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北京电大)作为一所专门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顺远程教育之势,兴开放教育之义”为办学理念,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主动适应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崇和谐社会之尚,做大众教育之文”,为实现服务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首都最广大的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目标,结合开放办学的特点,突出抓了几个关系的和谐。
一、坚持学校发展与首都教育发展要求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北京电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学校发展定位和方向,提出了“顺远程教育之势,兴开放教育之义”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办学规模、办学能力和条件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06年秋季,全市电大系统各类学历教育在籍生达9.4万人,合作办学单位53家,成为京城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学校与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电大联手开展“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为职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搭建平台。自2004年起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有1,600多名农村青年进入电大课堂,为首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受市教委委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小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项目,建设“小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平台”,开展多种媒体远程教学,目前已对16个区县的6,900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免费培训。2006年与首都文明办、北京电视台联合策划摄制了电视系列片《来到北京》,以电视系列剧形式宣传新时期北京的发展建设,宣传北京历史文化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对加强来京务工经商人员教育,营造首都和谐社会氛围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面向社区,组织拍摄了社区教育系列片,内容涉及市民普法、文化知识、文明礼仪、科学健身及如何建设节约型家庭等社区居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二、坚持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和谐统一
北京电大办学战线长、环节多,管理的难度大,学员涉及北京市的多个层面、各个角落,质量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办学规模与质量的和谐发展,学校重点采取一系列强化远程教育特色和优势的配套措施,努力提升质量,促进电大教育向内涵发展。
1.强化网上教学,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各种媒体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条件和要素。教学资源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质量保证的生命所在,因此建设优质、丰富而又适用的教学资源也就成为解决远程开放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问题的关键。2005年以来,学校加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尤其注意加强主流媒体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远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统一教学质量标准;强化网上教学,从对办学单位的网上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网上教学工作流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网上远程教学平台的技术整合、网上教学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有效监控。
2.大力推进以“两重一精”为重点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管理改革,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专业和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我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考试改革,不断推广网上考试;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丰富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的组织形式;适时调整考试内容,注重能力检验;加强考核结果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3.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实现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我校把推进素质教育与强化办学特色相结合,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线,努力发挥在专业教学和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召开“以学生为友”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将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根据在职成人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积极进行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通过建立网上素质教育基地,成立成人学生会组织,开展北京电大吴晗奖学金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活动,增强他们作为远程教育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坚持系统办学单位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系统办学是电大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电大系统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每个基层教学单位个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做好系统建设工作事关电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办学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中,各办学单位保持并充分发挥了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和系统办学的优势,多数单位已成为区域或行业系统实施远程教育的主要力量。北京电大90%的学生来源于基层办学单位,因此在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整个系统的和谐共进。
我校把“为分校服务,让分校满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原则,做到沟通、服务、管理、评价相统一。我们通过召开系统工作会议、设立校长联系分校制度等形式加强与办学单位的沟通。通过开展全系统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成立北京电大教育技术协作会,设立北京电大基层科研基金,教学资源下分校等举措,加强对各办学单位的服务,并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系统意识、分类指导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开展工作,规范对系统的管理。如在办学单位的设立上严格把关,保持办学单位数量适度,布局合理;在招生指标分配上,根据办学单位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确定开设专业和招生名额;建立北京电大基层教学单位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办学单位的指导与评价;开展教学单位改制升格工作,建设北京电大系统电大教育示范校,树立典型,促进教学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互学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我校还通过“校长论坛”共商电大发展大计,面向系统开展各种培训,聘请分校教师做专业和课程责任教师,参与考试阅卷等方式使系统办学单位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四、坚持教职工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广大教职工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事业中的聪明才智,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和谐共进,学校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才能够实现。近年来,我校党委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从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入手,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发展战略和目标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广泛认同,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电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和谐电大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力量。我校按照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服务的原则,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方面在培养、培训、科研、服务、奖励等方面给教师以政策倾斜,调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学习,设立“吴晗奖教金”。另一方面结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通过制定《北京电大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市校专职教师定位及工作量核定办法。通过出台《北京电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北京电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强化远程教育特点和优势及教学改革措施,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的一系列举措既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位教师在中央电大和北京市教学资源建设、课题研究和其他工作中获奖。
(执笔人:赵军)
[责任编辑:张 敏]
一、坚持学校发展与首都教育发展要求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北京电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学校发展定位和方向,提出了“顺远程教育之势,兴开放教育之义”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办学规模、办学能力和条件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06年秋季,全市电大系统各类学历教育在籍生达9.4万人,合作办学单位53家,成为京城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学校与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电大联手开展“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为职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搭建平台。自2004年起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有1,600多名农村青年进入电大课堂,为首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受市教委委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小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项目,建设“小学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培训平台”,开展多种媒体远程教学,目前已对16个区县的6,900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免费培训。2006年与首都文明办、北京电视台联合策划摄制了电视系列片《来到北京》,以电视系列剧形式宣传新时期北京的发展建设,宣传北京历史文化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对加强来京务工经商人员教育,营造首都和谐社会氛围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面向社区,组织拍摄了社区教育系列片,内容涉及市民普法、文化知识、文明礼仪、科学健身及如何建设节约型家庭等社区居民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二、坚持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和谐统一
北京电大办学战线长、环节多,管理的难度大,学员涉及北京市的多个层面、各个角落,质量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办学规模与质量的和谐发展,学校重点采取一系列强化远程教育特色和优势的配套措施,努力提升质量,促进电大教育向内涵发展。
1.强化网上教学,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各种媒体教学资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条件和要素。教学资源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质量保证的生命所在,因此建设优质、丰富而又适用的教学资源也就成为解决远程开放教育办学规模与质量问题的关键。2005年以来,学校加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尤其注意加强主流媒体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远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统一教学质量标准;强化网上教学,从对办学单位的网上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网上教学工作流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网上远程教学平台的技术整合、网上教学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加强指导,规范管理,有效监控。
2.大力推进以“两重一精”为重点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管理改革,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专业和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我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考试改革,不断推广网上考试;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丰富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的组织形式;适时调整考试内容,注重能力检验;加强考核结果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3.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实现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我校把推进素质教育与强化办学特色相结合,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线,努力发挥在专业教学和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召开“以学生为友”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将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根据在职成人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积极进行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通过建立网上素质教育基地,成立成人学生会组织,开展北京电大吴晗奖学金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活动,增强他们作为远程教育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坚持系统办学单位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系统办学是电大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电大系统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每个基层教学单位个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做好系统建设工作事关电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系统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办学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中,各办学单位保持并充分发挥了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和系统办学的优势,多数单位已成为区域或行业系统实施远程教育的主要力量。北京电大90%的学生来源于基层办学单位,因此在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离不开整个系统的和谐共进。
我校把“为分校服务,让分校满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原则,做到沟通、服务、管理、评价相统一。我们通过召开系统工作会议、设立校长联系分校制度等形式加强与办学单位的沟通。通过开展全系统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成立北京电大教育技术协作会,设立北京电大基层科研基金,教学资源下分校等举措,加强对各办学单位的服务,并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系统意识、分类指导和质量保证等方面开展工作,规范对系统的管理。如在办学单位的设立上严格把关,保持办学单位数量适度,布局合理;在招生指标分配上,根据办学单位的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确定开设专业和招生名额;建立北京电大基层教学单位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办学单位的指导与评价;开展教学单位改制升格工作,建设北京电大系统电大教育示范校,树立典型,促进教学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互学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我校还通过“校长论坛”共商电大发展大计,面向系统开展各种培训,聘请分校教师做专业和课程责任教师,参与考试阅卷等方式使系统办学单位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四、坚持教职工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广大教职工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动员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事业中的聪明才智,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和谐共进,学校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才能够实现。近年来,我校党委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从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入手,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发展战略和目标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广泛认同,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与电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和谐电大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力量。我校按照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服务的原则,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方面在培养、培训、科研、服务、奖励等方面给教师以政策倾斜,调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学习,设立“吴晗奖教金”。另一方面结合远程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通过制定《北京电大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市校专职教师定位及工作量核定办法。通过出台《北京电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北京电大重点专业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强化远程教育特点和优势及教学改革措施,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的一系列举措既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又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位教师在中央电大和北京市教学资源建设、课题研究和其他工作中获奖。
(执笔人:赵军)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