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年底,我随一个企业考察团去日本九州磋商技术合作事宜。第一天如约前往,双方谈兴甚浓,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十二点,日方企业技术课长田中先生盛邀我们在职工食堂吃工作餐,有机会见识了日本企业员工的就餐情况。
这家企业效益一直很好,开办了职工食堂,员工就餐免费。下班铃声响过,几百号工人从各车间次第而出,或三五成群小声交谈,或接手机,或清理自带的饭盒。而当走到餐厅门口时,就像有人下了命令,人们开始排队,并相互谦让,不抢不挤。在餐厅入口处,大家先从一个个小抽屉里取出碗筷,然后再取餐盘。这时我才发现,这里没有提供一次性餐具。
一溜儿整洁光亮的餐盘中摆着几十种热菜,香味袅袅,生鱼片、酱菜和开胃小菜也不少,还有芥末、酱油、葱花、醋、生姜水等都自取,而饮料和汤是敞开供应。取餐是自助式,窗口后面只看到一两个服务生,见哪样菜少了就添加哪样。由于整个流程实行计算机管理,食堂能预估出饭菜的用量。田中告诉我们,供应量既能管饱,也能管好。他还开玩笑说,员工中很有些“酒鬼”,但因为下午要上班,他们只得克制,食堂不供应这些,也犯不着冒犯公司的条例。我看得出,在这方面既体现了管理层的精打细算,也有一种根植于心的企业文化:工作和下班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一是靠企业苛求,二是靠员工自律。
接待客人和课长等以上管理人员的地方被一排玻璃窗隔开,完全透明,菜式的内容与员工无异,只不过,日本人十分讲究等级,即使是用餐,在表面上也要搞这种形式。那些想和员工打成一片的课长也不行,只有在工间休息时才能和员工一起闲聊,或下班后邀请三五好友畅饮,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在所不惜。这恐怕算是日本企业管理的一道独特的景致吧。
整个用餐大致用了四十多分钟,大厅里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高谈阔论。有人在埋头吃,还有人把从家里带来的美味与同事分享。用完餐,大家排队到水龙头旁冲洗,水管开得很细,先用热水初洗,再用冷水涮,然后高温消毒。吃剩的鱼刺、鸡骨头、果皮等扔进垃圾桶,据说专门回收,加工成宠物食品和种花的肥料。一顿中午餐,几百号人同时进行,事后桌面和地面洁净如初,泔水桶里几乎没有剩饭剩菜。
与国内食堂嘈杂,食品浪费惊人的景象相比,让我吃惊,更切实感受到,中日两种文化的确有着实实在在的差异。人家是”小里小气”,进餐讲求和谐有序。而我们是大手大脚,一次性碗筷滥用,秩序混乱,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管理粗放来解释吧?
这家企业效益一直很好,开办了职工食堂,员工就餐免费。下班铃声响过,几百号工人从各车间次第而出,或三五成群小声交谈,或接手机,或清理自带的饭盒。而当走到餐厅门口时,就像有人下了命令,人们开始排队,并相互谦让,不抢不挤。在餐厅入口处,大家先从一个个小抽屉里取出碗筷,然后再取餐盘。这时我才发现,这里没有提供一次性餐具。
一溜儿整洁光亮的餐盘中摆着几十种热菜,香味袅袅,生鱼片、酱菜和开胃小菜也不少,还有芥末、酱油、葱花、醋、生姜水等都自取,而饮料和汤是敞开供应。取餐是自助式,窗口后面只看到一两个服务生,见哪样菜少了就添加哪样。由于整个流程实行计算机管理,食堂能预估出饭菜的用量。田中告诉我们,供应量既能管饱,也能管好。他还开玩笑说,员工中很有些“酒鬼”,但因为下午要上班,他们只得克制,食堂不供应这些,也犯不着冒犯公司的条例。我看得出,在这方面既体现了管理层的精打细算,也有一种根植于心的企业文化:工作和下班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一是靠企业苛求,二是靠员工自律。
接待客人和课长等以上管理人员的地方被一排玻璃窗隔开,完全透明,菜式的内容与员工无异,只不过,日本人十分讲究等级,即使是用餐,在表面上也要搞这种形式。那些想和员工打成一片的课长也不行,只有在工间休息时才能和员工一起闲聊,或下班后邀请三五好友畅饮,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也在所不惜。这恐怕算是日本企业管理的一道独特的景致吧。
整个用餐大致用了四十多分钟,大厅里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高谈阔论。有人在埋头吃,还有人把从家里带来的美味与同事分享。用完餐,大家排队到水龙头旁冲洗,水管开得很细,先用热水初洗,再用冷水涮,然后高温消毒。吃剩的鱼刺、鸡骨头、果皮等扔进垃圾桶,据说专门回收,加工成宠物食品和种花的肥料。一顿中午餐,几百号人同时进行,事后桌面和地面洁净如初,泔水桶里几乎没有剩饭剩菜。
与国内食堂嘈杂,食品浪费惊人的景象相比,让我吃惊,更切实感受到,中日两种文化的确有着实实在在的差异。人家是”小里小气”,进餐讲求和谐有序。而我们是大手大脚,一次性碗筷滥用,秩序混乱,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管理粗放来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