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译踩点才能获高分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明代宋濂的《龙渊义塾记》,第13题要求翻译该选文中的三个句子。现就这道题的阅卷情况作一个小结。
  
  一、解答例析
  
  [例1](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1小题)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3分)
  [提示]“或”“且”译对一处1分;译出大意1分。“或”可译为“有的”“有的地方”等,“且”可译为“将近”等。“通都大邑”不译不影响大意;“至近”要理解为“最近”,不能理解为“到达最近的地方”;“半之”要译成“一半的距离”,不能译成“半天”“一半的人”或“半途而废”等。
  [示例]①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相距很远,有的达到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3分。标准答案。)
  ②与通都大邑距离十分遥远,有的地方有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将近一百五十里。(3分。符合标准答案。)
  ③与交通便利的大城市距离很远,或许有二三百里,即使是最近的,也有将近一半的路程。(2分。“或”译错。)
  ④与通都大邑隔得比较远,有的地方有二三百里的路程,即使是最近的,也有一半的路程。(2分。“且”未译出。)
  ⑤去大邑那么远的路程,有二三百里路,就算走近路也有一半的路程。(1分。大意对,“或”、“且”未译出。)
  ⑥这儿和都城大邑相距很远,和有的城市相隔二三百里,虽然很近,但也要半天时间。(0分。大意有误,“或”、“且”未译出。)
  [例2](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2小题)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3分)
  [提示]“所”、“复”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1分。“所”可译为“地方”、“处所”等,“复”可译为“再”、“又”、“还”等。“译出大意”指对原句理解大体正确。一是要表达出设立义塾教育陈家小孩之意;二是“石华、象溪”应理解为地名,不能译为人名。
  [示例]①在石华、象溪两个地方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标准答案。)
  ②石华、象溪两地又建设了别的私塾,用来教导陈家后代中的幼子。(3分。符合标准答案。)
  ③石华、象溪两个场所再次被作为别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的年轻孩子。(2分。大意有误。)
  ④石华、象溪两地也设立了别的私塾,用来教导陈家后代中的幼子。(2分。“再”译错。)
  ⑤石华、象溪两所学院设立了特别的塾院,教导陈家的孩儿。(1分。大意对。)
  ⑥石华、象溪两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的小孩。(0分。基本未译。)
  [例3](2008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第3小题)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4分)
  [提示]“夙夜”“为”和“丰己”泽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1分。“夙夜”可译为“早上和晚上”“时刻”“时时刻刻”等;“为”可译为“作为”“当作”等;“丰己”是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富足”“让自己丰裕”等。“译出大意”一是要表达出章君的子孙后代继承他的志向办义塾;二是“若孙”要理解为“或者孙子”,不能理解为“像孙子”等。
  [示例]①章君的子孙们应当时时刻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好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只使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4分。标准答案。)
  ②章君的儿子和孙子,应当不分早晚去继承他的志向做事,不要使自己丰裕而让自己获私利。(4分。符合标准答案。)
  ③章君的子孙,应当早晚把继承章君的志向办义塾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让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3分。“夙夜”译错。)
  ④章君的子孙,应当时刻把继承章君的志向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自己富足而自私自利。(3分。“丰己”译错。)
  ⑤章君的儿孙,应当把继承章君的志向作为自己的事业,不要自私自利。(2分。“夙夜”“丰己”未译出。)
  ⑥章君的儿子或孙子,应当把章君韵义举继承下去,不要以自私的心来丰厚自己。(1分。大意对。“夙夜”“为”“丰己”有误。)
  ⑦章君的儿子假若生的是孙子,当夜就可以继承章君的大志管理国事,不要丰富自己,这样很自私。(0分。大意错。“夙夜”“为”“丰己”有误。)
  
  二、备考建议
  
  1.熟读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文言知识积累。要熟读课本中的文言文,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和几种常见句式,尤其是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几种句式。
  2.遵循原则,掌握方法,强化“直译”意识。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必须熟练掌握留、增、删、调、变等翻译方法,还要特别强化直译意识。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落实到译文之中,要译出原文用字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同原文保持一致。如果平时训练强化了直译意识,做到字字落实,那么高考时几个“关键点”是肯定不会漏掉的,拿满分就不是奢望,而是现实了。
其他文献
拿到一篇不限文体的作文题,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写散文体裁,从生活点滴中发感想,谈感悟,或者围绕一个论题说古论今,罗列材料。以记叙为主的文字也有一些,但或者取历史典故铺展成篇,或者凭空设置离奇的情节,或者譬喻生物世界,写寓言类文章寄予深刻道理。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记叙文比较而言却少之又少。当然,在考场作文中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确实有很高的难度。由于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生活限制,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接触比较浅,
期刊
读文欣赏    老人与鸽子  [新加坡]尤今  总是无法忘怀阿根廷那个被夕阳染得璀璨的绚丽的夜晚。  布宜诺斯艾利斯虽然是个高度发展的大都市,然而,市区中心却处处辟有让行人歇足的广场。诸如:圣马丁广场、哥伦广场、康格尔士广场、五月广场等等。这些广场都享有盛名,因为广场以内,各个立着气派慑人的巨型艺术雕刻,雕工精细,思想奇特,令人过目难忘。我曾特地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到各个广场去细细欣赏这些艺术杰作。 
期刊
古代诗文中的比喻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镶嵌在华章锦绣之上,以其描摹之生动,刻画之传神。用喻之新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下面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比喻,加以欣赏品评。  1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翻译】腐朽的木头是不能雕刻的,用粪土砌起的墙是不能粉刷的。对于宰予这种人我还有什么责备的!  【赏析】宰予在白天睡觉,老师孔子愤怒中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期刊
一、不学,其知不若狂    且天之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吕氏春秋·尊师》  【注解】  爽:《新序》上是“喑”字。喑(yin因):哑。从上文的聋字与下文的盲字看,应是“喑”。狂:精神失常的人,疯子。若:如。  【翻译】  况且天使人生下来,就使他们的耳朵能够听。如果不学习,他虽然能
期刊
【题型描述】    高考散文语言鉴赏题难度主要在于:1 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2 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3 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其实,纵观2009年高考散文鉴赏题,我们便发现这种题型又呈现出以下不同的题型:鉴赏语言表达技巧型、鉴赏重要词句精妙型、多角度鉴赏语言型。    【提问模式】    1 理解加点的词语“XX”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 某句话中某个词(或
期刊
【文题】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尽力气,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说:“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打不开,而你却能轻松打开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是啊,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如果没有了解,没有沟通,没有关怀,没有温暖,是不可能打开别人的心扉,进入别人心中的
期刊
【编者按】    最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高考中既是文言实词考查题的首选词汇,也是文言文翻译题的首选采分点,其考查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为了让考生在训练中务实知识储备,培养思维品质,提升判别能力,本文搜集了2009年以来全国各大市400余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从中遴选出了120个典型例句,对这220个常见文言实词进行了逐一迁移考查。在编排体例上,本套训练题有如下四个特点:①
期刊
诗歌鉴赏的主要考查点是:①诗歌的形象;②诗歌的语言;③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    一、诗歌形象类    【考点阐释】古代诗歌形象可分两个大类:一是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二是由花、鸟、草、虫等构成意象、意境。鉴赏人物形象的核心任务是把握形象特征,古诗常见人物形象有: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
期刊
命题作文由于简洁、明快,审题难度相对较小,这一传统命题形式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主流。2009年共有10套属命题作文,占高考作文题的一半。因此,对于命题作文的写作研究不可忽视。今天,我们重点研究隐喻类命题作文的抢分策略。    【分类】    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分为有提示语命题作文、无提示语命题作文;从内涵看,一般分为直白式、隐喻式。  下列文题如果按内涵可分为两类:  ①《我有一双隐性的翅膀》(2
期刊
一、考题概说    散文阅读题历来是高考语文拉开分数差距的重点。湖北省高考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语文科的6套试卷的大阅读部分,选用了6篇文章,除2007年的《日月行色》属于小说文体外,其余均为散文。可见。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备考的重要一环。  散文阅读题涉及三个能力层级七个考点。①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②分析综合: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归纳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