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谓语文教学艺术,就是指用最少的可用性时间,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由师生共同进行的自觉的主动的审美追求和情感深入的一种活动。
  语文课教学,不单单是讲解和分析课文,更为重要的是用课文教学生。这就需要艺术化的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启迪和感染。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做,才能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呢?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文,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领悟教材中的美,还要教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将美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教学的环节中,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有了美的味道,进而才能让学生去感知美、感受美、感觉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感觉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审美规律,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渗透。
  一、创设意境感知美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受到感官刺激的吸引。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尽可能直接感知审美的对象,对其产生美的感受。如郦道元的《三峡》中所描写的奇山异水。写山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写水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奔放美;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清悠美;秋季林寒涧肃的凄婉美。教材中描述的各种各样的情景对于生活在乌鲁木齐的孩子门非常陌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恰当地运用音视频多媒体课件,把教材里景物描写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感受。通过直观的音视频画面,让学生在惊叹的同时,心生向往之情;闭目回味,神游其中,感受到美的所在。然后一语惊醒“境”中人,让学生谈观赏后感,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二、深情朗读感受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定量的散文篇目,散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刻画、描写景观、抒情写意等方法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整齐的节奏和韵律,但是也讲究节奏和韵律美。通过深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美。例如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一开始是一种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时,要努力把三个层次读出来,把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喜悦的心情读出来。作者在描写春天时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可以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这里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可以以作者的感受为线索,用明朗的声音去读。学生知道这是作者情感的外露,从而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美,感受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心情。
  三、品味词句感觉美
  初中学生限于知识和阅历,对文章的理解多是表象的,要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感悟是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深入文本,斟酌字句,推敲情感,学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挖掘意趣。只有对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仔细品味,才能带着学生去的感觉到文本中潜藏着的美。如教授《羚羊木雕》一课中,发现有两个字值得细细品味。第一个是“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中的“攥”。 “攥”有紧紧地抓住的意思。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刀,要紧紧地抓住,在这里不是刀有多重,而是我的心情很沉重,沉重的原因是我很喜欢这把小刀,只是马上要还给朋友万方用来换回羚羊木雕,还真有些舍不得。第二个是“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的“掏”。 “掏”字充分表现了我要用这小刀换回羚羊木雕的不好意思开口,因为担心这样做会破坏我和万芳的友谊,我心情很复杂,而这这种复杂源自于心理的压力,我怕破坏友谊,害怕背上说话不算数的名声。这两个字有助于理解我被父母逼着要回羚羊木雕的无奈。我的委屈伤心,爸爸的世故圆滑,妈妈的着急严厉等等都能在品味鉴赏中发现、感觉、理解。在这个过程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语文课一定多让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绝不能用讲、练、问代替学生的感觉和鉴赏的过程。
  总之,语文中的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的作用。语文教材中有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奇妙情境美妙情感,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诗词名句,有强烈感人的生活色彩浪漫情怀等都是我们进行美育渗透的凭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切切实实受到美的熏陶、启迪和感染。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陈炳文,张良杰《语文教育论》
  3、王睿君《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技巧的运用》
  4、董翠紅《品味语言:解读文本的有效途径》
  5、朱静《美育——语文教学中的一枝奇葩》
其他文献
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
一、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
民族声乐是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审美来表现民族的音乐风格,是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民族声乐在“继承”和“借鉴”的天平上已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很多歌手盲目地“借鉴”和模仿,从而形成了中西混杂、非中非西的演唱模式,民族声乐的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虽然不断运动,但却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给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只要能科学、恰当的用好多媒体,一定会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中学物理教学 提高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步进入校园,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新的技术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以体育课程改革为立足点,论述了体育教师在适应课程改革及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业务素质及教育科研能力多方素质,这样的体育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工作方式、教学设计、教学机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20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充满浓郁的诗意——流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回荡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孔子曰:“不学诗,无
研究目的:  新型口服抗凝剂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抗凝药物之一,但它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主要研究新型口服抗凝剂在肝硬化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