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因此,它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我认为,得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为着重点。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需要抓住儿童的天性“爱美”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首先,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德国的教育家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执教者如何去激励和唤醒。”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去欣赏美术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如果采用老一套的方法,就会造成学生索然无味。要解决这一难点,我认为应抓住“启发诱导”,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调动起来。
  第二,抓住儿童对美术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对美术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惊喜。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总是害怕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脱离自己课前的预设。因此,在学生没有充分观察和感受作品时,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讲解,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那么,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放手,相信我们的学生,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题地位。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做适当的点拨
  当教师出示一副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后,学生们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受。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当然,小学生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是有限的、低层次的。所以教师就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能力,用过于理性化、专业化、成人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不要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对与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多看、多说,让学生多探讨、多交流。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现有的小学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很少有明确的课后作业和练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就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加上欣赏活动多而分散,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节欣赏课的特点,把要学的知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后练习。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教师可以制作许多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以此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所以,对于今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只要教师肯钻研、探究、实践,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并且从中学到许多美术的鉴赏知识。
其他文献
【摘要】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优秀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美术人才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  怎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检验我们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界对美术创造教育一直未形成统一认识,更无体系可言。随着现代社会飞速进展的需要与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变,我们应针对当前与未来社会的发
全国美展是中国的国展。目前,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是我国影响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美展,在当代国际上也是规模庞大的艺术盛会之一。从文革结束后举办的第6届-2009年的第11届,每届展览都是对全国美术工作者的一次大“阅兵”,也是对全国美术创作进行的一次集中、全面的检阅。在展览上,有许多新人新作涌现出来。其中,不但浓缩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内蒙油画发展的成就,还涌现出大量的美术人才,推动和促进了内蒙古美术
【摘要】在最新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当中已经对高中数学的课程有了明确规定,在对学生传授高中数学课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其自主探索以及阅读自学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再创造。对于数学老师而言,这种变化是全新的挑战,要适应新旧课程之间的过渡,必须从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变成引导式教育。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和挖掘课程中资源,切实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能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在感知数学的同时,又回归生活,探索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兴趣和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数学家华罗庚说: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对舞蹈艺术表现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正确了解舞蹈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与舞蹈艺术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加强对柔韧度、灵敏度、控制力和稳定性等四个方面的训练,才能有效改善形体和身体素质,提高自身技能,从而使舞蹈作品达到内外完美统一的效果。本文主要就有效训练和运用舞蹈基本技能的具体途径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舞蹈基本技能训练途径  1.前言  舞蹈作为一门以肢
【摘要】作者针对幼儿体育教育现状及策略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现状,并对改善幼儿体育教育现状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幼儿体育教育现状策略  在当前的幼教界,素质教育依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工程中,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并具有多种特殊功能,
新世纪的内蒙古油画创作领域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局面,内蒙古的油画家们在不同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人才辈出,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内蒙古油画家们对草原文化、民族精神的自觉认知和选择,又使他们具有明显的整体特征。笔者总结出以下三大特征是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是当代内蒙古油画坚持发展的方向。  1、注重草原生活的体验  在国展的油画作品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油画家们历经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传承至今的宝贵文化
静物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在教学中往往以石膏模型为依托,以造型艺术为基础,按照静物素描遵循的客观自然属性(理性)和主观自我属性(感性),原则的进行完美结合,其作品才具有艺术观赏性。静物素描只有理解了客观的理性,如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明暗、块面等,才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准确无误的把感性表现出来;而客观对象的表象又具有许多美的因素,如:外形起伏的节奏感,光影产生的色调感,形质差异的
情感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沟通为前提,投入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和训练兴趣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情感不仅是教育的力量,而且也是教育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更要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适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掌握各种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
【摘要】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通过心理学与其他学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个体在体育方面若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将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