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家长在参加一个“幼小衔接”的座谈会时很认真地做了笔记:语文课56个汉语拼音中要掌握47个;800~1000个识字量,会读报;古诗词光背没用,老师随便点一个字要读得出。据说,这是能上一所好小学的“敲门砖”,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随着小学招生的临近,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据了解,有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开设专门针对幼儿升小学的“突击班”;有的幼儿园将“幼小衔接”简单地理解为识字与算术,在家长会上作动员,要求家长为孩子“恶补”。对此,上海市特级校长卞松泉指出,家长和幼儿园千万别误解了“幼小衔接”的本义,走样的“幼小衔接”对孩子入学并不利。
目前,一些幼儿家长产生了盲目的“恐慌”,以为孩子入学需要面试,尤其是要进好的小学,似乎要求掌握的内容更多。一位家长从旁人处打听到,孩子入学时要求数学达到的标准是20以内完形填空加减法。为了“保险”起见,不少家长开始在家里让孩子全面补习。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近来她就不断接到家长电话,要求幼儿园从现在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理由是“必须让孩子升小学时有一块进入名牌小学的‘敲门砖’”。对此,她感到十分为难。
事实上,学前教育的有关规定相当明确:禁止在幼儿园进行小学学科的“提前教学”,一些家长的期望无疑与此形成明显冲突。不过,也有另外一些家长感到很疑惑:把小学学习内容放到幼儿园去完成,把初中的放到小学去,这样层层加码,难道就是“有效衔接”吗?
现在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幼小衔接”就是学习上与小学接轨,而对知识以外的因素关注较少。上海宝山区行知实验幼儿园园长郑莉认为,“幼小衔接”更应当关注孩子为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需的习惯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
“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这才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导向。
面对如今“幼小衔接”出现走样的情形,一些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不要在孩子没上小学时就过早地“对接”小学学科内容,应当顺其自然。
(《文汇报》2009.3.30 苏 军/文)
北京公办幼儿园比例将扩一倍幼教高收费有望降低
一份针对北京市幼儿园的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托幼园所月收费的标准不同:政府办园600至1000元、单位办园600至700元、街道办园500至600元、民办园1300至2800元。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将考虑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园建立“按质论价”机制,即对幼儿园实行等级评定和审查,并按等级确定收费标准。不过,这份备受关注的民办园指导价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出台。专家分析,比起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价格指导,有关部门更应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增加优质公办园的供给将有效降低幼教的高收费,并缓解市民排队争上名园的局面。
据了解,相比往年新建小区配套园多数被民办园承办,近年来公立园,包括不少优质名园,都在逐渐加大进驻小区办园的力度。据宣武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近年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建为市立园,确立公办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宣武区市立园全部达到一级一类办园标准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由政府主导的幼儿园约占全市幼儿园的15%,计划在近几年将这个比率增加到30%。今年将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区示范幼儿园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所。
据介绍,北京市将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年内公办幼儿园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所。为保证幼儿园建设在布局上更加合理,新增的公办幼儿园将主要建在远郊区县,以扩大公立园服务范围,缓解当地学前教育矛盾。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将在这33个中心镇中的30个镇新建30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都将建设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标准的中心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经费由市和区县两级共同承担,师资由区县政府以及乡镇政府进行调配。
(《北京晨报》2009.3.19)
随着小学招生的临近,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据了解,有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打着“幼小衔接”的旗号,开设专门针对幼儿升小学的“突击班”;有的幼儿园将“幼小衔接”简单地理解为识字与算术,在家长会上作动员,要求家长为孩子“恶补”。对此,上海市特级校长卞松泉指出,家长和幼儿园千万别误解了“幼小衔接”的本义,走样的“幼小衔接”对孩子入学并不利。
目前,一些幼儿家长产生了盲目的“恐慌”,以为孩子入学需要面试,尤其是要进好的小学,似乎要求掌握的内容更多。一位家长从旁人处打听到,孩子入学时要求数学达到的标准是20以内完形填空加减法。为了“保险”起见,不少家长开始在家里让孩子全面补习。一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近来她就不断接到家长电话,要求幼儿园从现在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理由是“必须让孩子升小学时有一块进入名牌小学的‘敲门砖’”。对此,她感到十分为难。
事实上,学前教育的有关规定相当明确:禁止在幼儿园进行小学学科的“提前教学”,一些家长的期望无疑与此形成明显冲突。不过,也有另外一些家长感到很疑惑:把小学学习内容放到幼儿园去完成,把初中的放到小学去,这样层层加码,难道就是“有效衔接”吗?
现在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幼小衔接”就是学习上与小学接轨,而对知识以外的因素关注较少。上海宝山区行知实验幼儿园园长郑莉认为,“幼小衔接”更应当关注孩子为适应学习生活而必需的习惯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是孩子走向小学生活的“阶梯”。
“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这才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导向。
面对如今“幼小衔接”出现走样的情形,一些教育专家提醒家长,不要在孩子没上小学时就过早地“对接”小学学科内容,应当顺其自然。
(《文汇报》2009.3.30 苏 军/文)
北京公办幼儿园比例将扩一倍幼教高收费有望降低
一份针对北京市幼儿园的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托幼园所月收费的标准不同:政府办园600至1000元、单位办园600至700元、街道办园500至600元、民办园1300至2800元。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将考虑对不同类型的民办园建立“按质论价”机制,即对幼儿园实行等级评定和审查,并按等级确定收费标准。不过,这份备受关注的民办园指导价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出台。专家分析,比起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价格指导,有关部门更应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增加优质公办园的供给将有效降低幼教的高收费,并缓解市民排队争上名园的局面。
据了解,相比往年新建小区配套园多数被民办园承办,近年来公立园,包括不少优质名园,都在逐渐加大进驻小区办园的力度。据宣武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近年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建为市立园,确立公办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宣武区市立园全部达到一级一类办园标准的目标。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由政府主导的幼儿园约占全市幼儿园的15%,计划在近几年将这个比率增加到30%。今年将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区示范幼儿园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所。
据介绍,北京市将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年内公办幼儿园数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所。为保证幼儿园建设在布局上更加合理,新增的公办幼儿园将主要建在远郊区县,以扩大公立园服务范围,缓解当地学前教育矛盾。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将在这33个中心镇中的30个镇新建30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都将建设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标准的中心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经费由市和区县两级共同承担,师资由区县政府以及乡镇政府进行调配。
(《北京晨报》200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