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明月的意象分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艺术瑰宝,而唐诗更是诗歌艺术王冠上的明珠。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诗歌在古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诗言志,诗传情,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得到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的推崇和关注。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要素,即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题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他们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如“柳”同“留”,隐含“留下”之意;莲花代表高洁,梅花又代表傲骨;“明月”作为众多典型意象之一,从远古时期就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诗人不断将自己的情思寄寓于月亮,“月亮”这一意象也就有着复杂的思想内蕴。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中包含明月意象的颇多,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唐诗中的明月意象进行分析。
  一、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古往今来,游子离乡,思念便成了诗歌中永恒的话题。月亮作为家乡和异乡所共有的物质,是事情发展的见证者,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诗人笔下用来寄寓情思的媒介,蕴含着诗人对故乡、妻子或朋友、亲人的无限思念。在唐代众多咏月诗歌中,这一类的描写是最多的。月亮有不同形态,富有变化性。俗语言:十五的月亮最圆。明月如盘,象征团团圆圆;明月如钩,象征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残,残了又圆,敏感多情的诗人,面对月亮,更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
  “诗仙”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如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头望月间,一缕思乡之情便在心头油然而生。这一情思,大多离家在外的人都有切身体会。从文学作品审美差距来看,这一描写,打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历不同而产生的情感隔膜,因而《静夜思》被选为小学必背古诗之一,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喜爱。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轮明月,寄寓诗人情思,将李白对王昌龄被贬的担忧、同情,不能陪伴左右的无奈,以及对朋友的思念,通过明月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王昌龄。通过明月,将诗人对朋友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夜深人静,明月皎皎,月光透过罗帐,只见一女子独守空房,寂寞孤独,悲凉凄惨,寄托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无限思念。
  古人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言。”除上述所列诗歌之外,唐代诗歌中有关明月寄寓相思之情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以月渲染凄凉氛围,烘托孤苦情怀
  在失意者和孤独者笔下,明月这一意象又具有失意和孤独的象征,此又引发出古代文人墨客对明月意象的进一步挖掘,寄寓着更多的身世感怀和流离之苦。
  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并非真有冷暖之分,而是失意者,因自己内心孤苦,处境悲凉,看着月亮也就带有这些感伤了,因此,众多失意的文人墨客更愿意赋予月亮以悲伤色彩,将明月写成“冷月”“寒月”“孤月”,而很少将其写为“暖月”。李白《长相思》中:“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孤灯下,诗人情思浓郁,只好卷起窗帘,望月兴叹。在这里诗人李白借月言愁,将明月比喻为知心人,来诉说自己被贬的无奈以及处于流离状态下的不安与悲苦,蕴含着无限的凄凉。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景物虽美,但更显凄清,悲凉,诗人这里以乐景写哀情,“月”和诗歌融为一体,自然也就带了几分诗人的悲苦。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环佩空归夜月魂”则勾勒出一幅昭君月夜招魂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愤,读之令人感伤万分。“月”这一意象,使昭君招魂这一情景更加凄凉,更加孤苦,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杜甫凄苦的身世。
  正因為诗人身世的无可奈何和生活的不如意,抬头望月间,创造了众多的诗歌,成就了唐朝诗歌的鼎盛。“明月”这一意象也被赋予了更多流离悲苦的情思,唐朝诗歌中除上面列举的渲染凄清氛围,烘托孤苦情怀的诗歌外,还有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等,诗中“月”都是表现诗人漂泊的痛苦、孤独之情。
  三、抒发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话题。在那个时代,由于科学发展相对落后,诗人对社会、对人生以及对宇宙的思考受到了认知水平的局限,甚至容易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对自然、对宇宙、对人生的命运存有强烈的敬畏心理,我们在许多作品中都可看到作者对人生的嗟叹,比如李白在名篇《把酒问月》一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中给出“今人”“古人”“今月”“古月”四个意象,好像今人和古人穿梭时空坐在了一起,共同欣赏那轮由古到今的明月,寥寥数笔,通过变化的人和不变的月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短暂和禹州的永恒,表达了应珍惜人生的主旨。
  另外,唐代以“月”为主要意象的怀古诗也很多,如刘禹锡在诗歌《石头城》中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通过石头城的繁华变迁,对比秦淮河边的明月依旧,极其简练的笔墨却传神地描绘了六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变迁。在这段历史中,秦淮河边的明月是历史繁华和兴衰变化的见证者,蕴涵了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唐代以来,“月”的意象被广泛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被赋予了寂寞失意、思乡怀人、探究人生等多种意蕴,既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也为唐诗增添了别样的风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月”洁白明亮,象征着人的高洁品质,也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趣。这种物我浑融、形神兼备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提高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意象在诗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明月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对唐诗中明月意象进行分析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明月意象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思,而且还对研究唐朝发展史起重要意义,同时为诗歌中明月意象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其他文献
我听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正如英国作家杰里米·帕克斯曼所说:“真正的英国人是个乡下人。”我不确定我们中国的灵魂具体在哪,但我相信,有些人的灵魂,始终属于故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故乡和以前不一样了。  一条笔直宽阔的沥青路,横穿整个乡村,留下两排高大明亮的楼房,路边是密密的红杉,它们虽有些矮小但都很挺拔,红叶间透出勃勃生机。村口一堵长且宽的白墙,上面画满宣传文明的漫画。总之,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新
摘 要:文章归纳总结了新课程下高中选项教学中,在教学内容选择、模块计划设置、学分的认定及评价、个案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偏离现象,以期引起体育教师在高中选项教学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为进一步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探讨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选项教学;偏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研究者提出的理想的课程标准,是通过一线教师的实施而期望达到一种理想状态。然而,课程的制定者却忽视了课
4×100米接力跑是一项极具观赏性,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它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就其项目而言,在短跑中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高速奔跑能力,而且在配合上也要求十分默契和完美的表现,否则只会给人留下无限的遗憾。美国男子接力队云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手,无论什么比赛都是理所当然的4×100米接力跑冠军最有力争夺者,但由于配合上的失误,导致了
“人机大战”主题征文  漫长雨季已宣告结束,仰光晚风中的湿热尚未退散,年轻男女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庆祝点灯节。传说中,在这个月圆之夜,释迦牟尼会在众神簇拥下降临人间,满足善男信女的心愿。  貌珀在人群中艰难地挤出一条缝,他太矮小了,只能凭借气味来判断自己到底经过了哪个摊档。女人身上抹的黄香楝粉散发出淡淡的苦味,在油炸蛐蛐、炸虾饼和特色槟榔的浓郁香气中仿佛一道前菜,提神醒脑。  一阵失控的惊声尖笑从右前
摘要:短跑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跑时动作的自然放松能力,那些不参与活动的肌肉的放松使动作轻松自如。要想取得好成绩光靠拼体力是不够的,只有采取最省力的办法才能创造出轻松有效的运动效果,要创造出好成绩,动作就要放松自然。  关键词:短跑技术;肌肉放松;放松方法;注意问题  短跑,是指竞技运动中的100-400米跑,这些项目是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运动项目。当长期形成的频率,步幅,节奏,技术
摘要: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参考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上海南汇第二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在实践中形成的特点与经验,剖析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 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
体育不光只是一种肢体的活动,体育教师队伍也不能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群体,体育课程应该包罗万象,更多的融入各种学科的知识,其中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学校应针对不同的教育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包括以发展运动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知识形成性体育教学大纲、竞技性体育教学大纲和健身性体育教学大纲,内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所产生的背景和问题的表象加以提出,通过对即时评价的问题归因的阐述来寻找解决即时评价中的矛盾,使即时评价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和途径,便于我们今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以借鉴。  关键词:即时评价 表象 归因 行动策略    发展性评价中的即时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即时评价的运用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并对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的情
这是我17年的人生里亲历的最大一场灾难。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以为最早的预警是危言耸听,是小题大做,是孱弱者的呻吟,直到触目惊心的死亡摆在眼前,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原来,这就是傲慢的代价。  我是一个武汉人,也是一名高三学生,因为在天门就读,又临近高考,我很少与外界交流,直到放寒假前一天,我才第一次听老师提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个词。那时,谁也没料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  放假回家后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命题的科学化,高考作文命题格外重视其教育功能和育人使命,任务驱动型写作应运而生。它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实是,学生在写作时仍是疑虑重重,困难多多。如何使任务驱动型作文完成“升格”的华丽蜕变?灵活论证、张扬思辨无疑是不二法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一位17岁女孩买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