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汉语国际教育课外分级读物考察

来源 :华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ki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分级读物;词汇等级;句子难度;练习
   [摘  要] 本文在详尽考察了近十五年来20套分级读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4套(31册)读物作为考察对象,分别从读物的题材、体裁、词汇难度、句子的难度、读物的练习几个方面展开细致的调查,为汉语分级读物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性的研究和基础数据。
   [中图分类号]H194;H1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1)03-0051-10
  1. 引言
  近年来,在国内汉语国际教学界,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分级读物已经开始陆续出版。根据周小兵、钱彬(2013)对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全球汉语教材库(截至2012年12月)的统计,在9600册各类国际汉语教学资源中,汉语读物仅597册,占6.2%,而分级读物数量更少,仅37册,占0.4%左右。下文表1我们统计了2004年-2019年3月出版的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分级读物。
  从近十五年来出版的二十多套分级读物来看,编选原则分为“原创”“改编”以及“翻译”三大类,只有四套读物完全属于原创,不足20%。有学者从使用对象、内容选择、语言难度和等级设置等角度,对其中部分读物进行了量化调查和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结论是:汉语分级读物存在适用对象不明确、内容陈旧、题材单一、语言难度偏高、读物级别设置不当等问题(周小兵、钱彬,2013)。
  依托成熟的分级理念和分级体系对分级读物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价,在国外有着很好的研究基础。早在1981年,David Hill博士和他的团队开展了“爱丁堡泛读项目”(Edinburgh Project on Extensive Reading)的研究,并制定了自己的分级标准(EPER Levels),此标准分为八个等级(G-F-E-D-C-B-A-X),通过EPER Standard Test Score 与雅思、托福、托业等英语水平考试挂钩。1988年,他们首先从物理外观、文本特点与主题三方面对12套英语分级读物进行了细致分析,又从可读性、趣味性、读物使用者年龄三个角度对读物进行打分、评估且为读物提出了修改建议。1997年,他们又以11册分级读物为例,从内容选择、语言难度、对学习者的支持和物理外观等方面进行评价。2008年,他们考察了由英国、欧洲、美国出版的涵盖42个系列、2051篇英语分级阅读材料,并从读物主题、编排、对读者支持度、阅读任务等级以及教学法支持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何方,2012)。Bamford(1984)总结了分级读物的特色对语言学习的帮助,并且针对如何设立分级读物图书室给出了可行的意见。除此之外,Wodinsky & Nation(1988)、Nation & Wang(1999)也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第二语言分级读物展开过研究,从而达到帮助学习者了解并且有效利用读物的目的。
  以上国外的分级读物考察研究为我们检视目前国内分级读物提供了广阔的视角。相对于国外成熟的海量分级读物,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上对外汉语分级出版物数量明显不足,且一部分出版较早的读物已难以找寻,然而全面、细致的分级读物的调查和评估必不可少,故我们在详尽考察了二十多部分级读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四套(31册,详见表2)读物作为考察对象①,分别从读物的题材、体裁、词汇难度、句子的难度、读物的练习几个方面展开细致的调查,以期为分级读物评价标准的建立,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数据。
  2. 读物选材的考察与分析
  2.1 对读物题材的考察
  储慧峰(2011)曾将题材分为生活类、文化类、历史类、自然类、科技类和经济类六大类,在此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政治类。依照此标准,我们对四套汉语分级读物的所有文章进行了统计归类,具体如表3所示。
  整体来看,题材分布不均。《中文天天读》的题材最为丰富,包含了生活类、历史类、自然类、科技类、经济类、文化类等题材,这样的题材安排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学习语言,也可以从文章中了解现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传说。在谈及中国文化时,也常常采用中外对比的方式,重在让读者体会文化差异。如《和中国人交朋友》和《中国人怎么买车》不仅比较了中外请客、送礼等人际交往的不同习惯,也展现了不同民族人们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态度。《汉语风》题材分类最为单一,题材仅包括生活类读物和历史类读物,且以生活类读物为主,一共有60篇,占比达到了81.08%。在《好朋友》中,大部分故事由外国留学生的作文改编而来,例如巴西学生的《有趣的文化差异》比较了中国文化与巴西文化,介绍了巴西人的热情奔放与中国人的谨慎体贴。在一篇政治类题材读物中,美国汉语学习者讲述了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作者作为美国公民是如何行使投票权的。②这类国际化题材的文章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帮助他们了解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各个国家的学习者交往。《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还将同一题材的文章整理成册,如丙级读物《花今天的钱实现明天的梦》一册所有篇目均为社会经济类。
  2.2 对读物体裁的考察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读物体裁分为五大类,即记叙文、议論文、说明文、应用文以及其他,其他包括古诗和名人名言。按此标准,我们对这四套汉语分级读物的体裁进行了统计,得到表4。
  在四套读物中,记叙文(生活类)均占50%以上,其它体裁的文章较少。记叙文对编者来说在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长度上更容易把握,而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在词汇的选择上需要更多的专业术语,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说明文、议论文等体裁的文章难度颇高,独立学习时会有诸多困难,有时即使母语者阅读此类文章都会有一些障碍。但应用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寻人寻物启事、学校通知、信件、邮件、请假条等。反观四套读物,仅有《中文天天读》和《好朋友》涉及此体裁,而在《中文天天读》中,应用文仅有9篇,在《好朋友》中,应用文仅有2篇。   3. 词汇的考察与分析
  词汇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读物文本难度。用什么等级的词,用多少词来编写一本课外读物是编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节我们将从读物词汇的分布(总字数、总词数、词种数)和词汇等级分布两方面进行考察。
  3.1 读物词汇分布情况考察
  为了得出相对科学、客观的数据,我们利用“NLPIR”分词软件①把每册读物的每一篇课文进行分词②并人工校对,分词后求和得到读物总词数,而后将一册读物的所有词合并并排重,使得我们得到的每个词都是唯一的,这样便得到了每册读物的词种数。具体统计结果见图1。
  图中四套读物无论是总词数还是词种数都随着读物级别的增高而增加。若每一级分册内每课课文字数相对固定,那么课文数量越多,一册读物的课文总字数就会越多;若读物课文字数不固定,则随着课文篇数的增加,每册读物课文总字数则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比如《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各级分册篇数不等;而《汉语风》一册即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每课课文字数不是相对固定的,而是一个故事字数相对固定,则一册读物总字数也会相对固定。
  3.2 读物词汇等级考察
  目前我国的汉语分级阅读大多以词汇量为分级标准,因而在总词汇量一定的情况下,读物级别越少,相邻级别间距便会越大。按照周小兵等(2013)的统计方法,四套读物分級设置情况见表5。
  四套读物中《汉语风》各等级的基础词表是由自己研制的,《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依据的词汇大纲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好朋友》语言难度和词汇量分别对应《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文天天读》并未对自己所依据的词汇大纲进行说明。
  为了考察四套读物的词汇等级,我们选取了两部大纲进行共核,对比数据见表6、表7。
  由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与《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的等级设置相关联,二者均收录5000词,均分为六个等级,且各级别数量依次为150词、150词、300词、600词、1300词、2500词,四套读物在两部大纲中的分布情况相似,所以我们没有再将四套读物的词汇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分布情况列出。
  从表6、7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读物编写依据不尽相同,但也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超纲词偏高;除超纲词外,各等级词汇分布比列基本与其难度成正比。每套读物中最低级词占比最大。甲、乙级词和一、二级词的占比均高于65%以上。对越级词(丙、丁)都有所控制。
  David & Thomas(1988)认为,当读者能认识文本中90%以上的词汇时,这样的输入才是可理解的。方绪军(2008)则认为生词率达到14%的文本,基本是无法阅读的。就目前词汇考察情况看,四部读物的难度较大。之所以会出现此现象,也许和分级读物编写之初所依据的词汇大纲有关。例如《汉语风》的编写依据为自制大纲,我们用来比较的大纲和读物编写之初的大纲差异较大。总之,超纲词比例过高会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
  4. 句子的考察与分析
  Fry(1977)对美国小学至大学阶段的1000多种教材的语言难度进行了考察,他的测定方法是,在一部教材中随机抽取几篇课文,并在课文中随机抽取一个百字的段落,计算该段落的句子数量及平均句长,以此为评价整部教材语言难度的依据。张宁志(2000)借鉴Fry的方法,利用平均每百字句数和平均句长两项标准,对29部对外汉语教材文本难易度进行了初步测查,即从一部教材中选取尽可能分布得比较均匀的5个百字段落,然后计算每百字段落所包含的句子数,对教材的语言难度进行了初步测定。周小兵、钱彬(2013)利用类似的方法,从字数和词数两个角度对文本句长进行统计,并结合每百字平均句数加以分析。本文将参考上述研究方法,对4套(31册)读物的453篇课文进行全面测查。具体做法如下:
  平均句长=读物字数/读物句数
  平均每百字句数=(读物句数×100)/读物字数
  在上述两个公式的基础上,先得到每篇课文的平均句长和平均每百字句数,再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而得到每册读物的平均句长和平均每百字句数。
  4.1 读物平均句长考察
  通过测查,得到的四套读物平均句长数据见表8。
  张宁志(2000)对29部通用教材进行测查发现,入门教材的平均句长不足10字,中高级教材的平均句长一般介于13.26-30.12之间。另外,他还对5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句子难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平均句长在16.18-29.59之间。与张宁志的数据对照,四部读物中并未出现符合入门级的读物,四套读物的平均句长均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平均句长相仿。若将四套读物每册的平均句长数据做折线图,可见随着四套读物级别的增加,它们的平均句长都呈波动上升的状态,见图2。
  4.2 读物平均每百字句数考察
  同样,我们得到四套读物平均每百字句数,见表9。
  张宁志(2000)的研究表明,初级教材每百字平均句数 6-10,高级教材则不足6,而5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平均每百字句数则在3.38-6.18之间。我们将四套读物每册的平均句数数据做折线图,可得图3。
  总体而言,随着四套读物级别的增加,平均每百字句数亦呈下降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句长随读物级别的上升而增长,而平均每百字句数则随级别的上升而减少。这说明四套汉语读物的句子的长度越长、百字句数越少,读物的难度越高;相反,句子的长度越短,百字句数越多,则读物的难度越低。四套读物的难度与读物平均句长成正比,与读物平均每百字句数成反比。①
  5. 对读物练习的考察
  5.1 读物练习题量的考察
  本节习题考察范围包括每篇文章正文前导读部分的练习、正文中的练习和正文结束后的练习题部分。具体统计方法如下:   (1)统计过程中,以每一小题为一个基本单位。
  (2)“问答题”“讨论”“说话”部分一个小问题即为一道题。
  (3)“填空”“填表”“排序”“改错”部分一个空即为一道题。
  (4)“连线”部分以“线”的数量为准。
  我们用上述计数方法对四套(31册)汉语读物的练习题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0。
  第一,四套读物习题量分布参差不齐,各有特色。每套读物分册内每课习题量相差较大。《汉语风》虽然会分成8-13课不等,但其实一册书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读完一课课文后,可以找到相应的练习,但每课的习题安排并不平衡,有些课习题非常少,有些课习题量又非常大,尤其是最后的“综合理解”部分,题型为完形填空,习题量通常在20-30之间。
  第二,除《好朋友》外,其他三套读物“总习题量”与读物级别成正比,即练习题量随着读物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好朋友》1-6级每册均为10课,每课课前均有一个导读,课文中无思考题,课后均为4个大题,前3个大题格式标准一致,每题均有5小题,最后一个练习题为说话类题型,前三级为了降低难度,通常会将一个问题分成4-6小题不等,4-6级则不同,通常只给出一个话题,会出现习题量随着读物级别的增加而减少的情况。
  5.2 读物练习题型考察
  综合分析四套读物的练习题,我们把练习题分为以下12种类型,见表11。
  第一,在四部读物的练习题型中,单项选择、判断、问答三类题型使用最多,分别出现在29、23、22册中,是四套读物的主要练习题型。
  第二,在练习题型的选择上,《汉语风》题型多为客观题,而《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的题型均为主观题。《好朋友》既包括客观题,也包括问答、说话等主观题。《中文天天读》则包括“讨论”在内的9类题型。
  第三,每套读物内部分册间练习题型的选择较为统一。每套读物都有一个编者认为最有效的练习题型,如在《汉语风》中,几乎每册读物都选择了单项选择、判断、完形填空和填空这四类题型。在《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中,每册读物都将问答题作为它们的题型。在《好朋友》中,1-3级选择了问答、单项选择、判断为主要题型,4-6级则选择了问答、单项选择、完形填空、说话为主要题型。
  6. 启示与建议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编写难度大、周期长且程序繁琐。虽然通过测查读物的词汇和句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查读物难易度,但结果并不如我们所愿,部分读物词汇难度和句子难度表现不一。基于前期考察以及对国外分级读物经验的借鉴,我们希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对外汉语读物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6.1 读物选材方面的改进建议
  第一,目前汉语读物题材的编排设置上尚有不平衡之处,生活类题材往往超过了其他所有题材的总和。我们认为汉语分级阅读物不同于教材,读物题材应该丰富多样,比如生活类、历史类、自然类、科技类、经济类、文化类,政治类等题材无需等量分配,但在读物的不同难度等级应有差别地涉及到。若一类题材和体裁贯穿始终,一方面略显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容易将学习者置于舒适区,不利于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
  第二,不同的体裁会调动读者不同的认知结构。王淑花(2012:82)认为某一文本类型不是某一学习阶段所特有的。就像故事不只是儿童才读,议论性材料也不是只有高年级学生才懂。作为内容的载体,不同阶段的学习者需要接触各种类型的语言材料。例如在网络时代,阅读材料的类型已经不仅限于传统的书面閱读材料,编著者还应该重视电子文本的挖掘。①
  第三,在读物选材时,中外文化均需体现,尽可能选用普世性的话题或文化背景。朱勇等( 2010)提出“如果使用对象比较广泛、来自世界各国,那我们有关外国题材的选文既要注意适量,也要考虑适当兼顾,尽可能选用普世性的话题或文化背景的内容。如果使用对象是国别化的,那可以多选用一些国别化的题材。”这里的“普世性”相对于“中国化”和“地方化”,即在编写汉语分级读物时,应该适量选用国际化题材,具有文化共通性的话题,通过共同的人类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推进来编写文本,这样即使面对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也同样适用。
  6.2 读物编写技术方面的改进建议
  第一,研制可读性公式(readability formula),科学分级。目前,国内可读性公式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王蕾,2005;郭望皓,2009;左虹、朱勇2014),但依然任重道远。分级标准是汉语分级读物编写的基础,而这一基础的建设有赖于汉语文本可读性公式的研制,这是今后汉语分级读物能否科学编写的重中之重。
  第二,更新编写理念,把控文本难度。控制和评估词汇和句子的难度,是建设分级读物及其分级标准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在技术层面如何将词汇等级信息与平均句长、平均每百字句数等进行进一步地量化和整合,使其能够更加科学、直观地评价汉语文本的难度,将是后续将要探讨的问题。
  6.3 读物练习题设置方面的改进建议
  第一,对外汉语分级阅读作为学习者的课外提升学习,设置练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者进行自测,以考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因此不必拘泥于练习题的多少与正确与否,只要达到练习的目的即可,但也不可无练习。若无习题,学习者便无抓手、无自测机制,不利于激励汉语学习者学习。
  第二,国际汉语分级读物作为汉语学习者的辅助学习资料,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的应该是他们思维层面的启发。由于各个阶段的学习者特点不同,初级阶段,学习者水平不高,整体把控能力不强,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习者的水平会慢慢提高。因此,每课既可以设计主观题考察学习者的文本整体把控能力,又可以设计客观题考察学习者的细节捕捉能力。
  第三,国际汉语分级读物在题型选择上并无严格要求,只要可以达到练习目的,连线、填空、填表、完形填空、改错、翻译、讨论,说话等题型都可以灵活使用。   7. 余论
  由于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且漫长的过程,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也是循序渐进的,在一套读物的编写过程中,每一级读物的分册数量也会对读物难易度产生一定影响。Wodinsky & Nation(1988)的研究表明,学习者要阅读同一等级的多册读物才能达到词汇的成功习得。分册间难度依次递增,才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逐渐提高,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若读物某一级分册数量太少,学习者在读完该级别的读物后,语言水平还未提高到可以独立阅读下一级读物的阶段,就会造成学习者阅读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市面上可供学习者选择的汉语分级读物数量非常有限,特别是分级读物单级分册数量不足是现阶段研究者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尽快制定统一的分级标准,大力开发各类分级读物,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正在兴起的“群文阅读”法,例如师生围绕同一个级别的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采用“一篇带多篇”“一本带多本”等方法打通课内和课外阅读,弥补分级阅读资源的不足。
  [参考文献]
  储慧峰 2011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考察[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绪军 2008 对外汉语教与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望皓 2009 对外汉语文本易读性公式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何 方 2012 两套汉语分级读物词汇的考察与分析[D].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 蕾 2005 初中级日韩留学生文本可读性公式初探[D].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鸿滨,杜丰敏 2018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商务汉语教材词汇、句子分布情况调查研究[A]. 载汉语国际教育学报(第四辑)[C]. 北京:科学出版社.
  王淑花 2012 中国学生英语理解能力量表的构建及验证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徐霄鹰,张世涛 2005 留学生对阅读教材的反应与要求[A]. 载周小兵,宋永波(主编),对外汉语阅读研究[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宁志 2000 汉语教材语料难度的定量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3).
  周小兵,钱 彬 2013 汉语作为二语的分级读物考察——兼谈与其他语种分级读物的对比[J]. 语言文字应用(2).
  朱 勇,宋海燕 2010 汉语读物编写的理念与实践[J]. 海外华文教育(4).
  左 虹,朱 勇 2014 中级欧美留学生汉语文本可读性公式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
  Bamford & Julian 1984 Extensive reading by means of graded readers[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2(2):218-260.
  David R. Hill & H.R. Thomas. 1988 Survey review[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42(1):44-52.
  Fry, E. 1977 Frys readability graph: Clarification,Validity,and extension to level 17[J]. Journal of Reading, 21 (3):242-252.
  Hirsh,D. & P. Nation 1992 What vocabulary size is needed to read unsimplified texts for pleasure?[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8(2):689-696.
  Paul Nation & K. W. Ming-tzu 1999 Graded readers and vocabulary[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2(2):355-379.
  Wodinsky, M. & P. Nation 1988 Learning from graded readers[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1(5):155-161.
  An Investigation of Graded Reading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Wang Hongbin, Yang Yao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graded readings; grades of vocabulary; difficulty of sentences; practice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full investigation of 20 graded reading materials in the latest 15 years, we took 4 sets (31 volumes) of th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conducted a detailed survey from the view of their themes, styles, the grades of vocabulary and the difficulty of sentences as well as the related practice, with the purpose of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Chinese graded reading materials and providing some data for further basic research.
  【責任编辑 师玉梅】
其他文献
生态研训是一种新的研训思路,是指在生态思想指导下,以生态教育为价值追求,坚持整体和谐的发展观,以满足学校、教师的研训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主题深度研训活动为依托,遵循主体性、对话性、实践性、获得性等原则,唤醒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优化研训生态,促进生态研训文化的和谐建构,从而实现研训的个性化、差异化、系统化.南关区从“基于融合的研训机制”“基于主题的研训活动策划”“基于服务的研训文化培育”进行了构建生态研训的实践探索,并对生态研训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 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语义框架,连用  [摘 要] 语气副词是汉语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用在命题之外,表达言者/作者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从而留下“自我印记”。本文以清末民初时期代表性的京味儿小说作为研究的基础语料,讨论清末民初北京话必然类语气副词的类别和语义、语法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1)03-0008-08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高中校本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实验“塑料污染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例,尝试在校本课程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学生绘制生物实验思维导图,科学分析实验数据,小组展示成果,利用表现性评价表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反馈教学.
目前,在吉林省的志愿服务发展进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文旅志愿服务体系迫在眉睫,首先,应充分认清文旅志愿服务在公共文旅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解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紧跟公共文旅事业发展新形势,从思想上认同完善文旅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其次,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支撑,建立具有“吉林特色”的文旅志愿服务体系制度.工作重点应放在以往并不受重视的环节.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制度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为体系的形成打牢制度基础.最后,以“吉林特色”为切入点,充分发掘吉林省的优势和特点,在完善原有体系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健全各类机
在每株植物前,体验生命的  丰沛;而每片叶上,都蹲着一个神灵。  ——题解  原初  辛丑四月,十九,凌晨:梦与植物对话,醒后有句。录之  黎明前的新叶,在爱中  感受到,叶脉有股穿过茎管催动的力  暗送乳色的汁液到面庞——  这是一场原初的美容。等待中的  光合给它们以绿的奖赏。此刻  它们是欢愉的踊跃,窃喜深夜中的  发生。簇拥与送达穿过肉身,  叶子在窸窣里,沉吟到无声。风悄悄来过  窃听而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北京官话;教科书;取材取舍;关联与互动  [摘 要] 清末民初产生了一批北京官话口语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取材多样,为研究早期北京官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编撰者以口语实用为主旨,使得不同来源的语料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达到相对的统一。其编撰过程中对材料的取舍,多语种的呈现,不仅透露出教科书作为工具书的教化导向,也显示了北京官话在词汇和句式语法上的特点。文献间的互动与关联,是研究早期北
近年我写了许多关于我家族的诗,不说“家乡”是因为我不想以第三视角来看它,我喜欢以第一视角,即以第一现场的方式去看待问题,处理诗歌。可我过于笨拙,不但诗歌未尽如人意,甚至语言的门都未进入,因为很多人说语言即诗。我过于关注事、人和我们那个地方算不上美丽的小景。然而,我甚至连小景都不会刻画,总是人的事情控制着、牵引着我。我写诗基本上在写事情,即让渡事实诗意,许多诗都是事件或事实在引导我。  我内心觉得十
期刊
泰初有言:方言。  诗歌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种方言中的方言:永远被少数人在使用中发明,不是为了最高虚构,而是源于基本存在。她的秘密藏在日常生活赋予她无处不在的粗粝和黯淡中。  词语脱离她所构成的诗句而存在。每个字看起来毫无想象力,但我们用她来想象和表达想象。  文学证明了想象力是一种万有引力。  诗不是思想,不贡献完整而清晰的认知。她顶多是在用一种不可能的方式讨论不可能,所以好诗每一次看起来都是那么恰
期刊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时效性和持久性是当前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必须选择面对的突出问题.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情感认同的作用机制为基础,结合生动鲜活的典型教学案例,从“史论结合,赋予理论以生动性、趣味性,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情感认同;强化师生互动,挖掘诱发共鸣的情感点,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情感认同和采取多样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对课程时效性和持久性的情感认同”等三方面探讨了情感认同教育在《纲要》课程中的应用路径,以期能为当前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有益
《兼满汉语满洲套话清文启蒙》一书为清代流行的满语会话教材之一,此书用满文对汉字进行了标音,对研究清代北京话语音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其对音系统的最大特点为“不分尖团”,这一点与《清文鉴》等规范性文献的情况明显不同,正确反映出当时北京音的情况.但同时可以看出,此书的满汉对音系统遵从规范式的对音亦很多.我们由此可以肯定,编写此书的一个目的是供满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发音而使用,另一个目的是提出“用满文表示汉字音”的一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