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有效落实,扭转“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倾向,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界近年来探索的命题。本文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有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种有效途径:多方评价;有效实践;总结规律,不断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才得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有效路径;多方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032-01
  当前,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已由教育部敲定,浙江、上海两地开始试验,并在全国推行 。我们认真研读了浙江、上海两地的评价方案以及网上网民们的种种担忧和困惑,结合我们自己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力图通过这些困惑和问题的梳理与解答中,找到适合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体系。

1.多方评价
  要真正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导性评价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当下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学校需要改变当下对班级的评价,对科任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需要改变当下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家长也需要改变对学生、对子女的评价。而这一切的改变集中在高考和中考招生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占比例。如果高考和中考仍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的参考依据,则一切努力都是在枉费心机;当然如果高考和中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唯一依据或者所占比例较大,则平时的操作的严密性、科学性、公正性等都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正是我们着力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我们缺少的不是不知其重要性,也不是汗牛充栋的理论,而是微观的研究。用毛主席的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唯有俯下身子,从最基本的调查研究做起,才会逐渐改变目前日益扭曲的“应试教育”。

2.有效实践
  为有效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我们设计制定了静宁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该表分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1个评价细则。此表静宁三中学生人手一份,每学期期中和期末时,班主任根据该生上述表现赋分,最终的总合计分为该生的综合评价得分。最后的等级评定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根据学生“综合评价总合计分”排序,前25%的学生为A;40%的学生为B;30%的学生为C;5%的学生为D。此表经学生本人、班主任签名后存入学生个人档案。小组贡献成绩按班内小组排名次序给每个组员加相应的贡献分。比如,全班共有12个小组,则第一名的小组每个成员加6分,依次递减0.5分,最后一名的小组各成员只能得0.5分,作为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分。 表后还附有成绩登记卡,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语等综合评语栏,还有学生所得证件复印件登记栏。
  该综合素质评价表自2014年制定以来,已经在静宁县第三中学实施整整五年,对推动静宁三中办学质量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成绩考核班级,因此得到了各班班主任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学生已经由过去的以考试成绩论成敗过渡为以综合素质分数论英雄了。

3.总结规律
  从我们的实验结果看,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在学校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正确的、必要的。但从各班的实施情况看,评价的尺度把握不一,因此评价的结果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是用现在的结果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认真的班级,认真的学生会比较吃亏,以应付的态度对待综合素质评价的班级、学生会占便宜。因此,是否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毕业的重要依据,我们的答案仍是否定的,至少在目前,只能作为管理班级的手段和升学的参考依据。因为升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一名学生、一个家庭的事,而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
  正如惠特尼所说,“如果你没有经历那个混沌、彷徨的阶段,也许你永远都不会在生活中灵活地、真正地改变你的一些观点”,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中也一样,遇到困惑,甚至是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力求避免为了最终改进评价体系而失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学生。
  因此,我们认为,要真正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让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导性评价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改变当下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学校需要改变当下对班级的评价,对科任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需要改变当下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家长也需要改变对学生、对子女的评价。而这一切的改变集中在高考和中考招生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占比例。如果高考和中考仍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的参考依据,则一切努力都是在枉费心机;当然如果高考和中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唯一依据或者所占比例较大,则平时的操作的严密性、科学性、公正性等都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正是需要我们下一步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学数学教学中,家庭教育的參与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兴趣养成,实现教师与家庭资源共享,帮助学生养成数学学习良好习惯。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学主动性,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认识水平,搭建教师和家庭互动平台,将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教师和家庭互动维度,除了信息共享外,要引导家长全面参与学生数学学习,从而助力学生数学学习。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数学;价值;
鉴于所研究的悬挂式白酒曲块搬运翻曲机械手存在平行四边形辅助机构,不能运用一般的运动学求解方法对其轨迹直接解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H法的改进型逆向运动学求解方法。
摘要:课前巧创悬念,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课始巧设悬念,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营造探究氛围;课中巧布悬念,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探究空间;课尾巧留悬念,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延展课后思考。悬念设置适时适宜,恰到好处,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设置悬念;主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03
摘 要:当前在中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下,中小学教育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对学生的培养和定位理念发生了变化,关于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起到的作用需要客观看待,只有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新作用和新影响,才能在中小学教学中积极拓展新途径。  关键词:客观看待;信息技术;中小学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专题规划思想,分门别类地展开阅读梳理和训练,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启动对比阅读机制之后,教师要给学生设置专题阅读展开操作,从积累、鉴赏和训练等不同视角实施对比阅读实践,促使学生实现阅读认知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比较阅读;专题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25-01  所谓专题
盲源分离技术在污染图像恢复与重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了多种盲分离算法,在无噪声的情况下,KICA(核独立分量分析)的分离方法最好。但在有噪声的情况下,传统的方法对于有噪混合图像的分离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小波去噪与KICA相结合的算法对有噪混合图像进行去噪分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噪声的影响,能较好地实现了图像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