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科技创新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创办生态工业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减排,发展义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义乌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
关键词: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思考建议;义乌市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30-0002-03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范畴,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与存在状态。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生态是以一种自在形态发展着,人类社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形式——人类具有明确的“为我”目的——把生态纳入到人类认识和改造的范围之中,就是文明。[1]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来自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危机。所以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生态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促进的新的文明形态。[2]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反思与变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
1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规划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努力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走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化发展之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义乌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随着义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地突出,要实现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经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使义乌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绿色的食品。通过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低碳经济,提升义乌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建设义乌生态文明示范市与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名城同行,努力打造“富饶和谐、宜商宜居”的生态义乌,实现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义乌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早在2004年11月30日,义乌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就通过了《义乌市生态建设规划》的决议。会议认为建设义乌生态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做出如下决议:一是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生态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三是立足当前,加大投入,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四是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五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4]而后义乌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2.1建成一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护队伍的重要载体
组织好、计划好国家级生态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街道),生态村的三级联合创建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城乡环境一体化整治,环保部门通过义乌江小流域整治有效改善义乌江水环境,2010年1-6月,义乌江出境金东区低田断面IV类以上水质达80%。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实行停放地检测、道路检测,年审检测“三位一体”的尾气检测模式。通过大力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做好生态环保宣传,把建设义乌生态市作为市内干部培训,大、中、小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组织青年志愿者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努力在全义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氛围。定期开展“环境信访积案”的化解活动,实行环境信访网络化管理,并且努力做到限时承诺,依法处理环境案件。2010年1-6月共受理信访案件1 304件,处理结案率100%,满意率98.6%,全力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5]
2.2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义乌
人类在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工业文明只看重科技的经济价值,当今的生态文明上升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全面考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1)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建厂至今,将环境保护视为公司的生命。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道路,将生态文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行循环经济,打造袜业生态链,先后在污水处理池建设;生态环境绿化;清洁环卫;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投入资金5 000余万元,为创建生态企业,生态经济做出了贡献!并且公司还与金华市环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来促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公司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节能降耗20%的目标。
(2)实施清洁生产。截至2009年,义乌市工业园区累计投入了3亿多元,用于园区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管网、垃圾固体废弃物收集、公园绿化、道路改造等工程。截至2010年5月,义乌工业园区已有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省专家组清洁生产审核,“四达五金”企业通过了绿色的初次审核,15家企业正在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3)义乌市2010年十大民生实事,其中环境保护方面有八项工作正在努力实施完成:一是佛堂、大陈、江东、稠江、后宅5座污水处理厂全面运作;全市的治理污水能力达36万t;二是实施城南河、洪溪等城区内河沿线截污纳管工程;三是完成重点区域雨污分流和污水支管建设100 km;四是全市一半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及厌氧净化池建设,惠及40万农村人口;五是义乌江和19条主要溪流水质实现好转;六是新建城区绿化面积804 hm2;七是完成绿色村庄工程100个;八是启动环城南路沿线生态景观林工程。[6]
2.3取得的成效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义乌市经过多年努力开展生态市、生态文明的创建活动,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且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力争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以上是义乌市在创建生态市生态文明活动中取得的成效。[7]
奋斗目标: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具体如下:一是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三是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四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到2020年,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义乌建设成为具有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国际商贸名城。[2]
3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3.1以科技创新促进人们生态价值观念的改变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重大科技创新会产生认识和意义上的革命,人的意识、认识的不断更新,就会使人们产生新的价值观念、经济伦理观念。比如:中世纪欧洲人宗教信仰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从“地球中心论”转变为“太阳中心论”的实验理论产生开始的。现代人们以生态文明观作为指导思想,强化科技创新,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促进人们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形成。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从工具文明到原始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无数个扬弃和螺旋式上升之后所能达到的一个新高度,这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挪威以斯塔万格市,那里曾发生了一个从传统工业到生态文明的悲惨教训。该市地处高寒,农业生产率极低,但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后,该地区砍伐森林资源,并出口给德国和英国,人民生活改善了,但由于掠夺性的开发,半个世纪后造成森林资源的枯竭。如今,他们遵循自然规律,种树造林护林,开发适度,又恢复了良性的生态循环,并且合理地利用了再生资源,现在是丛林密布,森林越来越多。如今他们又发现了石油资源,他们吸取以前的教训,利用科学技术对油盆做系统分析,科学地定位油井位置,哪里不采,哪里可采,按科学技术规律办事,并且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可以满足该市50万人口的需要。[8]
3.2以科技创新创办生态工业园
科技创新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转变为低能源、低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再加上生态环保产业,这些产业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科技园区把“创新”的新原料、新产品、新方法等围绕生态文明清洁生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融为一体。赋予科技创新新的意义内涵,比如:生态工业园建材,可以采用渗水砖等新型建材,以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为例:团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末,高出地面10余米,地下水无法达到,但是城上苍松翠柏,古树参天,最老的树已800多岁,根本原因是采用了科学的建筑理念和“生态建材”,用倒梯形砖来渗水,修了入水井和地下水涵洞集雨保墒。[1][8]生态工业园区强调将传统工业发展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
3.3以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减排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出台行业性的污染减排手册。敦促各地限期公布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建立行业标准定期修订制度,提高部分行业的国家排放标准。加强科技创新与信息交流,以科技创新促进减排。由于没有生产多晶硅原料的核心技术,我国组装一台风机有2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因此建议各级科研主管部门要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节能减排等列出重点项目,予以攻关,重点扶持。特别是对于参与节能减排的中小企业,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同时,还要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积极推进消化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包括可再生资源恢复技术、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1]
3.4发展义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
生态农业又叫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集约化经营,在一定区域所形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根据生态与经济原理,运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生物共处,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各业的比例,有机结合农业生态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链的生态化。[9]农村的生态环境好了,就可以使更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度假游玩,使义乌更快地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义乌生态农业,可以使义乌的购物旅游向农村、“农家游”延伸,打组合拳;义乌的天蓝了,水清了,也可以把购物旅游与义乌的清波湖、岩口湖水上景区游结合起来,这样就能留住更多的游客,发展义乌的旅游观光业。
3.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我国总体上可以说是地大物博,资源富饶,但是无论哪种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比如:我国的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总的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我国的矿产资源许多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所以国家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坚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境保护优先,经济开发有序,倡导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义乌开展环保下乡,创建绿色校园、绿色公司、工厂、绿色社区,表彰环保先进个人,对人民群众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把义乌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市。
参考文献
1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编撰委员会编.《生态文明建设读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4、170、179
2 中共义乌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www.yiwu. gov.
cn
3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江日报,2010.7.7
4 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义乌生态建设规划》的决议. hbj.yiwu.gov.cn
5 张旭生.环保局积极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hbj.yiwu.gov.cn
6 义乌市《2010年十大民生实事半年落实情况一览表》.义乌商报,2010.7.24
7 本报评论员.全市人民的共同历史使命.义乌商报,2010.7.26
8 吴季松著.循环经济[M].北京出版社,2003:51、288
9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5
〖作者简介:毛文学,男,生于1956年,汉族,浙江义乌人,现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科技进步。〗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A Case Study of Yiwu City
Mao Wenxue
Abstract:To promote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values, founder of eco-industrial park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he promotion of emission re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Yiwu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ities,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Yiwu Model Shi construc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system Civilization; recommendations; Yiwu city
关键词: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思考建议;义乌市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30-0002-03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和文明两个概念复合而成的范畴,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与存在状态。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生态是以一种自在形态发展着,人类社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形式——人类具有明确的“为我”目的——把生态纳入到人类认识和改造的范围之中,就是文明。[1]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来自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和危机。所以人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生态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依存、促进的新的文明形态。[2]生态文明是对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反思与变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与飞跃。
1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规划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3]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努力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走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化发展之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义乌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随着义乌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地突出,要实现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经展方式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使义乌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绿色的食品。通过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低碳经济,提升义乌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建设义乌生态文明示范市与建设义乌国际商贸名城同行,努力打造“富饶和谐、宜商宜居”的生态义乌,实现义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义乌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早在2004年11月30日,义乌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就通过了《义乌市生态建设规划》的决议。会议认为建设义乌生态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国际性商贸名城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切实抓好环保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做出如下决议:一是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生态市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三是立足当前,加大投入,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四是健全机制,强化监管,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五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4]而后义乌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2.1建成一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护队伍的重要载体
组织好、计划好国家级生态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街道),生态村的三级联合创建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城乡环境一体化整治,环保部门通过义乌江小流域整治有效改善义乌江水环境,2010年1-6月,义乌江出境金东区低田断面IV类以上水质达80%。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实行停放地检测、道路检测,年审检测“三位一体”的尾气检测模式。通过大力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做好生态环保宣传,把建设义乌生态市作为市内干部培训,大、中、小学校教育的必修课,组织青年志愿者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努力在全义乌形成自觉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氛围。定期开展“环境信访积案”的化解活动,实行环境信访网络化管理,并且努力做到限时承诺,依法处理环境案件。2010年1-6月共受理信访案件1 304件,处理结案率100%,满意率98.6%,全力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5]
2.2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义乌
人类在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工业文明只看重科技的经济价值,当今的生态文明上升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全面考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企业与社会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1)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建厂至今,将环境保护视为公司的生命。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道路,将生态文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实行循环经济,打造袜业生态链,先后在污水处理池建设;生态环境绿化;清洁环卫;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方面投入资金5 000余万元,为创建生态企业,生态经济做出了贡献!并且公司还与金华市环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来促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实现公司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节能降耗20%的目标。
(2)实施清洁生产。截至2009年,义乌市工业园区累计投入了3亿多元,用于园区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管网、垃圾固体废弃物收集、公园绿化、道路改造等工程。截至2010年5月,义乌工业园区已有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省专家组清洁生产审核,“四达五金”企业通过了绿色的初次审核,15家企业正在组织实施清洁生产。
(3)义乌市2010年十大民生实事,其中环境保护方面有八项工作正在努力实施完成:一是佛堂、大陈、江东、稠江、后宅5座污水处理厂全面运作;全市的治理污水能力达36万t;二是实施城南河、洪溪等城区内河沿线截污纳管工程;三是完成重点区域雨污分流和污水支管建设100 km;四是全市一半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及厌氧净化池建设,惠及40万农村人口;五是义乌江和19条主要溪流水质实现好转;六是新建城区绿化面积804 hm2;七是完成绿色村庄工程100个;八是启动环城南路沿线生态景观林工程。[6]
2.3取得的成效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义乌市经过多年努力开展生态市、生态文明的创建活动,生态文明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且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的考核验收,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力争可持续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以上是义乌市在创建生态市生态文明活动中取得的成效。[7]
奋斗目标: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具体如下:一是生态经济加快发展;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三是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四是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到2020年,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义乌建设成为具有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国际商贸名城。[2]
3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3.1以科技创新促进人们生态价值观念的改变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重大科技创新会产生认识和意义上的革命,人的意识、认识的不断更新,就会使人们产生新的价值观念、经济伦理观念。比如:中世纪欧洲人宗教信仰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从“地球中心论”转变为“太阳中心论”的实验理论产生开始的。现代人们以生态文明观作为指导思想,强化科技创新,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促进人们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形成。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史,从工具文明到原始文明,再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无数个扬弃和螺旋式上升之后所能达到的一个新高度,这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挪威以斯塔万格市,那里曾发生了一个从传统工业到生态文明的悲惨教训。该市地处高寒,农业生产率极低,但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18世纪末工业革命以后,该地区砍伐森林资源,并出口给德国和英国,人民生活改善了,但由于掠夺性的开发,半个世纪后造成森林资源的枯竭。如今,他们遵循自然规律,种树造林护林,开发适度,又恢复了良性的生态循环,并且合理地利用了再生资源,现在是丛林密布,森林越来越多。如今他们又发现了石油资源,他们吸取以前的教训,利用科学技术对油盆做系统分析,科学地定位油井位置,哪里不采,哪里可采,按科学技术规律办事,并且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可以满足该市50万人口的需要。[8]
3.2以科技创新创办生态工业园
科技创新比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转变为低能源、低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再加上生态环保产业,这些产业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科技园区把“创新”的新原料、新产品、新方法等围绕生态文明清洁生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融为一体。赋予科技创新新的意义内涵,比如:生态工业园建材,可以采用渗水砖等新型建材,以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为例:团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末,高出地面10余米,地下水无法达到,但是城上苍松翠柏,古树参天,最老的树已800多岁,根本原因是采用了科学的建筑理念和“生态建材”,用倒梯形砖来渗水,修了入水井和地下水涵洞集雨保墒。[1][8]生态工业园区强调将传统工业发展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
3.3以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减排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出台行业性的污染减排手册。敦促各地限期公布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建立行业标准定期修订制度,提高部分行业的国家排放标准。加强科技创新与信息交流,以科技创新促进减排。由于没有生产多晶硅原料的核心技术,我国组装一台风机有20%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因此建议各级科研主管部门要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节能减排等列出重点项目,予以攻关,重点扶持。特别是对于参与节能减排的中小企业,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同时,还要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积极推进消化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包括可再生资源恢复技术、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1]
3.4发展义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
生态农业又叫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和系统工程方法进行集约化经营,在一定区域所形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根据生态与经济原理,运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生物共处,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合理组合农、林、牧、渔各业的比例,有机结合农业生态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产业链的生态化。[9]农村的生态环境好了,就可以使更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度假游玩,使义乌更快地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义乌生态农业,可以使义乌的购物旅游向农村、“农家游”延伸,打组合拳;义乌的天蓝了,水清了,也可以把购物旅游与义乌的清波湖、岩口湖水上景区游结合起来,这样就能留住更多的游客,发展义乌的旅游观光业。
3.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我国总体上可以说是地大物博,资源富饶,但是无论哪种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比如:我国的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总的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我国的矿产资源许多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所以国家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坚持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环境保护优先,经济开发有序,倡导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义乌开展环保下乡,创建绿色校园、绿色公司、工厂、绿色社区,表彰环保先进个人,对人民群众开展生态文化教育,把义乌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市。
参考文献
1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编撰委员会编.《生态文明建设读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4、170、179
2 中共义乌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www.yiwu. gov.
cn
3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江日报,2010.7.7
4 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义乌生态建设规划》的决议. hbj.yiwu.gov.cn
5 张旭生.环保局积极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hbj.yiwu.gov.cn
6 义乌市《2010年十大民生实事半年落实情况一览表》.义乌商报,2010.7.24
7 本报评论员.全市人民的共同历史使命.义乌商报,2010.7.26
8 吴季松著.循环经济[M].北京出版社,2003:51、288
9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5
〖作者简介:毛文学,男,生于1956年,汉族,浙江义乌人,现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科技进步。〗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A Case Study of Yiwu City
Mao Wenxue
Abstract:To promote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values, founder of eco-industrial park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he promotion of emission re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Yiwu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building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ities,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Yiwu Model Shi construc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 ecosystem Civilization; recommendations; Yiwu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