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25-02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之所以方兴未艾,离不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根本动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外合作办学得以孕育萌芽;世纪之交,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中外合作办学因之蓬勃发展;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提出了扎根中国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命题,这为深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探索起步阶段
  国际化是交大与生俱来的办学特质。上海交大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始终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早在南洋公学创办之初,学校即引进若干外籍人士担任教师为学生授课,首任教务长就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美国人福开森担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校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MIT”。早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前,上海交大组建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大学访美代表团,这次跨洋破冰之行开启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1979年,学校率先邀请外籍教师来校讲课,并派出300多名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进修学习,拉开了新时期我国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序幕。1981年,接受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向学校捐赠1000万美元建造图书馆,开启了国内高校接受海外大额捐赠的先河。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交大开始在新加坡招收MBA学生,成为国内第一所在海外招收学生并授予中国学位的高校。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成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商学院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行列,其成功经验在于牢牢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实施制度创新、市场导向和国际化办学等策略,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开拓发展一条前所未有的新路。
  一是制度创新、自主办学。学院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的惯例,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委员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双院长制度,教授有效参与对学院的管理,广泛开展社会化筹,组织自己的入学考试,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大纲,颁发了自己的学位证书,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颁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己的毕业证书的学院。
  二是全球视野、国际对标。学院最早在中国大陆开设全英语教学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和高层经理培训课程。确立了按照国际公认的规范和标准办学的模式,最早获得国际管理教育权威认证,(EQUIS和AACSB双认证)。
  三是需求导向、市场化办学。学院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自觉对接国内蓬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商管理人员的需求,遴选具有丰富企业咨询经历和学术积累的知名教授形成“核心师资”,研发紧密结合市场和特定企业需求的“核心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二、快速发展阶段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取得飞跃式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985工程”应运而生,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上升为国家战略需求。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快速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模式和理念的重要纽带,开始发挥更加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因此,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普遍被纳入了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2004年上海交大把国际化战略正式列为学校优先发展战略,将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在校内建立“教育特区”作为建设重点,同时,要求每个学院都要确定一个国际一流的对标学院,把国际化发展理念贯穿办学始终。这一时期的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双力驱动的特征,即服务国家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驱动,和对标世界一流、寻求变革动力的内生驱动相结合。
  三、内涵发展阶段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校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为我们深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明确了努力方向。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桥头堡,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深化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面向未来,我们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担当使命、深化改革,为培养大批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做出不可替代贡献。
  参考文献:
  [1]郭丽君.试析高校跨国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及其影响[J]. 教育科学.2010(01)
  [2]王剑波著.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刘洪一,刘佳著.走向国际化的高等教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蔡蕾(1987-),女,汉族,浙江湖州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改革与发展研究室)科员、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目前为止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部分,幼儿音乐教育与游戏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所以,将幼儿音乐教育与游戏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研究幼儿音乐教育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游戏精神 幼儿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16-02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偏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将课程进行改革、重组、整合,使其课程改革不走形式化、大众化,每个课程都应该改革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而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在“互联网+”时代真正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要】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将“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突出服务属性的指导地位,是当前引领学生工作发展的指南针,更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手棋。近年来,经济贸易学院紧紧围绕这一理念,着力推动“育人为本”制度规范与文化示范的建设,构建以“制度树人”为基础,“文化化人”为导向的动态二维结构,形成“制度文化有机体”,启发文化自觉,营造创新生态,孕育创业土壤,共促经济贸易学院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中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在培养学生能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为非主观入学,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的兴趣不高,而对于新生的第一课的入学教育,主要关注于对学生在校生活的规范性教育,忽视对所学专业和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知,传统的入学教育不能满足现代高校尤其是高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采用职业前瞻教育代替传统的入学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方向。  【关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其沿线国家间的交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国内高校应用型和复合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产生了触动与影响。本文对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专业+俄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专业+俄语”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边境地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8-02  “一带一路”重大发
期刊
【摘要】为了打造建立一支能力强、高效率的管理团队,独立学院需要有一套适合组织使用的绩效考评体系,能够真实考评教职工工作效果,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探索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考虑,对独立学院(以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为例)的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分解,通过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与适当的权重,得到适合独立学院使用的绩效考评体系。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独立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教学团队开展了《机车总体及走行部》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同时为了接轨国际,在授课过程融入专业英语的讲解,经过三年的努力,该课程建设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车总体及走行部》 课程建设 应用型本科 专业英语  【基金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主要由个体层面的父母、亲戚、朋友、恋人、同学,以及集体层面的宿舍、班级、社团、学院、学校等共同构成。本研究结合社会心理支持理论及我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相应提出了自助、互助、他助型三种支持关系,而我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基于这一思路而建立。  【关键词】社会心理支持 自助 互助 他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农科类院系教师有关进行说课的概念、意义及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说课等内容,并通过《农学概论》课程为例分析了教师如何准备说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说课 农学概论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65011)、石河子大学青年教师与对口支援高校名师“结对子”培育计划(SDJDZ201509)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目前,终身教育体系是中国现代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而电大本科补修课教学则是它的重要环节。他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不同专业之间的门槛,这样有利于学生跨专业深造。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他们在在基层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对补修课制度进行介绍,对基层教学点补修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电大 基层教学点 补修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