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9624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优化教师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为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的中心问题。教师的教学素质好,教学能力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就高。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以前,我们总是觉得做教师很苦,很累,而且教师的许多投入,付出还不被学生、家长、社会认可。但是我们却很少考虑老师的这些投入和付出是培养了“花朵”,还是扼杀了“幼苗”。说到底就是我们没有一个很准确的教师角色定位。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教育规律,即要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也就是要通过尊重、赏识、关爱、引导,把学生放在“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训育上。
  当然,教学效果的好坏离不开教师的基本功,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增强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率。正确综合运用语调和速度、重音、升降、停顿诸要素,可使语言和谐悦耳动听。使用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创造语言情绪使师生心灵相通,激起共鸣。学习者把听课当作一种美的享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学有所得,品有余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把教材中比较艰涩、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如适当运用韵语、口诀、顺口溜等,能揭示知识规律,加深理解,而且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应具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知道本节课学生已学过了哪些知识,哪些是新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还要预知本节知识的难点,特别要知晓此知识为何难,难在何处,针对某些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缺陷而进行创新性的题目设计。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涉及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育的诸要素中,教师和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仪器一样,都是为了让主体(学生)更好地认识客体(客观世界)而起媒介作用的媒体,只是教师是诸多媒体中的主导。甚至还把教师比喻成在学生和知识之间牵线的“红娘”,认为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迟早要在学生和知识之间淡出。刚看到这种说法时,心里很不舒服,也不服气,教师只是“媒体”,只是“红娘,教师崇高的地位哪里去了?但细细品味,发现这种比喻其实很贴切。“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嘛。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教学中如果合作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问题难易,均开展小组讨论充分,优秀者的想法替代其他成员的意见,合作学习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应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各自承担不同学习活动中的任务,然后互换交流、且一段时间后,合作对象也要重新调整,以扩大不同学生理解和交流。合作学习必须做到平等参与,共同分享,使不同背景的人和谐相处。每个学生、师生都应是积极参与者,愿意交流自己的收获、问题、感受和体验。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交和学的全过程,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重视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要达到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的目的,教师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施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促进个性发展。如学习内容上可在深度上分出不同的层次,提供不同的材料,授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知识呈现方式上采用不同的方式、口述、板书、电视、录像、多媒体等取不同的空间授课,课内、课外、实地观察、社会调查,查询资料等;作业选择上,让学生根据自主的情况,寻找自己合适的作业。课堂教学的成功是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有一种成就感,而不是统一全部接受知识完成教学的既定的要求。
  不少课堂上为了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变成了满堂问,盲目追求问题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思维含量。这显然是对对话的误识。对话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想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这不仅有语言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体验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师生间、生生间散发互动的气息,涌动着个性的灵动,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边讲边问是教学过程的发展跌宕起伏,使知识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灵活性,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思维,新方法,均应给与解释与讲述,不能认为备课中没有准备这些问题避而不讲。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把学生的问题都解決,而是要促使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表现教学的机智。特别在现今的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充分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转换,诱导,暗示,幽默,冷却等策略,形成导而不灌,练而不乱,启而适时,诱而多变的具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总之,教无止境,探索不止!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20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充满浓郁的诗意——流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回荡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孔子曰:“不学诗,无
研究目的:  新型口服抗凝剂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抗凝药物之一,但它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主要研究新型口服抗凝剂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语文教学艺术,就是指用最少的可用性时间,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由师生共同进行的自觉的主动的审美追求和情感深入的一种活动。  语文课教学,不单单是讲解和分析课文,更为重要的是用课文教学生。这就需要艺术化的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启迪和感染。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做,才能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呢?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现就这几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
一、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初中是基础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心理素质教育正是素质教育
摘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要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 改革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