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确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8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内科会诊情况,眼前节及眼底、远近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头颅影像学检查。随访2~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患者年龄21~52(29.7±10.3)岁。戴镜看远斜视度为+9~+60(+36±13);看近斜视度为+7~+45(+28±12)。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1)。所有患者全身查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使用底朝外三棱镜按照11的比例分别加到左右眼上。3例在随访期间不接受三棱镜矫正,改行斜视手术;其余患者均坚持戴镜,末次随访未诉戴镜看远复视明显,戴镜看远斜视度+6~+23,看近斜视度+4~+18。11例表示满意,4例认为一般,3例不满意。

结论: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发生在近视人群,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三棱镜验配对于改善大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看远复视及斜视具有较好疗效,达到了治疗目的且避开了因患者处于发病早期斜视度数尚不稳定带来的手术治疗的风险,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咳嗽是基层医疗机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但大量患者被误诊误治,并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和需求,首次制定了中国《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主要内容包括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诊治以及咳嗽的经验性治疗等,同时特别增加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指征,以期进一步促进咳嗽诊治的规范化,提高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咳嗽诊治水平。
期刊
胸骨旁短轴切面包含多个重要切面,其获取图像的探头位置大致相近,即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或3、4肋间,探头标记指向左肩锁关节;扫描平面与左心长轴相垂直,轻微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从胸骨左缘第2、3肋间,沿肋间滑行探查至心尖部,可依次获得左侧胸骨旁的多个短轴切面。此组胸骨旁短轴切面包含内容众多,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左心室功能、二尖瓣及三尖瓣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中,都是至关重
回顾分析1例以发热合并肝损伤起病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后逐渐演变为EB病毒相关NK细胞淋巴瘤,并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升临床医师对本病认知和诊治能力。
肠道菌群是定植于肠道中正常的微生物群,在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在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免疫等系统疾病中被广泛研究。文章阐述了肠道菌群在健康人体中的功能、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示肠道菌群作为潜在的新靶点,将为临床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2017年1—5月选取已与家庭医生"1+1+1"签约并团队管理1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由经过利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包(TeamSTEPPS)培训的社区糖尿病全科管理团队,继续进行综合管理1年,比较团队接受TeamSTEPPS培训前后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TeamSTEPPS培训后,糖尿病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检测血糖、定期随访评估、参加健康教育讲座、规律运动、饮食控制的依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6—9月,选取某市6家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14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Utrecht护士工作投入量表(UWES)以及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138名急诊科护士UWES总分为(70.28±13.7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无子女、学历、月收入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指导下认知功能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浙江省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2例,根据是否接受虚拟现实技术指导下认知功能训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3),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老年痴呆患者
目的:观察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初中定选和高一、高二、高三4个阶段的屈光进展情况,分析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屈光度的变化趋势、分布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7年11-12月期间整群随机抽取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初三定选合格学生和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共计56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空军招收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体格检查标准》进行检查。以等效球镜度(SE)<-0.5 D为近视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都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非侵入性眼科检查技术。两者皆被运用于包括青光眼在内的不同眼部疾病的临床诊疗和机制探索中。其研究结果丰富了关于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血管学说,但并未在临床青光眼诊治中广泛应用。鉴于二者的检测对象分别是眼部的血流、血管状态,现就CDFI和OCTA及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探索中的进展进行综合总结并进一步展望未来。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后再手术原因以及长期眼内植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接受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P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后接受再次眼内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17眼)。分析再次手术的时间、方式以及原因。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的时间为PIOL植入术后6~108个月。1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