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拟揭示语义成分分析法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局限性。首先,介绍了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内容。其次,综述了语义成分分析法局限及对其所做的相关评述。最后,揭示了语义成分分析法在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局限是忽略了结构本身也可能参与语义建构这一事实。
关键词:语义成分分析;局限;结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语义成分分析法源于欧洲和美国。欧洲语义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先驱是丹麦语言学家Hjemslev,这种分析方法是由语音学中的区别特征派生而来的;而在美国最早研究语义成分分析的其实是人类学家。(尚晓华,高洋,徐瑾,2010)
1.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语义成分分析法认为词义是由一组语义成分组成的。语义成分也常被称作义素或语义特征。义素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用来描述语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义位的组成成分,也叫区别性语义特征。(张志毅,张庆云,2001:23)
语义成分分析基于对词的整体意义可分的假定而对分解出的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如:语言学家从boy, girl, man和woman中提取一个共同因子,表示人类。类似的,从boy和man中提取共同因子表示男性,从girl和woman中提取或<—MALE>表示女性,MALE前的符号“—”意为“非”。为区别man、woman与boy、girl这两组词,语言学家从man、woman提取因子表示成人。因此,上述单词可用这3个因子表示为:
Man =
Woman = <—MALE>
Boy = <—ADULT>
Girl = <—MALE> <—ADULT>
由此可以看出,语义成分分析是通过具有表意特征的因子构造词义。(尚晓华,高洋,徐瑾,2010)
2.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局限
在结构主义视角下分析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局限,并不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語义成分分析法,而是要指出语义成分分析法并没有把握结构主义的合理精髓。
1933年,Bloomfield的《语言论》出版,标志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熊兵,2007:12)Bloomfield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是受索绪尔的语言科学观启发。索式眼中的科学语言学的特点在于:能以抽象化—理想化的方法界定研究对象,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出发,以公理—演绎法建构系统的语言理论。(周频,朱文茜,2013)Bloomfield正是在这样的语言科学观的基础上开创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此后,从形式出发,而不是从意义出发成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所遵从的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熊兵,2007:12)
对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而言,语言描写与分析的过程就是切分语言材料、归并语言单位,并说明单位间配列关系的过程。具体来讲,这一过程可分为两大步:首先提取独立的语言单位(音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然后提取独立的形态单位(语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Harris,1951:6)由此可以看出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结构。
语义成分分析法这种对语义的切分本身就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故语义成分分析法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物。可是,语义成分分析法仅仅借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切分方法,而忽略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原来切分的对象是语言形式,而语义成分分析法切分的语言的意义。这样使得对语义的进一步切分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切分的结果就是得到一些独立的无形式的抽象实体。这是基于语言形式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在应用于语言意义研究时必然会面临的困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结构主义在语言意义研究中的应用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但结构主义的合理内核并没有被语义成分分析法吸收。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形式的切分并不是胡乱切分的。比如语素(morpheme)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语法单位。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所谓语法,就是对一种语言中的所有语素进行提取、归并,并对其配列关系予以描写和说明的一个体系。(熊兵,2007:67)而语义成分分析法所使用的特征因子切分随意性很强。更重要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不仅注重对语法单位的切分,更注重对这些单位进行归并配列。语法单位的归并配列关系才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合理精髓,因为它解释了为何句子的意思不等于单个词的意思的简单相加。
3.结语
语义成分分析法所受的批评往往来自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评,这类批评主要来自持认知语言学观的学者。事实上这类批评并不完全合理。因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意义研究,两者是在不同层面讨论问题。语义成分分析法试图从结构主义的视角研究词义,这本身就会遇到语言形式和意义这一根本性的矛盾,其受指责无可厚非。但令人遗憾的是,结构主义的合理内核并没有被纳入语义成分分析法,语义成分分析法忽略了结构本身也可能参与意义建构并 成为整体意义的一部分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尚晓华, 高洋, 徐瑾. 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再探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1).
[2]张志毅, 张庆云. 词汇语义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23.
[3]熊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周频, 朱文茜. 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探析与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7): 19 - 24.
[5]Harris Z S. 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1: 6.
关键词:语义成分分析;局限;结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语义成分分析法源于欧洲和美国。欧洲语义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先驱是丹麦语言学家Hjemslev,这种分析方法是由语音学中的区别特征派生而来的;而在美国最早研究语义成分分析的其实是人类学家。(尚晓华,高洋,徐瑾,2010)
1.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语义成分分析法认为词义是由一组语义成分组成的。语义成分也常被称作义素或语义特征。义素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用来描述语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义位的组成成分,也叫区别性语义特征。(张志毅,张庆云,2001:23)
语义成分分析基于对词的整体意义可分的假定而对分解出的语义成分进行分析。如:语言学家从boy, girl, man和woman中提取一个共同因子
Man =
Woman =
Boy =
Girl =
由此可以看出,语义成分分析是通过具有表意特征的因子构造词义。(尚晓华,高洋,徐瑾,2010)
2.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局限
在结构主义视角下分析语义成分分析法的局限,并不是为了从根本上否定語义成分分析法,而是要指出语义成分分析法并没有把握结构主义的合理精髓。
1933年,Bloomfield的《语言论》出版,标志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熊兵,2007:12)Bloomfield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是受索绪尔的语言科学观启发。索式眼中的科学语言学的特点在于:能以抽象化—理想化的方法界定研究对象,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出发,以公理—演绎法建构系统的语言理论。(周频,朱文茜,2013)Bloomfield正是在这样的语言科学观的基础上开创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此后,从形式出发,而不是从意义出发成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所遵从的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熊兵,2007:12)
对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而言,语言描写与分析的过程就是切分语言材料、归并语言单位,并说明单位间配列关系的过程。具体来讲,这一过程可分为两大步:首先提取独立的语言单位(音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然后提取独立的形态单位(语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Harris,1951:6)由此可以看出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结构。
语义成分分析法这种对语义的切分本身就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故语义成分分析法被认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产物。可是,语义成分分析法仅仅借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切分方法,而忽略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原来切分的对象是语言形式,而语义成分分析法切分的语言的意义。这样使得对语义的进一步切分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切分的结果就是得到一些独立的无形式的抽象实体。这是基于语言形式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在应用于语言意义研究时必然会面临的困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结构主义在语言意义研究中的应用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但结构主义的合理内核并没有被语义成分分析法吸收。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形式的切分并不是胡乱切分的。比如语素(morpheme)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语法单位。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所谓语法,就是对一种语言中的所有语素进行提取、归并,并对其配列关系予以描写和说明的一个体系。(熊兵,2007:67)而语义成分分析法所使用的特征因子切分随意性很强。更重要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不仅注重对语法单位的切分,更注重对这些单位进行归并配列。语法单位的归并配列关系才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合理精髓,因为它解释了为何句子的意思不等于单个词的意思的简单相加。
3.结语
语义成分分析法所受的批评往往来自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批评,这类批评主要来自持认知语言学观的学者。事实上这类批评并不完全合理。因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意义研究,两者是在不同层面讨论问题。语义成分分析法试图从结构主义的视角研究词义,这本身就会遇到语言形式和意义这一根本性的矛盾,其受指责无可厚非。但令人遗憾的是,结构主义的合理内核并没有被纳入语义成分分析法,语义成分分析法忽略了结构本身也可能参与意义建构并 成为整体意义的一部分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尚晓华, 高洋, 徐瑾. 语义学中的语义成分分析再探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1).
[2]张志毅, 张庆云. 词汇语义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23.
[3]熊兵.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周频, 朱文茜. 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探析与反思[J]. 当代外语研究, 2013, (7): 19 - 24.
[5]Harris Z S. Methods in Structural Linguistic[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