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的大战略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土豆”正在成为“大产业”,也正引领居民的健康消费。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也在加速进行,这也被人们称为“小土豆的逆袭”。
  2013年开始,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启动了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平时习惯的像馒头、面条、米粉等一样的主食。未来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食,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為主食消费。
  “小土豆”产业为何得到如此重视?马铃薯主食开发取得了什么进展和成效?如何促使马铃薯主食开发更上新台阶?就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陈萌山。


陈萌山

  “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战场。推进结构调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发展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为优势特色作物发展提供动力。马铃薯具有粮、菜、饲、加工等多种用途,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是结构调整的理想替代作物之一。”陈萌山表示。
  在大多数老百姓看来,土豆就是一盘小菜。现在,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实践表明,“小土豆”不小,正在成为“大产业”,也正引领居民的健康消费。不过,要真正挑起主食化的大梁,马铃薯还需要闯关斩将迈坎。

“小土豆”大产业


  《财经国家周刊》:近几年来农业部一直在大力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请问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小土豆”这一产业呢?
  陈萌山: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推进结构调整,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发展优质、专用、特色农产品,为优势特色作物发展提供动力。马铃薯具有粮、菜、饲、加工等多种用途,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是结构调整的理想替代作物之一。通过主食开发带动,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种植,对于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对稳定粮食产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马铃薯主食开发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生活富裕是发展目标。马铃薯多种植在西部贫困地区、高原冷凉山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薄弱区域,也是需要重点发展的区域。以马铃薯主食开发为抓手,可以引导龙头企业、社会资本、人才资源、技术力量等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使主食开发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带动增产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另一方面,马铃薯主食开发也有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马铃薯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成分。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将其加工成馒头等传统大众型产品,煎饼等地域特色型产品,薯条等休闲型产品,实现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财经国家周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马铃薯作为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推进其主食开发,有哪些重要意义?
  陈萌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马铃薯作为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具有粮、菜、饲、加工等多种用途,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对稳定粮食产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自觉,扛起责任,切实把马铃薯主食开发抓紧抓实抓好。
  第一,抓好马铃薯主食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实现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产业兴旺、根本要求是生活富裕。马铃薯多种植在西部贫困地区、高原冷凉山区,既是当地农民解决温饱的主要产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作物。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开发,因地制宜打造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马铃薯产业开发中分享增值收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攻坚。


2018 年7 月25 日,无人机拍摄的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规模种植的马铃薯。

  第二,抓好马铃薯主食开发,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还有三年时间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意味着13亿多中国人都将进入一个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呈现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个性消费的新趋势。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适宜加工成不同种类的主食产品。要充分发掘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文化价值,开发多种类型、不同功能的主食产品,提升营养水平,拓展传统主食文化内涵,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打造小康社会主食文化。
  第三,抓好马铃薯主食开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这些年,我国粮食和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新变化,农业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马铃薯作为适应性广的作物和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理想替代作物之一。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积极推进主食产业开发,延伸产业链,打造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种植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产业化如何做


  《财经国家周刊》:近几年来,马铃薯主食开发取得了什么进展和成效?
  陈萌山:2015年以来,农业部组织科研、生产、加工等部门开展联合攻关,创新组织方式,突破技术瓶颈,在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市场开拓、消费引导等方面,呈现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产品类型更丰富了。马铃薯主食产品由最初的馒头、面条、米粉等大众产品,拓展到土豆饺子、土豆饼、土豆凉皮、土豆蒸包、土豆油条、土豆麻花、土豆煎饼等。目前已研发6大系列、300多种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了马铃薯馓子、大麻花、刀削面等地域特色型产品,马铃薯方便面、方便粉丝等速食便捷型产品,以及马铃薯糕点等休闲消遣型产品,有的还作为航空食品、列车食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消费需求。
  加工工艺更先进了。截至2017年12月,通过配方革新、工艺创新,参与主食开发试点的企业共研发57项新工艺新配方,突破了马铃薯主食粘度大、发酵难、成型难、易褐变等技术难题。研发出薯泥粉碎机、真空和面机、回填混合料分散机、液压真空氮保护整薯压榨机等39项新型装备,大幅提升了马铃薯主食加工能力。
  产业融合更紧密了。目前,参与马铃薯主食开发的企业超过70家,一些名气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都积极参与试点,有力推动了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推广。通过承担试点任务,主食加工企业新建了一批原料生产基地,新上了一批主食产品生产线,主食加工能力得到提升。2017年,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企业共生产马铃薯主食产品10.7万吨、销售额达17.9亿元。


2018 年7 月5 日,河北滦南县胡各庄镇西梁各庄村的农民在收获马铃薯。

  带动脱贫更有力了。部分偏远地区将马铃薯主食开发作为带动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马铃薯产业开发成果。不仅推动了马铃薯生产发展,而且趟出了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主食开发再上新台阶


  《财经国家周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塑造中国农业未来的关键之举,马铃薯主食开发也面临提档升级。如何促使马铃薯主食开发更上新台阶?
  陈萌山:农业部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绿色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聚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力推进,促进马铃薯主食开发上层次上水平。
  第一,加快选育专用品种。组织开展联合攻关,选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一是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重点选育薯型佳、品相好、一致性高的优质品种,耐旱、耐瘠薄、稳产性好的高产品种,以及抗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的高抗品种,进一步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二是加工专用型品种。适应主食加工的新要求,重点选育淀粉含量高、芽眼浅、肉色白、还原糖含量低的马铃薯新品种,实现出粉高、易清洗、防氧化褐变,改善加工品质。同时,加强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种薯质量控制能力,有效解决以次充好、以商品薯充脱毒种薯的问题。
  第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组织科研院所和加工企业,重点围绕“降成本、提品质”开展联合攻关。“降成本”,就是研究适合产业化生产的原料粉(薯浆、薯泥)加工技术,降低马铃薯主食产品生产成本,逐步缩小与普通小麦粉产品的价差,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品质”,就是完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配方及工艺流程,力争在色泽、口感、成型、营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三,积极推进产销衔接。为马铃薯全粉生产、主食加工、市场销售企业牵线搭桥,重点围绕“选原料、拓市场”理顺产业链条。“选原料”,就是引导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选择质优、价廉、适于混配的全粉原料,稳定原料供应。“拓市场”,就是通过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项目的带动,加快主食产品进超市、进商场、进食堂,开辟消费渠道,壮大消费群体。
  第四,搞好輿论宣传引导。加强营养功能宣传。重点宣传马铃薯营养全面、脂肪低、膳食纤维等含量高,适宜不同年龄、不同人群消费等特点,让老百姓对马铃薯有更深入的认识。展示主食产品。举办产销衔接会、成果展示会、产品推介会、营养宣传日等活动,向消费者展示丰富多样的主食产品,让马铃薯主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居民餐桌上的健康美食。
其他文献
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第一步,在海南全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赋予其现行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政策;第二步,探索实行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自由贸易港政策。  近日,海南省商务厅等部门印发《海南省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从持续优化进口结构、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等方面
期刊
乳铁蛋白纯度标准提高5个百分点,卡死了大部分的供应商。  近期乳铁蛋白及其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令中国奶粉行业措手不及。  一家羊奶粉品牌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公司刚接到一个价值4000万元左右的订单,但由于乳铁蛋白原料的供应商待价而沽,很多需要现款现货,再加上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公司发现很难按期完成这一订单。  作为中国奶粉行业重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价格在近段时间疯涨超过10倍
期刊
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内容创作越海量,平台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越重。  今日头条的创作者大会已经开了四年。今年,它更名为“生机大会”,顾名思义有了新生、可持续的意味。  11月17日,陈林以今日头条新任CEO身份在生机大会亮相,发布年度战略的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高管变动下的新气象信号。  再回顾今年4月今日头条Slogan从“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换成“信息创造价值”;8月,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附近的今日头条
期刊
促进投资的同时,时刻紧绷防风险的弦。  基建投资终于迎来2018年首次增速上升。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低位小幅回升,1月至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比前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是年内首次回升。具体来看,1月至10月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1%,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初见起色,得益于
期刊
承包地与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改革,主线都是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土地是社会之基、财富之源,土地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全局和社会稳定。2013年我国就开始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经营权分置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要求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这是中央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的
期刊
融入海外市场,在当地交朋友,往高端市场走,成就中国汽车品牌的品质和形象。  在海外市场,奇瑞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平均每5分钟,奇瑞就会增加一位海外用户;平均每45秒,全球范围就增加一位奇瑞用户。  奇瑞伊朗公司销售总监说,在伊朗的高速路口,平均每分钟就可以看到一辆奇瑞车经过。“随处可见奇瑞车”,已经成为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真实写照。  2001年,在戏剧化出口了10辆风云轿车之后,奇瑞成为首批征
期刊
AI的交互门槛降低,最受惠的是那些在信息时代无法触碰技术红利的普通人。  时近年末,科技界的大小会议又开始井喷。  参加了不少人工智能领域的会议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标准的AI峰会套路:宣传海报上要提问AI会不会毁灭人类;主持人开场时要讲AI正在取代人类;圆桌会议时一定要问嘉宾们哪些工作会被AI取代……我想,以上可以称之为标准的“AI吓死你套餐”。  当然了,有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在国外,有马斯克这样
期刊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一再证明,改革实践需要改革理论的指引和支撑,理论和实践必须携手共进。《50人的二十年》  樊纲、易纲、吴晓灵、许善达、蔡昉 主编  中信出版社2018-9  本书中,经济学家们着重探讨了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借鉴、宏观调控、财税体制、金融创新、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债务、汇率机制、扶贫助弱、乡村振兴、国际经贸关系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等议题。本书既有较强的学
期刊
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关注数据安全、责任界定、监管挑战等几大问题。  11月14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
期刊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  美国经济学会 主编  杨春学、于飞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2018-10  本书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 篇论文,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高学术水平,同时整体再现了一百年来在经济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轨迹。《啤酒经济学》  [比]约翰·思文、[美]德文·布里斯基 著  中信出版社2018-11  综观历史,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