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学生课堂角色互换态度的调查研究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xiaofe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贵州省大学生对角色互换课的态度。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课堂角色互换态度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调查了362名来自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八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结果:在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对角色的期待、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三个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人口学背景下的学生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这一维度的态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角色互换;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课堂角色互换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对换,由学生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作学习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角色互换课得到教师们的一致认同和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操作方法还不够规范,这些因素会带来诸多弊端,如果运用不好甚至会遭到学生的抵触。本研究立足于态度调查,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500名贵州省在校大学生对课堂角色互换的态度,为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提供数据支持,并且在了解学生对课堂角色互换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角色期待的基础上,为该教学模式的操作方向提供理论指导。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是来自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八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问卷446份,问卷回收率89.2%;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2.4%。其中男生145人,女生217人;少数民族学生155人,非少数民族学生207人;参与过角色互换课的学生159人,没有参与过角色互换课的学生203人;文科类学生97人,理科类学生236人,艺术体育类学生29人;城镇学生105人,农村学生257人;独生子女89人,非独生子女273人。
  (二)研究工具:
  本项目采用自编问卷“贵州省大学生课堂角色互换态度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该问卷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对角色的期待、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三个一级维度;其中对角色的期待又分为对教师、对学生两个二级维度共有28个题目。问卷采用四点计分的统计方法,有完全同意,比较同意,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四个选项供被试选择。计分方式是完全同意计4分,比较同意计3分,比较不同意计2分,完全不同意计1分。
  (三)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各维度的总体概况。
  表1各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
  维度 均值 标准差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2.87 2.844
  对角色的期待 2.75 4.298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2.81 2.637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维度的得分基本持平,其中“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最高,然后依次是“对教学效果的认识和期待”和“对角色的期待”。但是在从标准差来看,“对角色期待”的离散程度要大。换言之,学生对角色期待的看法差异要大一些。
  (二)我们对数据从性别、是否少数民族、是否参与过课堂角色互换、专业类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六个方面进行了差异对比其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表6、表7:
  表2男女性别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M+SD)
  维度 性别 t P值
  男(n=145) 女(n=217)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23.58±2.796 22.51±2.801 3.573** 0.000
  对角色的期待 36.67±4.698 35.18±3.906 3.284** 0.001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20.07±2.624 19.40±2.618 2.394* 0.017
  注:**,p<0.01;*,p<0.05,n为项目去缺失值后的值,下同
  表3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M+SD)
  维度 是否少数民族 t P值
  是(n=155) 否(n=207)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23.17±2.636 22.76±2.984 1.378 0.169
  对角色的期待 35.73±4.101 35.84±4.448 -0.170 0.865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19.81±2.770 19.56±2.534 -0.919 0.359
  表4参与过和没有参与过课堂角色互换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M+SD)
  维度 是否参与过课堂角色互换 t P值
  是(n=159)(44%) 否(n=203)(56%)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23.30±2.743 22.66±2.896 2.137* 0.033
  对角色的期待 36.03±4.366 35.58±4.244 0.986 0.325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19.72±2.740 19.62±2.560 0.367 0.714
  表5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M+SD)
  维度 生源地 t P值
  城镇(n=105) 农村(n=257)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22.95±3.218 22.93±2.683 0.068 0.946
  对角色的期待 35.70±4.576 35.80±4.187 -0.194 0.846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19.67±2.619 19.67±2.650 -0.004 0.997   表6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M+SD)
  维度 是否独生子女 t P值
  是(n=89) 否(n=273)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23.58±3.147 22.73±2.711 2.492* 0.013
  对角色的期待 36.24±5.146 35.62±3.982 1.170 0.243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20.47±3.244 19.40±2.354 3.368** 0.001
  表7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M+SD)
  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 对角色的期待 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
  专业类别 理科类(n=236)
  文科类(n=97)
  艺体类(n=29) 22.68±2.985
  23.20±2.985
  24.14±2.912 35.64±4.249
  35.69±4,417
  37.14±4.198 19.56±2.460
  19.48±2.542
  21.10±3.792
  F 4.000* 1.599 4.816**
  P值 0.019 0,204 0.009
  LSD L-W
  W-Y
  Y-L -0.514
  -0.942
  1.456* -0.051
  -1.447
  1.498 0.079
  -1.619*
  1.540*
  注:L=理科类、W=文科类、Y=艺术体育类
  (三)对存在差异的二级维度做进一步分析:
  表7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认识的差异(M+SD)
  角色类别 性别 t P值
  男 女
  教师角色 19.45±3.283 18.93±2.585 1.687 0.092
  学生角色 17.22±2.026 16.25±2.049 4.442** 0.000
  三、结果分析
  调研表明,角色互换课普及的速度是比较快的,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学生,他们对角色互换课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在对角色的期待和效果的认识上能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但是调查结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数据显示仅有44%的同学参与过角色互换课,参与过角色互换课的学生与没有参与过的学生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
  调查结果大致有以下几个点:
  (一)在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对角色的期待、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三个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在维度一的题3是关于该教学模式下的分组问题,出人意料的是男生更倾向分组。男生本来是一个个人主义较女生而言更强的群体,他们应该更希望独立完成,那么男女生出现这样的反差应该是“社会惰化”和反“社会惰化”的结果,即男生希望在分组的状态下较少的出力而女生则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最后是团队共享。又如对教师角色期待的题6是有关教师对学生讲课的评价问题,男生偏向教师课堂不用评价。这一点,可以用来男生思想独立和个性张扬来进行分析。再如效果维度中的题3是关于知识理解的问题,女生们反而觉得学到的东西不易接受。女生是一个细心而勤劳的群体,她们对课本的学习和认识更仔细、更理论化,在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中,学生“教师”的讲授不可能完全的依靠课本,为了展现课堂的创新点,他们会加入较多的课外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这会让女生难以快速消化。
  (二)不同人口学背景下的学生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这一维度的态度是有差异的。参与过角色互换课和没有参与过角色互换的的同学存在差异,参与过的同学对该模式的认识更清晰,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参与过角色互换课的同学清楚该教学模式的流程和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当然他们也会存在更多的个人想法,他们对课堂的结果也有更多的展望;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对角色互换课的认识度不一样,艺体生最高,然后依次是文科类、理科类,这与不同专业的特点有关,艺体类的学习更多的是动作或技能的学习,如果有能力出众的同学分享经验,必然会的到大家的认可和期待,而理科的多数课程需要较多的逻辑推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影响学习中的经验传递;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认识也不一样,独生子女对角色互换课的热情要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有关,他们一直是家庭的焦点,习惯展现自己,例如在是否应该分组的选项中,他们更倾向与独立完成。
  (三)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类别两种人口学分类的学生在对效果的认识和期待这一维度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学生对效果的期待比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更积极,这里的积极认可得益于他们自身的优点和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对角色互换课效果的认识上,艺体生最高,然后依次是理科类、文科类,这与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一样,只是在理科和文科上有细微的差别,这里就不再赘言。
  四、对策和建议
  从参与过角色互换课的同学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接受度都是很可观的。具体表现在他们清楚流程、课堂要求和执行时的重难点;在该模式中拥有学习和教学双重身份,看待知识的角度变得多元化,学习的效果更为明显。由此可见,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实用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学校或许可以考虑增加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鼓励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教学方法运用在不同学科中,使得教学不再枯燥单一的教与学。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优劣。针对不同的群体应该有适当的变化。在施行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以男女性别和专业类别为例:   一是男女生对角色互换课的认识、对角色的期待,对效果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对于教师对学生讲课的评价,女生对教师的认可度要高于男生,那么教师在课堂评价是要适当的考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到男生的思维模式;
  二是注重该教学模式下的团队建设,即该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应该分小组完成,课堂不可能只交给愿意展现自己(其中独生女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些)的学生。课堂角色互换本来就是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三是各学科在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理科类的学习注重逻辑推演,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来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授是不科学的,台上的同学如果逻辑思维能力不是特别突出,就有可能导致台下的同学根本无法理解同学所要表达的观点,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但是对于艺术体育类和文科类的学科来讲,情况就好的多,艺术体育类的学习更多体现在技能的把握上,同学间的操作交流很有必要。而文科类的学科更多的是概念的讲授和观点的分享,那么学生上台讲课的效果自然要好的多。
  总的来说,教育工作者在认可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的同时,应该立足于当下教学环境和学生学情。从自己学科特点出发,灵活的将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模式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模式,让课堂变得生动且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邬英英.课堂中师生角色互换的作用及其运用特点[J].时代人物,2007.12.
  [2] 李坤凤.“角色互换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的应用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04).
  [3] 崔慧霞.角色互换—思政课教学方式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2).
  [4] 赵海敬,范健文,杨磊,朱蕊.关于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2014年大学生校级科研项目
  作者简历:文永谋(1993-),男,贵州思南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邓萍(1993-),女,贵州遵义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徐江匀(1994-),女,贵州都匀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佘爱(1995-),男,贵州遵义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吴俊华(1981-),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心理学硕士,从事学前教育心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学生党员后续培养和教育过程管理机制,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的科学水平。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党员;党员教育;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高等院校是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7年我国将建成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达300亿元。我省支柱产业钢铁和电力工业成为十三五期间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试点行业。对工业企业
红外激光大气通信系统主要用于海军舰船编队间的通信。跟踪控制平台系统作为其子系统,为其光束的捕获和跟踪、提高通信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对于促进我国激光通信事业的发展有着
碘化亚铜(γ-CuI)作为Ⅰ–Ⅶ族半导体,属于p型宽带隙高电导率的材料,具有闪锌矿晶体类型、独特的光电特性,是优秀的空穴传输材料,在钙钛矿、聚合物、异质结等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讨论了连续提拉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uI薄膜,并探讨了基于CuI薄膜的异质结的光电特性。本文首先利用连续提拉法,以碘化亚铜饱和溶液为前驱液,在ITO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制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学生思想,道德和集体主义及个性品质教育的引导者,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教育学生入学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及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班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目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创新的措施,为小学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目前高职高专教学应用的一种具有生动具体场景,注重学生情感和体验的教育方法。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和注意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市场营销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念和特点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在重型卡车上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重型卡车经常要在路况较差的道路上高负载、长距离行驶,加上频繁的选换档操作,很容易使驾驶员疲劳而导致反应时间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