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 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潜力得到开发,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那如何把握课堂40分钟来体现有效教学呢?
一、适当的课前谈话来导入课题,发挥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并积极投入。的确,一节课的导入教师如能创设简洁、新颖、自然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人入胜,而且能使一节课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导入环节设计新颖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会使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高水平的求知欲,将直接兴趣变为间接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别具匠心的课前谈话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催化剂”。使课堂的精彩在预设中生成。
二、课堂教学要做到“趣”、“实”、“活”
首先,课始以“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上课前,教师要精心安排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拉开在趣中设疑和趣中体验的序幕,使教学成为匠心运作,一箭双雕。其次,课中求“实”释疑,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十分重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课末以“活”拓思,让学生领悟数学。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学生思维得以拓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五个一”: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勤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学生一些条件(或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排除;给学生一点自信,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坚持“五要讲”:学生自学尝试时要启发讲;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点拨讲;学到重点、难点时要知道讲;学生质问难时要鼓励讲;遇到学习困难时要耐心讲。
三、课堂教学要变“教”为“做”
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充分展示个性,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我在教学《乘法结合律》一课时,首先在课始我引导学生在“做”中构题,出示长方体积木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位观察并启发学生自主列式解答。
生1:3×5×4=15×4=60
生2:3×(5×4)=3×20=60
生3:4×3×5=12×5=60
生4:4×(3×5)=4×15=60
接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看看从这几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很快有了答案,我再做补充引导,学生便在轻松中掌握了这个乘法的运算定律。
四、上好一堂课,还得进行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实时调整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的方向是多角度的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引领学生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感受数学之妙,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三完小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适当的课前谈话来导入课题,发挥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并积极投入。的确,一节课的导入教师如能创设简洁、新颖、自然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人入胜,而且能使一节课充满生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导入环节设计新颖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会使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高水平的求知欲,将直接兴趣变为间接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别具匠心的课前谈话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催化剂”。使课堂的精彩在预设中生成。
二、课堂教学要做到“趣”、“实”、“活”
首先,课始以“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上课前,教师要精心安排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拉开在趣中设疑和趣中体验的序幕,使教学成为匠心运作,一箭双雕。其次,课中求“实”释疑,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十分重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后,课末以“活”拓思,让学生领悟数学。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学生思维得以拓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五个一”: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勤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给学生一些条件(或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排除;给学生一点自信,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坚持“五要讲”:学生自学尝试时要启发讲;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点拨讲;学到重点、难点时要知道讲;学生质问难时要鼓励讲;遇到学习困难时要耐心讲。
三、课堂教学要变“教”为“做”
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充分展示个性,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如:我在教学《乘法结合律》一课时,首先在课始我引导学生在“做”中构题,出示长方体积木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位观察并启发学生自主列式解答。
生1:3×5×4=15×4=60
生2:3×(5×4)=3×20=60
生3:4×3×5=12×5=60
生4:4×(3×5)=4×15=60
接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展开讨论,看看从这几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很快有了答案,我再做补充引导,学生便在轻松中掌握了这个乘法的运算定律。
四、上好一堂课,还得进行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实时调整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的方向是多角度的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引领学生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感受数学之妙,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府谷县三完小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