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题概说
散文阅读题历来是高考语文拉开分数差距的重点。湖北省高考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语文科的6套试卷的大阅读部分,选用了6篇文章,除2007年的《日月行色》属于小说文体外,其余均为散文。可见。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备考的重要一环。
散文阅读题涉及三个能力层级七个考点。①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②分析综合: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失误类型
归纳起来,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部分。考生答题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旨不明。这是造成考生丢分的最根本的原因。阅读散文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所有的问题都应在主旨的总体关照下来解决,绝不可孤立地以词解词,以句解句。例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该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应立足于对全文主旨的把握。作者杨振声是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因北窗适宜读书和写作而异常喜爱:墙与竹是传统文化中常见意象,纳入散文中可增强文章的画面感,营造出一种诗的意境。可有考生答,“可以突出反光的美,并可表达出反光的温和清淡”,这样的作答完全脱离文章的主旨和风格。就事论事,就题论题,最终难以得分。
二是审题不清。审题是答题的前提,有些考生对语文学科的审题未有足够认识,或者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下未能明确了解题目的要求。例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6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有些考生没有看清题目中“结构”的要求,就回答“起了想象的作用”或“有引出作用”等。这样的答案显然没有围绕“结构”来思考。还有的考生没有领会本题由两个方面组成,只回答了“作用”的问题,没有进行“简要说明”,最终因审题不清而痛失2分。实属可惜。
三是用语不准。有些考生为了所谓的“抓分”。答题时不立足于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却“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知道的一些相关术语全都罗列出来,认为高考是采意给分,说不定有撞上标答的可能。还是上述第16题,有考生这样作答。“窗子作为文题,是全文的核心,并且为文章的发展作铺垫,引出下文的描写,使文章连贯、有条理。同时,窗子具有象征意义,使文章更加深刻”。考生不加选择地罗列出“核心”“铺垫”“描写”“象征”等诸多内容,却未涉及“线索”“贯穿全文”等要点,实在让阅卷老师无从给分。
四是答题无法。文学作品的阅读。要立足于原文。通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来作答,决不能脱离原文去解答。例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2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解答此题一定要回归原文,按照三个方面的要求,先从原文援引重要的词语、句子作为例子,再进行分析鉴赏。这类题目在标答中举例和分析各赋有分值,但有些考生答题缺少章法,“词语运用清新自然,句式选择选用了诗句,修辞方法运用了排比”,没有回归原文、援引例子加以分析,简单干瘪的表述与6分的分值实难相称。
三、方法指津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方法
1 整体略读,明了散文的主旨。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决定了作者精心选材、巧妙构思、活用技法的匠心都是为了表现主旨、突出主旨。主旨统帅文章的材料并影响其他方面,因而整体把握、弄清主旨就成了解题的重要前提。在阅读时,第一步略读原文,寻找形象,读出文章大致的观点。文学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形象是作者要描写的对象,形象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可以是事,可以是人,甚至可以是情与理。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把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情感;咏物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被赋予作者强烈情感: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太”;写人散文多因人抒情,所选人物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哲理散文多以生活中易见而又易忽视的现象为载体,由特殊到一般,总结生活的感悟与智慧。第二步根据描写的内容归纳形象的特点,将形象的特点与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合起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明了散文的主旨。
2 深层解读,玩索散文如何表现主旨。我们在整体略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了散文的主旨,接下来就要进行细读,审视作者是如何表现散文主旨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表现主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不能架空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等等。阅读散文,不仅要能够把握主旨,也要学会欣赏这些表达技巧的妙处,以便对散文有较深层的把握。第二抓重要语句,准确理解其含义。散文中的重要语句,或是体现作者立场态度的词句,或是表现文章主旨的词句,或是用了修辞手法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应在关照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望文生义。
3 前后勾连,从原文中寻找答题的依据。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按照题目的要求筛选出重要的词句作为答题的支撑。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8题“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④、⑤段作简要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原文,梳理、勾连关键句前后第④、⑤段的内容。第④段表明月下梅花光色幽暗。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更富有情思;第⑤段表明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的美感是不同的。综合这两部分内容。选取文中关键词句。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就能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若顾此失彼,二者-缺其一,就无法得到理想的分数。
4 审读题干,遵守答题格式。高考命题既想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担心考生超出答题的范围,就会在题干中有所提示。题干往往包含了答题区间、答题方向、命题意图等或明显或潜在的信息。如前面说到的第17题,“以第2段为例”就提示了答题区间,“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就提示了答题方向,“简要赏析”就表明了命题意图。高考试卷的题目,可谓“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一定要认真审读。不同题目有不同组织答案的方式,遵守答题的格式,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获得高分。如鉴赏表达技巧的作用或效果,答题 格式往往是:明示手法+回归原文分析+作用或效果,若仅仅只回答作用或效果是无法获得该题的满分的。另外,有些题目的分值往往会暗示答题的要点数目和难易程度,如3分的题目可能有三个要点。4分的题目有两个或四个要点,6分的题目有三个要点,答题时最好能标出1、2、3的序号,这样能让阅卷老师快速获取答案的有效信息。给出合情理的分数,在细节上取胜。
四、知识锦囊
散文阅读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涵盖了词语、句法、段落、篇章、手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选取一些考题中常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以助广大考生。


【实战演练】
人生是可以雅致的
王吴军
人生原本是可以雅致的。清朝的读书人张潮写的那本《幽梦影》,深得我心。日月星展,花开花落,飞乌鱼虫,书,友,美人,被描绘得是那么相宜和雅致。现代人所淡漠和忽略的事物。在张湖眼里都是情趣盎然的。六十多年前,林语堂介绍具有东方情调的生活方式时,只引用了《幽梦影》中的一句“花不可以无蝶”,就让众多的西方读者倾倒了。
《幽梦影》说:“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水;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入俗情,透着高雅。现在许多人热衷旅游的,也只是浮在表面,没有获得真正深切的心灵愉悦,是肤浅的。
关于喝酒一事,《幽梦影》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一幅锦灿华丽的饮酒图,一份悠远绵长的意趣,依稀就在眼前。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这样的句子,怎不令人神思飞扬。
张潮曾坎坷下狱,但他并不抱怨和悲伤,他让自己匆匆的脚步慢下来,静静的欣赏生活里的美。蝶,翩然飞过,他想那是飘逸的才子。花,灿然开放,他想那是生动的美人。
不断地回味自然天地间的美丽,清越的语言自然从心中迤逦而出,在纸上轻轻舞动。这是需要心灵的感悟的,是妩媚的感悟,洋溢着清新的韵味。
张潮读过许多书。却没有老夫子的迂腐,他生活中充满了闲适和情趣。他在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舟,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他以为,美人的好,是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秋水为姿的。
只要愿意,人生是可以雅致的,我也希望自己是一棵树,浸润着东方情调的美好,舒展而明朗地生长。(选自《散文》2009年第7期)
1 怎样理解文章开头“人生原本是可以雅致的”一句中“原本”二字?
2 张潮为何能品味出人生的雅致?
3 本文语言也颇为“雅致”,请以第八段为例,从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两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日月星辰,花开花落,飞鸟鱼虫,书,友,美人”,生活中原本有许多相宜和雅致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往往被现代人淡漠和忽略,或者欣赏时只是浮在表面,没有获得真正深切的心灵愉悦。
2 (1)张潮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万物在他眼里都是情趣盎然的。
(2)不管人生际遇如何,张潮都能静静地欣赏生活中的美,不断地回味自然天地间的美丽。
(3)张潮饱读诗书却不迂腐,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闲适和情趣。
3 (1)句式选择,本段多为句式整齐的短句,短小有力,有韵律和谐之美。
(2)修辞方法,本段用了排比的手法,先后用了两组排比句,整齐而不乏诗意。令读者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中学)
散文阅读题历来是高考语文拉开分数差距的重点。湖北省高考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语文科的6套试卷的大阅读部分,选用了6篇文章,除2007年的《日月行色》属于小说文体外,其余均为散文。可见。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备考的重要一环。
散文阅读题涉及三个能力层级七个考点。①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②分析综合: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鉴赏评价: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失误类型
归纳起来,第五大题散文阅读部分。考生答题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旨不明。这是造成考生丢分的最根本的原因。阅读散文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所有的问题都应在主旨的总体关照下来解决,绝不可孤立地以词解词,以句解句。例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9题“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该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应立足于对全文主旨的把握。作者杨振声是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因北窗适宜读书和写作而异常喜爱:墙与竹是传统文化中常见意象,纳入散文中可增强文章的画面感,营造出一种诗的意境。可有考生答,“可以突出反光的美,并可表达出反光的温和清淡”,这样的作答完全脱离文章的主旨和风格。就事论事,就题论题,最终难以得分。
二是审题不清。审题是答题的前提,有些考生对语文学科的审题未有足够认识,或者在考场紧张的氛围下未能明确了解题目的要求。例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6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有些考生没有看清题目中“结构”的要求,就回答“起了想象的作用”或“有引出作用”等。这样的答案显然没有围绕“结构”来思考。还有的考生没有领会本题由两个方面组成,只回答了“作用”的问题,没有进行“简要说明”,最终因审题不清而痛失2分。实属可惜。
三是用语不准。有些考生为了所谓的“抓分”。答题时不立足于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却“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所知道的一些相关术语全都罗列出来,认为高考是采意给分,说不定有撞上标答的可能。还是上述第16题,有考生这样作答。“窗子作为文题,是全文的核心,并且为文章的发展作铺垫,引出下文的描写,使文章连贯、有条理。同时,窗子具有象征意义,使文章更加深刻”。考生不加选择地罗列出“核心”“铺垫”“描写”“象征”等诸多内容,却未涉及“线索”“贯穿全文”等要点,实在让阅卷老师无从给分。
四是答题无法。文学作品的阅读。要立足于原文。通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来作答,决不能脱离原文去解答。例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7题“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2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解答此题一定要回归原文,按照三个方面的要求,先从原文援引重要的词语、句子作为例子,再进行分析鉴赏。这类题目在标答中举例和分析各赋有分值,但有些考生答题缺少章法,“词语运用清新自然,句式选择选用了诗句,修辞方法运用了排比”,没有回归原文、援引例子加以分析,简单干瘪的表述与6分的分值实难相称。
三、方法指津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方法
1 整体略读,明了散文的主旨。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决定了作者精心选材、巧妙构思、活用技法的匠心都是为了表现主旨、突出主旨。主旨统帅文章的材料并影响其他方面,因而整体把握、弄清主旨就成了解题的重要前提。在阅读时,第一步略读原文,寻找形象,读出文章大致的观点。文学作品的本质是通过形象来表现思想,形象是作者要描写的对象,形象可以是景,可以是物。可以是事,可以是人,甚至可以是情与理。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把握融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情感;咏物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所托之物被赋予作者强烈情感: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较为平凡,讲究“以小见太”;写人散文多因人抒情,所选人物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价值取向:哲理散文多以生活中易见而又易忽视的现象为载体,由特殊到一般,总结生活的感悟与智慧。第二步根据描写的内容归纳形象的特点,将形象的特点与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合起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作者的情感。从而明了散文的主旨。
2 深层解读,玩索散文如何表现主旨。我们在整体略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了散文的主旨,接下来就要进行细读,审视作者是如何表现散文主旨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来表现主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不能架空分析。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借代、设问、反问等等。阅读散文,不仅要能够把握主旨,也要学会欣赏这些表达技巧的妙处,以便对散文有较深层的把握。第二抓重要语句,准确理解其含义。散文中的重要语句,或是体现作者立场态度的词句,或是表现文章主旨的词句,或是用了修辞手法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应在关照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望文生义。
3 前后勾连,从原文中寻找答题的依据。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按照题目的要求筛选出重要的词句作为答题的支撑。如20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第18题“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④、⑤段作简要分析。”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归原文,梳理、勾连关键句前后第④、⑤段的内容。第④段表明月下梅花光色幽暗。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更富有情思;第⑤段表明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的美感是不同的。综合这两部分内容。选取文中关键词句。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就能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若顾此失彼,二者-缺其一,就无法得到理想的分数。
4 审读题干,遵守答题格式。高考命题既想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担心考生超出答题的范围,就会在题干中有所提示。题干往往包含了答题区间、答题方向、命题意图等或明显或潜在的信息。如前面说到的第17题,“以第2段为例”就提示了答题区间,“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就提示了答题方向,“简要赏析”就表明了命题意图。高考试卷的题目,可谓“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一定要认真审读。不同题目有不同组织答案的方式,遵守答题的格式,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获得高分。如鉴赏表达技巧的作用或效果,答题 格式往往是:明示手法+回归原文分析+作用或效果,若仅仅只回答作用或效果是无法获得该题的满分的。另外,有些题目的分值往往会暗示答题的要点数目和难易程度,如3分的题目可能有三个要点。4分的题目有两个或四个要点,6分的题目有三个要点,答题时最好能标出1、2、3的序号,这样能让阅卷老师快速获取答案的有效信息。给出合情理的分数,在细节上取胜。
四、知识锦囊
散文阅读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涵盖了词语、句法、段落、篇章、手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选取一些考题中常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以助广大考生。


【实战演练】
人生是可以雅致的
王吴军
人生原本是可以雅致的。清朝的读书人张潮写的那本《幽梦影》,深得我心。日月星展,花开花落,飞乌鱼虫,书,友,美人,被描绘得是那么相宜和雅致。现代人所淡漠和忽略的事物。在张湖眼里都是情趣盎然的。六十多年前,林语堂介绍具有东方情调的生活方式时,只引用了《幽梦影》中的一句“花不可以无蝶”,就让众多的西方读者倾倒了。
《幽梦影》说:“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水;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入俗情,透着高雅。现在许多人热衷旅游的,也只是浮在表面,没有获得真正深切的心灵愉悦,是肤浅的。
关于喝酒一事,《幽梦影》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一幅锦灿华丽的饮酒图,一份悠远绵长的意趣,依稀就在眼前。
“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这样的句子,怎不令人神思飞扬。
张潮曾坎坷下狱,但他并不抱怨和悲伤,他让自己匆匆的脚步慢下来,静静的欣赏生活里的美。蝶,翩然飞过,他想那是飘逸的才子。花,灿然开放,他想那是生动的美人。
不断地回味自然天地间的美丽,清越的语言自然从心中迤逦而出,在纸上轻轻舞动。这是需要心灵的感悟的,是妩媚的感悟,洋溢着清新的韵味。
张潮读过许多书。却没有老夫子的迂腐,他生活中充满了闲适和情趣。他在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舟,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他以为,美人的好,是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秋水为姿的。
只要愿意,人生是可以雅致的,我也希望自己是一棵树,浸润着东方情调的美好,舒展而明朗地生长。(选自《散文》2009年第7期)
1 怎样理解文章开头“人生原本是可以雅致的”一句中“原本”二字?
2 张潮为何能品味出人生的雅致?
3 本文语言也颇为“雅致”,请以第八段为例,从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两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日月星辰,花开花落,飞鸟鱼虫,书,友,美人”,生活中原本有许多相宜和雅致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往往被现代人淡漠和忽略,或者欣赏时只是浮在表面,没有获得真正深切的心灵愉悦。
2 (1)张潮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万物在他眼里都是情趣盎然的。
(2)不管人生际遇如何,张潮都能静静地欣赏生活中的美,不断地回味自然天地间的美丽。
(3)张潮饱读诗书却不迂腐,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闲适和情趣。
3 (1)句式选择,本段多为句式整齐的短句,短小有力,有韵律和谐之美。
(2)修辞方法,本段用了排比的手法,先后用了两组排比句,整齐而不乏诗意。令读者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