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大宋王朝的“糊涂”宰相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曾诗赠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里面所提到的吕端,是北宋有名的宰相。
  宋朝是文人的天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大夫历来瞧不起考不上进士而靠祖上的荫德入仕者。吕端靠父亲的关系当上小官,步步高升,领导满朝状元、进士出身的文人士大夫,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给憨王爷出主意
  宋太祖赵匡胤兄弟五人,两个早亡,剩下赵光义和赵廷美两个弟弟。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坐上了皇位,成为了宋太宗,这时,弟弟赵廷美与这位皇兄的关系陡然微妙起来。
  原来,母亲昭宪杜太后临终前,曾把儿子们叫到跟前交代遗言,确定了一个皇位继承的顺序: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接任,赵光义死后赵廷美接任,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在儿子们都起誓保证后,杜太后把遗言藏在金柜,安排谨密可靠的宫人守护,这就是正史、野史上均有记载的“金匮之盟”。
  按照“金匮之盟”,赵廷美是下任皇位继承人。然而,精明的赵光义似乎不太愿意看到弟弟接自己的班,他想传位于子。所以,他对弟弟开始有了戒备猜忌之心。这层内心深处的想法,吕端洞若观火。
  979年,赵光义亲征太原,攻打北汉,打算安排赵廷美留守京城。赵廷美居然想接受,真是糊涂一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外出的皇帝无论是巡视还是亲征,最怕后院起火、祸起萧墙。既然皇帝早已对这位皇弟有所猜忌,难道真的会让他留守?试探罢了。当时,吕端是赵廷美手下的判官。对赵光义的试探,赵廷美浑然不觉,历来谨慎的吕端赶紧向这位憨王爷说:“皇上作为一国之君,不顾艰危,浴血亲征。您作为亲王,应该主动请缨,扈从左右,为皇上分担。若是贪图安逸,答应留守,不合时宜啊。”建议赵廷美推辞留守之任,主动请求从征。
  赵廷美依计行事,赵光义果然同意,而且显得十分高兴。吕端参谋得当,既猜到赵光义的心坎上,又让赵廷美避免了嫌隙,双方皆大欢喜,可见他行事的稳妥与明智。
  虽然立了一功,吕端却没有得到重用。不久,因为赵廷美王府的官吏违背皇上诏令,贿赂执事者买卖树木,吕端被牵连获罪,贬至地方。
  上天只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在地方上,吕端政绩良好,不久又被提拔回京。
  端拱元年(988年),赵光义给吕端委派了一个重要差事,出使高丽(位于今朝鲜半岛)。作为大国使节,吕端谦和友好而又不卑不亢,大胆交涉而又严格谨慎,对于高丽王超越正常礼节性的馈赠,一律拒绝。他既出色完成了任务,又保持了大国的使节形象,为后来出使者树立了典范。比如宋神宗元丰年间出使高丽的钱勰(音同“协”),就始终以吕端当年在朝鲜的举动作为标准,凡是吕端当时所拒绝的例外馈赠,一律拒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吕端一行经海道回国途中,天气骤变,海上巨浪滔天,甚至把桅杆都吹断了,一船人大惊失色,慌作一团。但是,吕端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始终安静地坐在船上读书,就像平时在家里的书斋一样,其沉着稳重,可见一斑。吕端出使高丽的出色表现,给赵光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归国后,赵光义当即开始重用他。
  被审时有问必答
  赵光义有9个儿子,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三子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长子赵元佐从小聪明机警,容貌极像父亲赵光义,深得钟爱。赵光义还长期把赵元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亲自培养,先封卫王,又封楚王,并想尽方法绕过了“金匮之盟”,正式立赵元佐为太子。
  后来,赵光义到底担心赵廷美威胁皇位继承,便诬陷赵廷美密谋造反,将其废为庶人,安置于涪陵(今属重庆)。在此过程中,赵元佐作为太子,不但没站在父亲这边,反而为叔叔申辩,受到父亲的严厉斥责。结果,赵元佐忧惧成疾,竟然一夜之间疯了。于是,这太子人选,只能重新选择。
  经过慎重考虑,赵光义把次子、许王赵元僖作为太子人选。他按照培养太子的惯例,安排赵元僖出任开封府尹(相当于首都市长),先让他历练历练。为了避免重蹈赵元佐的覆辙,赵光义决定选择一位稳重而又可靠的人辅佐赵元僖,思来想去挑上了吕端。吕端因此成了许王赵元僖的幕僚。
  然而,赵元僖亦是命运不济。淳化三年(992年),他忽染怪病,在很短的时间内暴毙,年仅27岁,让赵光义悲痛欲绝。后来,有传言说赵元僖暴毙是因为他的爱妾张氏,赵光义听了极其震怒。他安排成立了专案组,就太子之死对相关人员追责,张氏被判死刑,左右亲吏处以杖刑。吕端虽受赵光义器重,也被审问。
  当时,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负责吕端的案子。两人到吕府后,说:“我们奉皇命来审问您。”吕端神色镇定,回头告诉随从说:“去取我的官帽来。”这两人说:“您不用这样正式,我们随便问问就好。”吕端说:“天子要讯问,我就是罪人,怎么能在堂上面对主讯人呢?”随即下堂,且有问必答。
  如此低调的态度,让赵光义对吕端欣赏有加,所以并未重责,仅仅是给他降了职。
  第二年,朝廷新设考课院(官署名,负责官员的升降),重新调整干部。赵光义召见了部分遭到贬谪,或在地方任闲职的官员谈心,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向赵光义诉说条件有多么艰苦,泪流不止,颇有抱怨。轮到吕端对答时,他说:“臣先前辅佐秦王(赵廷美),没有监督好府内官员,贬谪商州,承蒙陛下不弃,随即提拔回京。后来许王(赵元僖)暴病而死,臣实在是罪责难逃。陛下您并没有严惩我,仍然留臣在京任职。对臣来说,这真是犯大错而得大幸啊!如今,臣只要能得到一偏远之州的副职就心满意足了。”赵光义听了,不仅没继续贬吕端的官职,反而马上让他官复原职,随即出任枢密直学士。仅一个月,又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副宰相)。从此,吕端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决策层。
  子孙连办婚事的钱都不够
  经过一段时期的历练和考验,赵光义终于决定把宰相这一重担,交给“你办事我放心”的吕端。据宋代僧人文莹《玉壶清话》记载,赵光义决意任吕端为宰相之前,曾在一次宫中宴会上,特作《钓鱼诗》赠吕端,诗中有“欲饵金钩深未到,磻溪须问钓鱼人”之句,把吕端比作周文王身边的姜子牙,暗示将拜他为相,可见赵光义对他的倚重和信任。然而,吕端却和诗道:“愚臣钩直难堪用,宜问濠梁结网人”,以钓鱼无术来比喻自己不堪宰相重任,请求赵光义另访贤达。   后来,当赵光义把这个想法对近臣说出来时,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赵光义却斩钉截铁地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至道元年(995年),赵光义最终拍板,提拔吕端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算是正式拜他当了宰相。
  吕端的“糊涂”主要是不和人计较。有一年,枢密使李惟清被赵光义从掌管全国军事的位子上换下来,去当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虽然是平调,但实际权力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是吕端在中间使坏。于是,趁吕端有病在家休息没上朝,找机会告了一个恶状。事情传到吕端耳中后,他不以为然,既没有对皇帝诉苦,也没有找李惟清算账,而是淡淡地说:“我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直,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又怕什么风言风语呢?”
  对于吕端,赵光义比别人看得更准——不拘小节,大智若愚,是一个可以放权、放手、放心的能臣。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吕端从来不看重权力,不眷恋名位,任劳任怨,顾全大局。他任副宰相后,比他年轻20多岁的寇准随后也被任命为副宰相。吕端钦佩寇准的能力,不讲资历,请求排位时居寇准之下。吕端升任宰相,寇准仍为副宰相,他又请求赵光义下诏,让寇准和他轮流掌印,一同处理国家大事。赵光义虽然采纳了吕端的这一建议,但规定凡大事都先由吕端定夺、再上奏,实际上是再一次明确了吕端的最高权力。而吕端又总是谦让,许多大事均与寇准有商有量,从来不专横独断。
  吕端任职数十年,不蓄资产,轻财好施,常常资助贫病老弱。他任相多年去世以后,子孙甚至连办婚事的钱都不够,只好用房屋作抵押借贷,才办完婚事。最后,还是皇帝出面,从内府拨专款把房屋赎回来。而同时代的那些宰执大臣和封疆大吏,许多人家都是广厦千间、良田万顷,家产子子孙孙几代都可能花不完。所以,无论从人品还是官品来说,吕端都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楷模,这也是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庶僚小官,一步步被皇帝提拔为宰相的根本原因。
  在南宋徐自明撰写的《宋宰辅编年录》中,记载了吕端为宰相时的任命诏书,诏书中有一段对他的评价:“吕端既有王佐之才,又有仁厚之心,是一个有气节、有声望、识大体、顾大局、刚正不阿的君子。”这个评价,基本能反映出他在赵光义心目中的印象,怪不得连前宰相赵普都曾说:“我看吕端在朝中的表现,得到嘉奖也未尝高兴,遇到挫折也未尝恐惧,真有宰相的气度啊!”赵普是开国元老、两朝宰相,阅人无数,连他都评价吕端有宰相的才能和气度,足见吕端在士大夫群体中的形象和影响力。
  稳妥处理改朝换代的大事
  吕端出任宰相后,果然不负赵光义厚望,处事稳妥,协调周全。最重要的是,他能在关键的时候提出最合理的建议,力挽狂澜。
  西夏曾是宋朝藩国,后来,李继迁任西夏王,不但反叛宋朝,而且骚扰边境,致使宋夏战火连绵。一次战斗中,前线将士意外俘获了李继迁的母亲,边将赶快报告赵光义,并请示如何处置其母。当时,寇准任枢密副使,负责军机,赵光义因此叫寇准过去商量,最后决定对李继迁母亲就地正法,以报扰边之仇,雪反叛之恨。寇准商量完出来,准备去发布命令。当他路过吕端的办公地时,吕端看到寇准行色匆匆,一向谨慎的他,感觉到前线肯定有大事,赶紧叫住寇准,细问端详,听说要斩首李母,他忙叫寇准暂缓发布命令,等待他向赵光义汇报沟通后再说。
  吕端急速入宫拜见赵光义说,当年项羽捕获刘邦之父,项羽扬言要杀刘太公时,刘邦竟然无耻地说:愿分我一杯羹。这说明,凡举大事者,危急关头,常常是连至亲也顾不上的,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今天杀其母,明日就能捕获李继迁吗?如果不能,杀其母,不过是加深了对方的仇恨,坚定了对方反叛的信念罢了。赵光义一听,惊出一身冷汗,忙问应该如何处置。吕端建议,把李母安置在前线延州(今陕西延安),好生赡养,以此招降李继迁。赵光义恍然大悟,连连称善,还说,倘若不是你及时提醒,真的误了大事我还浑然不觉呢!后来,李母善终于延州,不久李继迁去世,李继迁的儿子因为宋朝善待其祖母,便归顺了宋朝。这一事件的始末和结果,再次证明了吕端的深谋远虑和沉稳谨慎。
  最能体现吕端过人之处的,还是在他牵头处理改朝换代这一惊心动魄的大事上。皇帝驾崩,朝局就有变,权力就有争,这是权力更替的不变规律。赵光义选择皇位继承人,因长子赵元佐既疯,次子赵元僖既逝,便选择了三子赵恒,这为宫廷斗争埋下了伏笔。赵光义一过世,因为赵元佐依然在世,朝廷大臣便开始各为其主针锋相对,甚至磨刀霍霍了。太监王继恩牵头,组织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等一班实力派,决定拥立已经被赵光义贬为庶人的赵元佐,理由是他是赵光义长子,废幼立长,名正言顺。
  眼看就要兵戎相见,赵光义的皇后李氏赶紧安排王继恩快步流星去请吕端来拿主意。这里,李皇后使了个小计谋,没安排其他太监去请吕端,单单安排“造反头子”王继恩亲自去请,其用意不言自明。吕端一听赵光义去世,李后有请,知道情况有变,当机立断,让身边人赶紧把王继恩扣押,专人看管,同时跑步入宫。
  到达后,皇后正泪眼婆娑,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她对吕端说,如今皇帝刚刚驾崩,大臣们要立长子,你说如何是好?吕端镇定自若地说,当时皇帝确定寿王(赵恒)为太子,就是为了今天能继承大统,如今先帝尸骨未寒,怎么能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呢?他一边耐心说服其他大臣,一边让人把太子赵恒侍奉到赵光义的棺材前,明确其为皇位继承人,是为宋真宗。
  赵恒登基后,第一次坐殿召见诸位大臣时,因为垂着帘子,吕端担心宦官们以赵元佐冒充赵恒,便站在殿下不拜,请求皇帝卷帘。赵恒卷帘后,吕端走上前去仔细辨认,确认是赵恒后,才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新皇帝。随后,赵恒与吕端商量,对阴谋另立赵元佐为皇帝的几位大臣,一一做了处置。继位之争,终于没有酿成同室操戈的苦果,就此来说,吕端功莫大焉。
  赵恒接见大臣时,对吕端都是恭恭敬敬,而且从不直呼其名。因为宫前台阶高,吕端体胖身高,行动不便,他还命人制作较矮的木阶梯,给予吕端特别的优待和照顾。在官位上,继续任吕端为相,不断为他加官进爵。直到吕端退休后,赵恒还时时派人问候赏赐。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因病去世,享年66岁。吕端去世后,赵恒不但为其封妻荫子,还赠司空,谥号正惠。吕端实现了高位善终,得到了一个做大臣的最高礼遇。
  经验有时候其实很简单。吕端一生经历了刀光剑影的五代乱局,见证过黄袍加身的改朝换代,置身于宋初你死我活的权力争夺,一直处于跌宕起伏的激流之间,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但面对惊险,吕端都能从容面对,妥善化解。要说他这一辈子真的有什么经验值得总结的话,不过如此而已。当然,一个人处于权力巅峰,要真正做到荣辱不萦心,得意不忘形,临危不惧,处事不乱,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其他文献
萤光点点  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云栖竹径、上天竺等景点夜间出现成群飞舞的萤火虫。红色课堂  浙江省湖州市水口乡建立由老党员、老兵、青年代表等组成的志愿宣讲队,流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科技生活  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蔬菜工廠  河北省承德县石灰窑镇引进了应用无土栽培、节水浇灌等技术的“蔬菜工厂”项目,实现各类蔬菜全年无间断生产。高
2021年4月28日,首季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系列活动的第二场在沈阳隆重举行。活动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广播电视集团主办,辽宁省绿色食品协会承办,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辽宁卫视、新浪辽宁、腾讯大辽网、国际在线、《新农业》、智慧农业宣传平台大力支持。  遼宁物产丰富,是国内粮食生产大省,更是公认的优质水稻主产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粳稻育种科技支撑造就了“稻花千里竞秀色”的壮观景
〔摘要〕求助者小亢(化名)在六年级开学后不久便待在家中,不去上学,沉迷于游戏,之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又返回学校,在学校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后,被父亲带到心理辅导室求助。本例个案是跨学校所接,前期与小亢的父亲沟通不到位,加上实践经验欠缺导致本次辅导以失败告终。对这次辅导的分析与反思,是个人职业生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其中的自我警示,也会给同行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心理辅导;工作经验;失败案例 
2019年4月,BBC(英国广播公司)拟拍摄一部寻找中国工匠的纪录片,导演慕名联系到90后小伙董怀利,希望他和母亲能成为其中一集的主角。这对在杭州街头给人缝补衣服的母子,何以打动大名鼎鼎的BBC呢?原来,董怀利和母亲不光能修补普通衣物,从LV裙子到法拉利豪车敞篷,再到传承数百年的“黄马褂”……他们都能不着痕迹地修补如新!凭借织补绝活儿,这对安徽籍“网红”母子还在杭州买了房。剑走偏锋,小伙街头补衣裳
近期,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民国专题史”丛书。编者称,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中国学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历史进程”。贾士毅《民国财政史》作为一部重要的研究民国初年财政史事变迁的专题史著作,也列入该丛书。  民国财政,在中国财政研究乃至中国财政史研究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民国财政上承晚清财政改革,虽然持续时间不足四十年,但其递嬗演变过程并不容忽视。民国财政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走向
〔关键词〕高中生;网络依赖;辅导个案  一、一般资料  陈敏(化名),男,16岁,某普通高中学生,住校。每次放假结束返校时都情绪低落、烦躁,两眼迷茫。进入高中一个月以来,身心状况也不尽人意,在校期间吃不饱(比较挑食),睡不好,排不出。当事人感觉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心痛苦,期待改变,主动前来咨询。  返校的烦恼可以追溯至小学阶段。当事人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接触电脑游戏,小学六年级有自
茨威格善写传记。他选择的传主却不同一般。这些传主功勋卓著,声名却不显赫。当然,这是与更为著名的那些人相比。例如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茨威格写了西方世界发现太平洋的第一人,巴斯科·巴尔沃亚,他因是逃犯,被嫉妒者借机处死。结果他的名字被湮没在历史中,而杀他的皮萨罗却暴得大名。另一个人是英国的北极探险队长斯科特,他在“到达北极第一人”的竞争中输给了挪威队,本人也死于这次探险,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不
〔摘要〕一次单元咨询是一种结构性的咨询,以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任务聚焦于来访者的小改变,从而引导其发现生命的意义与力量。在考前个体心理辅导中运用该模式,能达成稳定情绪、调整认知、改变行为三个目标,完成建立关系、了解问题、心理教育、解决问题、总结等五个任务。该模式运用共情、个人分享、指导与建议、具体化、鼓励式提问等10个具体技术,能“短平快”帮助学生解决绝大多数考前心理问题。 
〔关键词〕考前心理辅导;考试焦虑;团体辅导;中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0-0055-03  【活动理念】  考前焦虑是考生遇到的普遍问题,考前焦虑主要源于不合理的认知、学习压力和自身状态。中考临近,在最后复习阶段,越来越多的考生出现高原反应,表现为学习效率低,记忆力下降,心情急躁甚至寝食难安。考前心理辅导旨在通过团体心理干预,帮助学
一  两汉时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乃至汉俑等汉画资料中,存在大量的胡人图像,而胡人图像与早期中外文化交流、佛教东传以及汉代多元文化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帝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中亚的贵霜帝国、西亚的安息帝国并称世界四大帝国。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打开了西边的大门,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异域世界。就美术而言,汉代美术从域外吸收养分,拿来我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