言的。竞争情报是通过合法手段对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以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过程;反竞争情报是抵御和研究竞争对手为监测和分析本企业商业活动所采取的情报活动,从而保护本企业自身核心信息不被竞争对手获取。
反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可分为:明确反情报任务和保护要求、收集与组织信息、反情报分析和加工、产生报告。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强调对竞争对手情报活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本企业的核心信息不被竞争对手获取。因此,反竞争情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这需要对竞争对手的情报活动进行分析,破解竞争对手对己方的竞争情报活动;二是对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这就需要对本企业释放信息的途径进行分析。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在了解竞争对手情报活动的情况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正确的反竞争情报措施。
2 企业反竞争情报的措施
鉴于以上对反竞争情报的分析,笔者从反竞争情报的两个方面的任务出发,具体阐述企业反竞争情报的措施。
2.1 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传统意义上的高度对抗性的竞争逐步转化为合作竞争。因此,竞争对手不单单指通常意义上明确的对手,应该包括合作伙伴。企业只有在合理确定竞争对手,充分分析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后,才能明确反竞争情报活动对象。为了更好地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应认真分析竞争对手情报活动常用的情报源和情报收集手段,针对竞争对手以下3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即竞争对手运营中的信息、竞争对手企业中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和第三方信息。
(1)对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信息分析
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信息主要包括对手未来目标信息、对手设想信息、对手能力信息(核心能力信息、成长能力信息、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应变能力信息和持久信息一等。通过分析,可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迫切想得到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的信息,帮助企业加强对这类信息的保护。对于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信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宣传广告、年度报告、企业刊物、专利文献、产品文献、招聘广告、数据库等信息交流方式,或采用反求工程、专业调查咨询机构等方法进行收集,获得竞争对手针对己方所开展的情报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弱势、优势、竞争战略以及对本企业构成的威胁等,确定企业反竞争情报的重点方向。
(2)对竞争对手企业中竞争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分析
竞争对手企业中竞争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包括对手竞争情报机构的构成、竞争对手的素质及其惯常行为方式。通过对对手的竞争情报机构的分析,可了解其构成、工作流程、工作范围、工作方式、所采用的技术等,掌握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以及对本企业竞争方案的可能反应,以帮助企业预先采取措施或模仿竞争对手的情报行为来保护企业自身的信息。人是知识环境下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不同的人的工作习惯、工作方式、经历、爱好、信仰、忌讳等差异很大。因此,对人员的信息分析,可帮助企业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去应对不同素质的竞争对手。对于此类信息的获取,同样可以采取上述列举的方式。
(3)对第三方信息的分析
第三方是指与企业发生联系的组织或个人,包括广告商、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银行、贸易协会、专利代理商等。由于业务上的联系和自身的收集行为,第三方了解企业的广告战略、资本结构、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等。比如客户,由于企业从客户出发,以客户需求作为企业运作的核心对象,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等,因此在服务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向客户透露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如技术特性等。而第三方通过接受采访、参加会议、参加活动等大量释放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因此,对第三方信息的分析,可帮助企业获得对手的竞争情况,从而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
2.2 对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
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可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弱势以及对本企业的威胁等。这是从竞争对手方面来阐述反竞争情报的措施,为了更有效地防御竞争对手的情报活动来实现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持续绩效目标,企业还必须从自身角度,对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机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进展等情报进行保护。为有效保护己方情报,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有效控制信息源,防御敏感信息外泄。企业释放信息的源头主要包括企业员工(个体)、第三方、企业(整体)。
(1)企业员工(个体)
国外企业竞争情报工作表明,企业想获得的竞争情报的95%可通过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途径获得,其中80%的信息就蕴藏在企业内部。而企业员工在接受采访、参加会议、发表论著等活动中释放的信息,已成为竞争情报活动的一大信息源。因此,如何管理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在获得情报的同时又防止敏感信息的外泄,是企业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一要强化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企业要确定保密对象,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对内部员工进行保密教育,并建设企业文化,促使员工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自觉地为保护企业竞争情报而努力。在内部,对于敏感信息,员工不该问的就不问;在竞争对手面前,员工不该说的就不说。二要签订保密协议。 现在,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人才的流动中泄露企业的敏感信息也是很常见的。因此,企业不仅要与内部各部门流动人员签订协议,还要跟由本部门流动到其他单位的人员签订协议,避免出现“人走信息跟着走”的现象。三要建立保密规则和奖惩制度,并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如公开发行的资料以及计算机等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对泄漏企业重要信息的员工予以处罚等。四要建立废品处理制度。各竞争部门对手稿的废稿、产品废品、产品边角料、实验品废料等要进行集中粉碎或销毁,加强对无用信息的管理,以防止竞争对手根据废品或手稿而获得本部门的情报。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被招聘人员的考核制度。
(2)第三方
第三方的内涵如前所述,其范围非常广。由于业务的联系等原因,第三方了解很多企业的敏感信息,其通过交流会、接受采访、参加活动、公开文献(报刊杂志、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等)等形式很容易泄漏企业的竞争情报。因此企业应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三方的信息泄漏。一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交易活动中与第三方签订合同,要求第三方在合同履行期间对所知道的本企业信息进行保密,并详细规定有关的保密条款。这样,如第三方有违反协议之处,泄漏企业信息的行为,就可通过法律来追究其责任。二是根据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将企业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知密范围,再依照这个等级和范围处理好与第三方交谈的内容,注意保护企业的重要信息。
(3)企业(整体)
企业出于宣传自身、吸引顾客等考虑,通过出版文献、接受媒体采访、参加展览会、建立网站等途径释放各种信息,使更多用户(潜在用户)和商业伙伴了解自己,从而赢得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将信息泄漏给竞争对手。因此,如何使企业在宣传自身的同时,防止敏感情报的外泄,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第一,根据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可将企业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知密范围。企业在宣传自身时,应注意宣传内容的深度问题,即注意在宣传文字、语言和形式上要将本企业的关键信息加以保密。第二,对己方的关键技术建立策略性的专利申请方式。关键技术包括设计方案、配方、工艺以及各种分解、处理、合成等技术。企业要根据关键技术的性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专利申请方式。对于很难模仿的关键技术,如可口可乐饮料配方,要作好内部保密工作,不适宜申请专利,这样有利于企业长期独占该技术;对于研发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可让不同的分公司进行专利申请,进而分散竞争对手的注意力;企业也可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并与申请专利的个人签订专利权协议,这样在使企业拥有专利使用权的同时,又可对企业的实际技术水平进行隐蔽,使竞争对手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技术水平。第三,在建立网站扩大宣传时,一要注意网络安全,企业可通过分析访问者的IP地址、客户端所属域、信息访问路径等网络监控技术和统计敏感信息访问率等方法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防范;二要有选择性地在网上发布企业的信息;三可考虑发布些虚假信息,为自己争取更多市场i四要充分利用相关法律。若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信息,企业可根据相关法律,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保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追究其法律责任。
3 结语
在“情报决定成败”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抵御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来保护自身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要根据反竞争情报的两大任务来建立反竞争情报机制,一方面要充分有效地运用竞争情报技术和资源来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处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做出合适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掐断竞争对手获取本企业情报的主要情报源和情报渠道,从而保护本企业的核心信息,为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快速、可靠的支持。
1 反竞争情报的内涵
目前,对反竞争情报(defensivecompetive intelligence)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是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活动而采取的对企业自身信息,尤其是秘密信息的保护方法,通过预先采取措施抵消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活动,保护企业的秘密和正常经营;另一种解释是反竞争情报是模拟竞争对手监测和分析企业自身商业活动的过程,即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对信息流进行管理,从而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不被竞争对手所得。
综合以上两种解释,笔者认为,反竞争情报是针对竞争情报而言的。竞争情报是通过合法手段对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以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过程;反竞争情报是抵御和研究竞争对手为监测和分析本企业商业活动所采取的情报活动,从而保护本企业自身核心信息不被竞争对手获取。
反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可分为:明确反情报任务和保护要求、收集与组织信息、反情报分析和加工、产生报告。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强调对竞争对手情报活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本企业的核心信息不被竞争对手获取。因此,反竞争情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这需要对竞争对手的情报活动进行分析,破解竞争对手对己方的竞争情报活动;二是对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这就需要对本企业释放信息的途径进行分析。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在了解竞争对手情报活动的情况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正确的反竞争情报措施。
2 企业反竞争情报的措施
鉴于以上对反竞争情报的分析,笔者从反竞争情报的两个方面的任务出发,具体阐述企业反竞争情报的措施。
2.1 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传统意义上的高度对抗性的竞争逐步转化为合作竞争。因此,竞争对手不单单指通常意义上明确的对手,应该包括合作伙伴。企业只有在合理确定竞争对手,充分分析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后,才能明确反竞争情报活动对象。为了更好地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应认真分析竞争对手情报活动常用的情报源和情报收集手段,针对竞争对手以下3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即竞争对手运营中的信息、竞争对手企业中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和第三方信息。
(1)对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信息分析
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信息主要包括对手未来目标信息、对手设想信息、对手能力信息(核心能力信息、成长能力信息、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应变能力信息和持久信息一等。通过分析,可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迫切想得到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的信息,帮助企业加强对这类信息的保护。对于竞争对手企业运营信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宣传广告、年度报告、企业刊物、专利文献、产品文献、招聘广告、数据库等信息交流方式,或采用反求工程、专业调查咨询机构等方法进行收集,获得竞争对手针对己方所开展的情报活动。其目的是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弱势、优势、竞争战略以及对本企业构成的威胁等,确定企业反竞争情报的重点方向。
(2)对竞争对手企业中竞争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分析
竞争对手企业中竞争情报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包括对手竞争情报机构的构成、竞争对手的素质及其惯常行为方式。通过对对手的竞争情报机构的分析,可了解其构成、工作流程、工作范围、工作方式、所采用的技术等,掌握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以及对本企业竞争方案的可能反应,以帮助企业预先采取措施或模仿竞争对手的情报行为来保护企业自身的信息。人是知识环境下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且不同的人的工作习惯、工作方式、经历、爱好、信仰、忌讳等差异很大。因此,对人员的信息分析,可帮助企业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措施去应对不同素质的竞争对手。对于此类信息的获取,同样可以采取上述列举的方式。
(3)对第三方信息的分析
第三方是指与企业发生联系的组织或个人,包括广告商、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银行、贸易协会、专利代理商等。由于业务上的联系和自身的收集行为,第三方了解企业的广告战略、资本结构、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等。比如客户,由于企业从客户出发,以客户需求作为企业运作的核心对象,为客户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等,因此在服务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向客户透露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如技术特性等。而第三方通过接受采访、参加会议、参加活动等大量释放与企业有关的信息。因此,对第三方信息的分析,可帮助企业获得对手的竞争情况,从而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
2.2 对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
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可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弱势以及对本企业的威胁等。这是从竞争对手方面来阐述反竞争情报的措施,为了更有效地防御竞争对手的情报活动来实现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持续绩效目标,企业还必须从自身角度,对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机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进展等情报进行保护。为有效保护己方情报,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有效控制信息源,防御敏感信息外泄。企业释放信息的源头主要包括企业员工(个体)、第三方、企业(整体)。
(1)企业员工(个体)
国外企业竞争情报工作表明,企业想获得的竞争情报的95%可通过合法的、符合道德规范的途径获得,其中80%的信息就蕴藏在企业内部。而企业员工在接受采访、参加会议、发表论著等活动中释放的信息,已成为竞争情报活动的一大信息源。因此,如何管理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在获得情报的同时又防止敏感信息的外泄,是企业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一要强化员工的竞争情报意识。企业要确定保密对象,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对内部员工进行保密教育,并建设企业文化,促使员工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自觉地为保护企业竞争情报而努力。在内部,对于敏感信息,员工不该问的就不问;在竞争对手面前,员工不该说的就不说。二要签订保密协议。 现在,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人才的流动中泄露企业的敏感信息也是很常见的。因此,企业不仅要与内部各部门流动人员签订协议,还要跟由本部门流动到其他单位的人员签订协议,避免出现“人走信息跟着走”的现象。三要建立保密规则和奖惩制度,并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如公开发行的资料以及计算机等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对泄漏企业重要信息的员工予以处罚等。四要建立废品处理制度。各竞争部门对手稿的废稿、产品废品、产品边角料、实验品废料等要进行集中粉碎或销毁,加强对无用信息的管理,以防止竞争对手根据废品或手稿而获得本部门的情报。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被招聘人员的考核制度。
(2)第三方
第三方的内涵如前所述,其范围非常广。由于业务的联系等原因,第三方了解很多企业的敏感信息,其通过交流会、接受采访、参加活动、公开文献(报刊杂志、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等)等形式很容易泄漏企业的竞争情报。因此企业应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三方的信息泄漏。一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交易活动中与第三方签订合同,要求第三方在合同履行期间对所知道的本企业信息进行保密,并详细规定有关的保密条款。这样,如第三方有违反协议之处,泄漏企业信息的行为,就可通过法律来追究其责任。二是根据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将企业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知密范围,再依照这个等级和范围处理好与第三方交谈的内容,注意保护企业的重要信息。
(3)企业(整体)
企业出于宣传自身、吸引顾客等考虑,通过出版文献、接受媒体采访、参加展览会、建立网站等途径释放各种信息,使更多用户(潜在用户)和商业伙伴了解自己,从而赢得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将信息泄漏给竞争对手。因此,如何使企业在宣传自身的同时,防止敏感情报的外泄,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第一,根据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可将企业信息划分为不同等级,设定不同的知密范围。企业在宣传自身时,应注意宣传内容的深度问题,即注意在宣传文字、语言和形式上要将本企业的关键信息加以保密。第二,对己方的关键技术建立策略性的专利申请方式。关键技术包括设计方案、配方、工艺以及各种分解、处理、合成等技术。企业要根据关键技术的性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专利申请方式。对于很难模仿的关键技术,如可口可乐饮料配方,要作好内部保密工作,不适宜申请专利,这样有利于企业长期独占该技术;对于研发实力比较强的公司,可让不同的分公司进行专利申请,进而分散竞争对手的注意力;企业也可以个人名义申请专利,并与申请专利的个人签订专利权协议,这样在使企业拥有专利使用权的同时,又可对企业的实际技术水平进行隐蔽,使竞争对手难以掌握企业的真实技术水平。第三,在建立网站扩大宣传时,一要注意网络安全,企业可通过分析访问者的IP地址、客户端所属域、信息访问路径等网络监控技术和统计敏感信息访问率等方法实现对竞争对手的防范;二要有选择性地在网上发布企业的信息;三可考虑发布些虚假信息,为自己争取更多市场i四要充分利用相关法律。若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企业信息,企业可根据相关法律,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保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追究其法律责任。
3 结语
在“情报决定成败”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抵御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来保护自身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要根据反竞争情报的两大任务来建立反竞争情报机制,一方面要充分有效地运用竞争情报技术和资源来研究竞争对手针对本企业的情报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处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做出合适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掐断竞争对手获取本企业情报的主要情报源和情报渠道,从而保护本企业的核心信息,为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快速、可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