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分析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模式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指引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各职业院校应该响应号召,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以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为例,对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学校是传播精神文明和思想品德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开展思政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对于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来说,其不仅是职业院校开设的一门具有悠久历史、且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包含了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基于此,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要认识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设计中,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及思政素养同步提升。
  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分析
  通过上述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重要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各职业院校教师认识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利用二者融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要对整体教学体系进行相应革新,将思政教育作为教学的统领。授课教师要围绕思政教育这一中心设定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及评价标准,以确保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中。
  (一) 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应该将思政教育作为教学核心,要明确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虽然与思政教育目标互不冲突,但在将二者进行融合时,需要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优化,由专业课程教育转变为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影响及作用,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例如,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主要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传承并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设计上的创新能力。而蕴含思政元素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设计每一道工序时都能聚精会神,力求极致,让学生着眼于细节,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以及执着的精神。
  (二)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在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作为设计主线,结合专业特点,在专业课程中不断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第一章,主要为学生讲述室内设计专业相关概念,可以在介绍此部分内容时融入思政元素,如为学生介绍一些国内的特殊设计内容,讲述其中蕴含的设计方面的知识,以及在设计中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思想,让学生在掌握室内设计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部分授课教师可能从专业教材中挖掘的思政元素并不深入,此时可寻求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与思政课教师进行积极沟通,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集体备课模式,一同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如果条件允许,则可创建思政教育研讨办公室,并由负责人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开展交流研讨会,对近期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成果进行研讨,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利于思政课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加深各专业课教师对非专业内容的了解,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提升各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素养。
  (三) 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思政元素
  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在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还要在教学评价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作为主题开展教学评价工作。例如,在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期末总结评价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在实践操作中对学生的品行、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进行评价,以此给出最终分数。
  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重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跟随教师的引导逐渐完善自我。
  三、结语
  综上可知,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时,需要授课教师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革新,将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在丰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欢.室内设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析——以《家居空间设计》课程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7(03):79-81.
  [2]王浩.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培育探索研究[J].艺术家,2020(09):130.
  [3]刘延国.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78-179.
  [4]罗明亮.构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福建茶叶,2020,42(04):229.
  [5]喻里遥.“课程思政”背景下室内设计教育教学路径窥探[J].福建茶叶,2020,42(04):324.
  [6]李银峰.浅析“中外建筑简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实施路径——以我院建筑装饰、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4):87-89.
  (作者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生;廉洁教育;职业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等特点,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滋长蔓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廉洁观,为国家培养清正廉洁的人才,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风廉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性  微时代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微”上,信息传播呈现出流动性、迷你性、瞬时性,简言之,“短小精炼”为微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人们可以更高效地获取信息、实时互动。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微时代在促进信息快速传播、交流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关键词】课程思政;研究生;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指出:“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共中央和教育部也多次出台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本文探讨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 研究生思政课的含义  思想道德影响着人的一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很多学生党员没有足够的学习意识,对党的相关理论没有兴趣,而且在行为上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提高其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能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关键词】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对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
【关键词】思政课;问题;创新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学生在接受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不仅充实了精神生活,还能提升精神层次、思想觉悟和基本素养,因此,思政课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认识矛盾、解决矛盾。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学生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这100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学  生命的现实存在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是人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的物质基础。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的提升轻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重理论知识的答疑解惑轻情感和价值的培养、重真善美的培养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方法创新等误区,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人的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
【关键词】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学专业快速发展,但培养模式依然陈旧。我国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一、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原则  (一)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实验课、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系统,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学
【关鍵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路径  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及当下院校教育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应用型转型内涵式发展。从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实施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产教融合实施难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