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课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举隅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活动这个“牛鼻子”,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体验内化的生动的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设计应注重目的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活动设计要有目标意识。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教师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善于针对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的内容,遴选和提炼活动主题,找出“德育味”所在。一方面,注意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目标要素融入活动中;另一方面,要凸显开放性,注重为儿童的体验、内化、意义生成提供抓手,为他们的潜能开发、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由此,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铺平道路。
  如一名教师在执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虎门销烟》时,梳理出教材的逻辑顺序:鸦片带来的危害——有识之士的抗争经过(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结果——跨越百年的香港,见证了民族的复兴。教师在沿用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时,认识到这一课的教学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侵略者的“不满”和“悲愤”的情绪上,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产生“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则民哀”的共鸣;在学习了解英雄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只认识到他们的不屈,还要体会到他们的远见与智慧,并产生“惊叹”“赞叹”“敬佩”的情感。由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①知道“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②了解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③借助情境、数据,联系生活,体会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感受民族英雄的报国之“志”和报国之“智”。④通过赏析活动——香港被割让和香港回归的场景对比,体验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其中,第③④项目标是教学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呈现历史事件,而是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一要让学生感悟“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不甘屈辱的民族之魂,同时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报国之“志”和报国之“智”而赞叹。二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为今天中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宏伟志向。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小小漫画知时局;二是禁烟运动交流会;三是抗英事迹分享会。在这几个逻辑关联紧密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悲”到“叹”再到“赞”的情感线索中悟理,为导行奠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学生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用心体验,自觉感悟,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感悟活动的价值。
  如在执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一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时,在“品时事,悟道理”“看电影,学党史”两个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设计爱党台历”的活动:“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些特殊的标记?如春节的爆竹、灯笼,端午节的龙舟、粽子,中秋节的月亮、月饼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老师想邀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的党史知识,美化爱党台历,为建党节设计一个特殊的标志,画在台历设计单上,用以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了个性化的创作。在全班分享交流时,有的学生说:“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所以我给数字涂上红色,并在旁边画上一艘红船,因为中共一大后期的会议地点是在浙江嘉兴的一艘红船上。”有的学生说:“我画了一个“100”,因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也画了一艘红船,以体现共产党人的‘红船精神’。”还有的学生说:“我画的是党旗、党徽,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在最后的交流反馈中,教师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中国共产党。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伟大”“敢为人先”“开天辟地”“百折不挠”……学生从活动中感悟到信仰的力量,激发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情感,从而树立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和信心。
  三、活动场景尽量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回归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自主实践、体验和感悟,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内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铺垫。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一课时《早期文明发祥地》为例。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以及“我们共同的世界”第3条“初步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早期文明发祥地》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侧重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两点:①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成因、特点、成就,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早期文明自豪;②探究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住、食、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古代文明形成的意义。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成因、特点和成就;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早期文明而自豪。
  为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一位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环节,营造了趣味十足的课堂氛围。比如,开课时设计的模拟考古环节,教师把资料埋入沙土中,让学生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分组进行考古发掘,再把发掘到的文物联系起来进行猜想,把学生快速带入深度了解这段早期文明的情境之中。其中,有趣的甲骨文拓片的猜想和古埃及象形文字殘片的观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字对于记录文明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涉及四大早期文明,时间跨度长,知识容量大。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生长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几件文物为点,先带领学生感知早期的农耕文明,然后借助“微型博物馆”中的三幅壁画和印章,拓展延伸到其他早期文明,由此以点带面。对本课的教材,教师也做了大胆的取舍:补充了河姆渡遗址的相关教学资源,舍弃了黄河流域的部分文物,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自主探究。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孙爱蓉
其他文献
刘加霞  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心理学博士,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库成员;提出“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实证研究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培训实质是改变与创新”等观点,以及“CARE伙伴式”校本研修模式;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有效学习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
期刊
思维运动是有方向的,一是横向的水平运动,一是纵向的立体运动。思维的纵向运动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没有纵向运动,就没有思维摆幅,学生的思维就只能在平面上滑行。从这个角度上说,没有学生思维的纵向运动,深度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思维的纵向运动  从深度学习的角度看,纵向运动分为“思想的纵向运动”和“思维的纵向运动”。“思想的纵向运动”指学生思想认识的水平得到提高,“思维的纵向运动”指学生思维的
期刊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上有很多长课文,即篇幅较长、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要素复杂的课文。这些课文无论是教读还是自读,授课时长一般都是一到两课时,不可能精读精讲。如何做到长文短教?笔者认为,大道至简,“浅浅地教”是教学长课文的重要途径。  一、深研教学目标,长文“换”教  中小学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课备课有一个通病,就是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的考虑,零碎敲打,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者那一
期刊
长课文往往承载了诸多语文要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长课文的教学呢?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哦,香雪》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教学长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郁的短篇小说,表达了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也从侧面表达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摆脱封闭与落后、走向开放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小说在教材中长达10页,而依据教学建议,这篇课文仅安排一课时,按照普通的课堂教学方法,课时显然是不够的,笔
期刊
长文短教的重点是“教什么”,关键是如何取舍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前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明确“教什么”,进而作出取什么、舍什么的准确判断。如何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指导学生完成长课文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的《小英雄雨来》为例来谈谈具体做法。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长达9页的课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面对这样的长课文,教师必须依据学情确定
期刊
周小红嗜书如命,她说自己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教书,二是读书。2020年3月的一天上午,周小红坐在阳台上读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朱先生在书的第一篇——《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开篇中谈道,面对同一棵古松,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态度是不相同的,细分一下,大致有“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三种。看似普通的几句话如一粒火种,瞬间照亮了周小红的心,她觉得自己多年来对语文教学持续探索的
期刊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化发挥教材的价值,教师需要树立三种意识:第一,阅读教学应指向写作,应以“学会写作”为目标;第二,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挖掘并让教材中可资习得写作方法的篇章或片段形成体系;第三,这个体系与习作要建立以篇章构建方法与表达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紧密对应的关系。有了这三种意识,教师还要摒弃以教内容感知与情感感悟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摆脱阅读与习作各自为政的局面,实施阅读与习作贯通的教学策
期刊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文字、图形等直观的视觉信息,以简单的逻辑关系展现文章的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简单而高效地理解习作的主要内容,把握写作关键点。教师可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对作文思维过程进行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枷锁,捕捉创作灵感,挖掘作文素材,拓宽作文思路,深化作文立意,从而确立结构、理清思路,加深学生对习作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把握。   借助思维导图,合理选材。写作之前选材是难题,学生首
期刊
文本中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的人生思考一表一里,密不可分。张岱早年极爱繁华,悠游于华灯璀璨中,然而朝代的更迭给他的生活带来骤变——江山依在,却已易主;故园尚存,人却不再。现实的一切似曾相识,却又无比陌生,所以他选择独往山林,潜心著書。虽知终是梦一场,他却依然编织着这场美梦,寻找心灵的归依,所以他选择独往看雪,追寻天地之大美。  一、细密的铺陈  《湖心亭看雪》尽显铺陈之美。作者以“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期刊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文本解读能力。这项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决定教学的深浅度,也对教学是否有效产生重要影响。每一个文本,都有最核心的价值,打开这个价值的钥匙可能有多把,但最有效的或许只有一把。怎样找到这把钥匙,进而科学地组织教学呢?本期选编的两篇文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  散文《四季之美》出自日本作家清少纳言之手,选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全文结构与语言极简。品读此文像品一杯清茶,那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