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料搜集深入体悟情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oce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以单元为编排单位,注重整体性,形成了井然有序、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基于整体精准定位,明确训练方向;突破固有思维认知,凸显资料效能;紧扣学生内在起点,积淀广泛经验;考量文本不同特质,深入体悟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料的价值,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资料收集;体悟情感;整体定位;思维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23-02
  统编教材以单元为编排单位,注重整体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形成了井然有序、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奠基。统编教材五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情感”。如何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呢?
  一、基于整体精准定位,明确训练方向
  统编教材依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体例编排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相互融通、彼此照应。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之殇”,编选的《古诗三首》以及《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小岛》等课文都洋溢着浓郁的爱国热情;语文要素也与人文主题紧密相关,即利用收集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细细研读就不难发现,对这个单元课文的感知都要以情感为基础,收集资料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体会文本内在的情感。无论是人文主题还是语文要素,这一单元都展现出浓郁的爱国情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只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促进学生从自由人向社会人这一角色转变。因此,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训练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形成收集资料的意识,二是借助课外资料的收集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融通,能有效地促进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所选内容以及课后习题等,确定资料收集的方向,并结合收集的资料强化对文本的解读和感知,从而深入地体悟文本的思想情感。这一训练目标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整地贯彻实施,而且要呈现出梯度上升的趋势,积极体现编者的编排用意。
  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将目光局限在固有的一篇课文上,而要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出发,密切关注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在整个单元视角下精准定位,明确训练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突破固有思维认知,凸显资料效能
  传统语文教学重在理解文本,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学更多地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层面。在使用统编教材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尤其是要关注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在解读文本、研制内容、确定目标等方面都要突破原有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不断发展。
  比如,教学《古诗三首》时,就不能是简单地解读诗题、理解诗意,也不能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试图走进诗人的内心,而是要组织学生在整体了解古诗的基础上,广泛而全面地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资料,从诗人的生命经历、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独特心境出发,对古诗创作的过程形成整体性感知与了解。这样,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内在体验,从而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打破了自身原本的认知习惯,凸显学生对文本的内在认知,彰显了文本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真正为学生体悟诗歌内在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三、紧扣学生内在起点,积淀广泛经验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起点。在组织学生展开语文能力训练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已经达到了怎样的认知层次、还有哪些有待提升;然后根据教学的过程相机指导。从这个角度来看,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了解后提出来的学习任务。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作者选用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展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表达了对圆明园毁灭深深的痛惜之情。事实上,圆明园作为百园之首,课文在有限的篇幅中所展现出来的辉煌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内容作者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此外,帝国主义者对圆明园的破坏和毁灭的恶劣行径也无法进行全面介绍。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紧扣这两个方面展开资料的收集和探究。在资料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因为圆明园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价值和财富价值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因为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和豪夺而愤慨。一次资料的收集,两种可贵的情感一起浸润在对文本内在的感知中,更好地将这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落实到实践过程中,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四、考量文本不同特质,深入体悟情感
  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围绕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借助资料朝着文本的情感深处迈进。
  如,陆游在《示儿》这首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为什么陆游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如果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往往会很多,而真正与此有相关的内容又相对较少。同时,如果在课堂交流中让学生分享有用的资源,就会耽搁课堂教学时间。因此,教师要从诗句人手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锁定资料收集的方向,将资料收集逐步聚焦。比如,诗句中的“九州”究竟指的是哪些地方?“九州”为什么不能统一呢?这样,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就会呈现出来,大量与这首诗创作背景相关的资源就被学生很快地收集起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并紧扣其中的“悲”字,感受诗人陆游为朝廷而悲、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而悲的情感,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师还可以利用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补充关键性资源。诗人在临终嘱托:“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嘱托呢?是什么力量支撑一个已经处于弥留之际的人,还如此惦念着自己国家领土的完整呢?此时,仅仅凭借这首诗的28個字是难以真正理解的,需要从诗人的一生经历人手,深入理解。学生根据这一富有价值的问题收集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一生都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致力于抗金的斗争。收复失地、平定中原一直都是陆游的心愿。”这样,学生再次阅读陆游的这首《示儿》时,他们不仅能理解诗歌蕴含的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同时也与诗人形成了感情上的共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拓展补充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以及其他爱国诗人的名句,形成一个认知积累的群体,将学生内在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爱国诗篇的内核中。
  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切人点,教师所把握的内在认知能力也就自然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深人体验情感,全面提升学生内在的感知和解读能力,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服务。
  收集资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只有真正落实语文要素,强化资料的收集、处理,并和文本的内容有机融通,才能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地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韦雄)
其他文献
[摘 要]整个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空前高涨,各种学说、各种流派,各说各理,热闹登场,异彩纷呈。但是冷静下来思考,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要找准教学切入点,避免繁文缛节,教师简单教语文,学生简单学语文。  [关键词]教学切入点;小学语文;简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71-01  语文教改从研究教师到研究学生
[摘 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本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教室、电子书包、微课等整合教学,高效地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同时将网络信息资源引入课堂,学生通过查找、搜集以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和运用,丰富和拓展了综合性学习的渠道。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汉字;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习作指导中,运用范文可以助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范文在习作训练的角色不同、特点不同、运用途径不同,其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心理特点和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科学、正确地运用范文,发挥范文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习作训练;范文;仿写;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05-0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以“观察”为主题,直接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立足起点,明确习作的方向;读写融合,唤醒观察的意识;趣字当先,培养观察的习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习作单元;观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79-02  统编教材三年
[摘要]习作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他_了》。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明确地指出要表现人物的内心。本次习作教学,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和单元习作要素,可通过激趣导入、寻找方法、巧搭支架、学以致用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课文中学过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 要]阅读教学要立足儿童视角,首先要立足儿童阅读水平,其次要把脉儿童阅读动力,再次要培养儿童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儿童的语文素养得到高效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75-01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
【设计理念】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每年秋天,学生们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去秋游了,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应该在秋游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事物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体验与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摘 要]习作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小学习作启蒙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依托素材清单、绘制内容导图、引入例文片段、提炼结构化板书等策略,实现話题选材、内容构思、知识运用和习作策略的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挖掘与盘整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路径,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可视化;素材清单;内容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所谓分层学案,是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分层进行导学、导练、导创、导结的优秀的多元化学案。  要充分发挥分层学案的多元化导学功能,就要在确定学习目标、预习内容、探究形式、课后巩固、拓展积累等方面都要遵循主体性、指导性、问题性、开
[摘要]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凭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能脱离文本教材孤立地进行。在《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紧扣文本教材特点,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维度展开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