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诗画中的茶事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ei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茶之习俗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唐宋以来,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茶事之中,将饮茶发展为一种充满审美意趣的生活方式,在品茶中澄净心灵,获得充盈的生命体验。而围绕茶事,亦诞生了大量的诗文和绘画。吴门画派即有大量"茶事图"存世,亦撰写了大量关于茶事的诗歌。这些绘画与诗歌不仅呈现出吴门文人品茶之情境,更表达出他们对生活之淡泊自适的喜好、对心灵之宁静澄明的颐养。品茶题材诗画的大量出现,与吴门文人的生活理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他文献
《康熙南巡图》(以下简称《南巡图》)是表现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盛况的历史图卷,共十二卷,总长超过200米(因第五、八卷已佚,无法确定实际长度,现存的十卷长度已超过200
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宣英译是向世界展示民族历史文化、促进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对海南黎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展开调查,针对
一、碑刻"剜洗"1.何为"剜洗"洗碑:碑刻术语。古碑因风化剥蚀或人为磨损,后人依据原有旧画加以剔刻,谓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画精神难免大为逊色。陈介祺曾经提到了"洗
袁裒,字德平,浙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元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陶宗仪《书史会要》言其"所书宗晋"[1]。所著《书学纂要》一书,其中提出的"内擫"与"外拓"之说,已成
《庄子·庚桑楚》有这样的话:以空虚的胸怀来对待外物的人,万物都将纳入他的胸怀;与外物格格不入的人,他自己尚且无处容身,又怎能容纳别人!不能容人的人没有亲近者,没有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传统教学弊端的出现,使得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成为了一种大趋势。慕课(MOOC)以及慕课的升级版私播课(SPOC)应运而生。对于传统课堂教育,慕课可以辅助
刘道醇(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人,约1028-1098),著有《圣朝名画评》及《五代名画补遗》。这两部绘画史论著述的编纂体例以绘画题材(即人物、山水林木、兽畜或走兽,花木翎毛、鬼神
"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宗白华先生眼中审美格调应当追寻的理想境界。而此处"通天尽人"实指审美格调的"超越性",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
六、"豫章西靖道人"瓦纽铜方印该铜印印面边宽4.6厘米,印台厚0.5厘米,连瓦纽通高2.5厘米。瓦纽宽大,制作挺括,锈色自然。印面凿刻篆体白文"豫章西靖道人"三行六字。章法匀整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后期的领袖,也是明代中叶苏州文苑的领袖。他的影响力从苏州逐渐扩散到周边区域,作为近邻的松江府(今属上海市)自然是主要辐射区之一。苏州府和松江府又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