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在五心’工程硬是好!我们的房子漂亮了,走路不湿脚了,找钱的路子多了,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关系和睦了,干部说话大家都要听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记者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采访“五在五心”工程建设时,农民孙大爷如此说。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黔江区委、区政府于2008年底做出了实施“五在五心”工程建设的战略决策:
一是实施“富裕在农家,让农民聚心”工程,集中发展200万头无公害生猪、30万担蚕茧、30万担烤烟三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猕猴桃、茶叶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实施“康居在农家,让农民舒心”工程,以“康居农房”建设为突破口,抓好道路、水、能源等配套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实施“知识在农家,让农民称心”工程,构建农村教育、文化信息、科技培训三大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创业致富的技能;四是实施“保障在农家,让农民放心”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扶;五是实施“和谐在农家,让农民安心”工程,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到2012年,区本级投入14亿元,力争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努力打造民族地区统筹发展先行区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的“五在五心”工程领导小组,将财政、计划、交通、国土、农业、税务等30多个区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工作。各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二是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长效机制。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生猪、蚕桑、烤烟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蔬菜、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区生猪产能达到120万头,在地桑园达到1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8.4万亩,各类特色产业10万亩。
三是推行联系帮扶制度。落实区级领导联系、区级部门对口帮扶、街道镇乡结对帮扶乡镇、村居的工作制度,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实现了乡镇“有领导联系、有部门帮扶、有制度保障、有人员充实、有资金奖励、有工作干劲”,为顺利推进“五在五心”工程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
区委出台了《黔江区“五在五心”工程实施意见》,同时制定动态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分解全年和季度目标任务,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乡镇的职责任务,并将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五在五心”工程的各项政策、农房改造的技术规程和检查验收标准、工作进度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区“五在五心”工程办、区委督导巡查办不定期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乡镇的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每月印发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
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全面推进
为真正实施好这项“民心”工程和“鱼水”工程,黔江区重点抓了七项工作:一是抓宣传引导。向农民群众讲清政策、工作要求以及“康居农房”的竞建程序和验收标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户自愿参与房屋改造;二是抓编制规划。邀请西南大学的专家,对整个阿蓬江沿线“康居农房生态家园”示范带进行了全面地、详细地规划;三是抓政策制定。出台统一的“康居农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相关补助和奖励政策,区本级财政每年挤出15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康居农房”改造补助;四是抓机制创新。区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区委、区政府分管同志每人对口联系一个示范村居:整合国土、财政、计划、农综、水利、民政、农机、林业、交通、扶贫、税务等单位力量,对口帮扶示范村,各帮扶部门明确具体帮扶人员和项目,专职负责示范村的“康居农房”建设:五是抓竞建程序。推行“街道镇乡、村社、组、大院、农户”五级竞建机制,逐级筛选确定示范点、示范户,严格实行农户不申请、不签合同、自筹资金不落实不实施,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六是抓质量管理。统一培训施工队伍、统一房屋改造风貌、统一竣工验收标准、统一安全监督管理,验收不合格不兑现补助:七是抓配套建设,围绕户均有一个养殖项目、一个种植项目、一个找钱人的“三有”目标,在示范村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整合各部门资源,全面推进水、电、路、沼气、垃圾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典型示范 成效初现
自2009年3月以来,黔江区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渐进式、非均衡以及先易后难的建设思路,以“康居农房”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分片打造,以奖代补、滚动发展”,突出土家族民居特色,选择阿蓬江沿线、国道319和渝湘高速公路沿线经济条件较好、房屋相对集中成片、群众投入能力较强以及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组、居民点,进行“五在五心”工程示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区已申请户数为4000户,启动建设3100户,完工2560户,示范村共建设村道68公里、硬化入户路32公里、院坝3万平方米、沼气池1340口。中央第五巡回检查组组长陈邦柱、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重庆市委组织部长陈存根、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栖伟等领导视察后,对黔江区的“五在五心”工程建设情况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群众更是感慨地说:“政府帮老百姓改房子政策硬是好,真心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黔江区委、区政府于2008年底做出了实施“五在五心”工程建设的战略决策:
一是实施“富裕在农家,让农民聚心”工程,集中发展200万头无公害生猪、30万担蚕茧、30万担烤烟三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猕猴桃、茶叶等区域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实施“康居在农家,让农民舒心”工程,以“康居农房”建设为突破口,抓好道路、水、能源等配套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实施“知识在农家,让农民称心”工程,构建农村教育、文化信息、科技培训三大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创业致富的技能;四是实施“保障在农家,让农民放心”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扶;五是实施“和谐在农家,让农民安心”工程,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到2012年,区本级投入14亿元,力争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努力打造民族地区统筹发展先行区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的“五在五心”工程领导小组,将财政、计划、交通、国土、农业、税务等30多个区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专职负责工作。各相关部门和街道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二是建立了财政转移支付长效机制。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用于生猪、蚕桑、烤烟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茶叶、蔬菜、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区生猪产能达到120万头,在地桑园达到10万亩,烤烟种植面积8.4万亩,各类特色产业10万亩。
三是推行联系帮扶制度。落实区级领导联系、区级部门对口帮扶、街道镇乡结对帮扶乡镇、村居的工作制度,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实现了乡镇“有领导联系、有部门帮扶、有制度保障、有人员充实、有资金奖励、有工作干劲”,为顺利推进“五在五心”工程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
区委出台了《黔江区“五在五心”工程实施意见》,同时制定动态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分解全年和季度目标任务,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乡镇的职责任务,并将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五在五心”工程的各项政策、农房改造的技术规程和检查验收标准、工作进度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区“五在五心”工程办、区委督导巡查办不定期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乡镇的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每月印发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
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全面推进
为真正实施好这项“民心”工程和“鱼水”工程,黔江区重点抓了七项工作:一是抓宣传引导。向农民群众讲清政策、工作要求以及“康居农房”的竞建程序和验收标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户自愿参与房屋改造;二是抓编制规划。邀请西南大学的专家,对整个阿蓬江沿线“康居农房生态家园”示范带进行了全面地、详细地规划;三是抓政策制定。出台统一的“康居农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相关补助和奖励政策,区本级财政每年挤出1500万元以上专项用于“康居农房”改造补助;四是抓机制创新。区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区委、区政府分管同志每人对口联系一个示范村居:整合国土、财政、计划、农综、水利、民政、农机、林业、交通、扶贫、税务等单位力量,对口帮扶示范村,各帮扶部门明确具体帮扶人员和项目,专职负责示范村的“康居农房”建设:五是抓竞建程序。推行“街道镇乡、村社、组、大院、农户”五级竞建机制,逐级筛选确定示范点、示范户,严格实行农户不申请、不签合同、自筹资金不落实不实施,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六是抓质量管理。统一培训施工队伍、统一房屋改造风貌、统一竣工验收标准、统一安全监督管理,验收不合格不兑现补助:七是抓配套建设,围绕户均有一个养殖项目、一个种植项目、一个找钱人的“三有”目标,在示范村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整合各部门资源,全面推进水、电、路、沼气、垃圾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典型示范 成效初现
自2009年3月以来,黔江区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渐进式、非均衡以及先易后难的建设思路,以“康居农房”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相对集中、分片打造,以奖代补、滚动发展”,突出土家族民居特色,选择阿蓬江沿线、国道319和渝湘高速公路沿线经济条件较好、房屋相对集中成片、群众投入能力较强以及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组、居民点,进行“五在五心”工程示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区已申请户数为4000户,启动建设3100户,完工2560户,示范村共建设村道68公里、硬化入户路32公里、院坝3万平方米、沼气池1340口。中央第五巡回检查组组长陈邦柱、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重庆市委组织部长陈存根、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栖伟等领导视察后,对黔江区的“五在五心”工程建设情况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群众更是感慨地说:“政府帮老百姓改房子政策硬是好,真心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