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及儿茶素合成的研究

来源 :茶叶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茶鲜叶不同部位为外植体,在不同消毒方法下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同时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激素组合对儿茶素合成的影响。通过试验优化,以茶树第二叶作为外植体,35%次氯酸钠,浸泡18min,可获得较好的诱导效率。在继代培养中,金牡丹愈伤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最高。除黄玫瑰外,其它五种茶树品种使用B5培养基儿茶素含量均高于MS培养基。以金牡丹茶鲜叶为材料,使用B5培养基,2,4-D浓度为0.5mg/L,KT浓度为1.0mg/L时,茶树愈伤组织中儿茶素含量最高。
其他文献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的系统进化、分类和鉴定等方面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cpDNA序列分析因具有基因组小、进化速率适中、母系遗传等特点,已被大量用于系统进化研究。本研究采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
试验选取来自柳州市汪洞乡古茶树群84株春季样,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柳州汪洞乡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
对黄金茶群体进行单株选拔,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茶树新品种黄金茶168号。多年试验结果表明,黄金茶168号为特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平均早14.7 d;产量
石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宋时,石门“牛抵茶”为贡茶。经考证,清时粤商卢次伦创办“泰和合”,开发“宜红茶”,拓修骡马茶路,开发茶船古道,涉及湘鄂周边二省数县
针对水溶性农药存在的水浸出率高、农残超标严重等茶叶质量安全隐患,试验采用几种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比较,旨在逐步替换当前使用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水溶性农
本文主要介绍了湄潭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大致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对示范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茶树良种湘妃翠cDNA-SRAP体系中的四因素在三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在25μL反应体系中,最优组合为Mg2+浓度3.0mmol/L、Taq DNA聚合酶0.1U/μL、引物浓度0.8
微卫星锚定片段长度多态性(Microsatellite.anchored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MFLP)分子标记技术是结合AFLP和SSR双重原理创造的,具有无需预知基因组信息、多态性丰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