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和思想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萧红是出现在《夜哨》上的一颗亮星,她那闪闪发光的文学作品,轰动了沦陷初期的东北文坛,她是东北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这样对萧红评价实不为过誉。本文着重研究一下萧红初登文坛时的创作及其思想,我想也会有助于对这位女作家如上的认识的。1932年秋,松花江一次历史罕见的洪水,竟然使萧红的生活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很快,她同落难中结识的知音——当时活跃在东北文坛上的年轻小说家三郎结合了。这是萧红走上文学之路的一个决定性的契机。因为在此之前,萧红只是一个追求理想,努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里有这样一类合成词:构成这类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之间,本来不存在支配和被支配的动宾关系,但是,如果在词的中间加入某种成分,进行一下有限度的扩展,那么,这些本来不存
(一)林传甲是清末民国初年黑龙江省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地理学家,他对黑龙江省文化教育事业作过卓越的贡献。黑龙三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亘古穷荒,开发较晚,文化,教育都比较
<正> 翻开我国文学史,尽管朝代频繁更迭,执笔填写文学史者各异,但书中却多次反复出现内容相近的章节——复古运动,从南朝刘勰祭起‘宗经”、“征圣”、“原道”的大旗开始,直
<正> 经济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特别是企业之间,交换产品或提供劳务的一种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经法律调整,合同双方就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违反经济合同就要负一定的法律
阅读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是至为重要的,阅读可以开阔思路、可以丰富写作材料、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可以积累词汇,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一句话: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会潜意识地
传统的写作理论将人称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这本来是很清楚的。可是近年来,人们对叙述中是否有第二人称的问题发生了疑问,多数意见否定有第二人称的存在,有
作为现代派文学发端之一的意象派诗歌及其理论,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得到国人的青睐,其诗歌和理论也到处被翻译、引用、实践。譬如意象派的鼻祖庞德,他那首被称为“意象派诗歌的
宋代的社会政治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下降阶段,而宋代的城市经济则恰好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的上升时代。正是这种上升的、充满活力、富有开拓精神的城市经济造就
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是审美活动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可能的和必须的,并且在这过程中达到美育的目的。诚然,语文教学有自己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