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问题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各大高等教育院校中设置“双导师制”,对更好地培养人才,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双导师之间交流少、校外导师作用不明显、“双导师制”推行不够深入等问题,使“双导师制”的推行遇到了诸多阻碍。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为解决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89-01
  我国双导师制度实行于2009年,目前该制度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虽然政府对“双导师制”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是政策中并没有对“双导师制”如何实行、实行的标准以及规范做出具体的批示。所以,有些高校在推行“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可参考,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使“双导师制”的效应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出现的问题
  (一)“双导师制”的推行过于形式化
  “双导师制”的推行对提高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管理者也对其积极作用表示认可,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推行方案和强制化执行标准,因而导致很多高校在实行“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往往都浮于形式,很多学校表面上虽然宣传推行“双导师制”,但实际上有些学校并没有真正确认校外导师,大部分的培养任务仍然由校内导师一人承担,使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导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
  现阶段,高校双导师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沟通,相互之间的合作也没有十分的紧密。具体体现如下:(1)校内和校外导师的分工明确,交集较少。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校外导师则负责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双方之间的工作渗透度非常低。(2)各个导师对对方的工作都不想过多地参与和干涉,并且他们在另一个领域内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因而使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地转换。
  (三)校外导师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校外导师的设置,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校外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只是片面和表面的,主要原因表现在:(1)学校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并且都是统一安排,学生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2)校外导师给予学生指导的时间也比较少,实践间隔周期也比较长。同时,学生的实践平台不稳定,也没有合适的锻炼机会,校外导师的指导也无法进行。因此,这种形式的校外指导和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是非常小的。
  (四)校内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力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高校内的很多导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上,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并不重视,在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学习成果的考核都比较少参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微乎其微。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基本采取“放养”的态度。
  二、有效实施“双导师制”的对策和方法
  (一)提高导师质量,严格制定招聘标准
  研究生导师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其素质的高低对人才质量的高低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高校在选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时,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严格制定聘任标准。首先,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基础上,对校内导师的聘用除了要对其专业能力和学历等级做出要求之外,更要对导师的道德素质进行评估,同时导师更要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创新精神。其次,校外导师需要由合作企业或机构招聘,对导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后,招聘的过程应该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确保入选的导师能够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导师考核制度
  加强对导师的考核,确定科学的考核机制,促进导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为此,高校必须依据每个导师的教学任务、专业领域和教学成果,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的内容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着重对导师的教学质量、培养成果进行评估。同时,要成立专门的考核组织,对考核的时间进行设定,实现考核工作的灵活性、目的性、公平性。
  (三)创建双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平台
  针对校内、校外导师之间交流合作不畅、信息反馈不力的情况,高校可以建立一个积极有效的沟通反馈平台,在该平台上,校内、校外导师可以就学生的培养计划、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导师之间也能进行相互的学習和提升。
  “双导师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双导师制”自推行以来,由于制度先天性的不足和各大高校的执行不力,使“双导师制”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为了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的有效实行,高校必须加强对导师质量的审核,严格选拔优秀的导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促进导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要创建一个规范化的沟通反馈机制,为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提供更好的平台,最终共同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洪锋,曹娜.论“双导师制”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学理论,2012(18):201-202.
  [2]李安萍,潘剑波,陈若愚.研究生导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初探:基于教师专业化背景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1(12):114-115.
其他文献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11月8日,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推动的“嘉盛农业沁县百万亩果蔬产业项目”奠基仪式在山西省长治市沁县郭村镇隆重举行.rn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田爱习
2014年1月10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整治情况通报会暨“相约守护”活动工作会。2013年7~9月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共邀请来自机关、媒体、企业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氮镉交互作用下不同改良剂(有机肥、双氰胺和石灰)对辣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辣椒中干物质和叶
期刊
我们不能用本质论证的方式 ,简单地来论证我国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当前道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从生产关系的层面 ,来
一、一致、先行指数走势rn(一)一致指数微幅走低rn8月份,我区一致指数为93.2,比7月份下降0.007点。在构成一致指数的5个指标中,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工业指数、发电
前不久,高考阅卷在各地进行,考生们认为,其他科目的阅卷,虽然也有不确定性,但不会差到哪儿去,可语文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作文阅卷,老师手一松或一紧,往往结果就大不一样。针对这一问题,浙江某地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向记者反映,语文阅卷速度实在太快,对学生不负责任,甚至一篇作文平均1分钟判阅完成。那么,高考语文阅卷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怎样兼顾效率与公平?  笔者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看作文是深有体会的:即使阅卷
1) 2002年2月2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原农业部内设机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单独设置,升格为副部级.rn2) 2002年11月,中国
本文针对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目标、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做了详细的描述,探讨了网络安全专业关于专业教学环境建设问题。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