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听力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因素,根据语言认知规律,提出了排除听力障碍的方法,总结出全面系统训练学生听力能力的对策,达到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听力;听力障碍;听力教学对策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的系统,听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言语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普遍较为重视英语笔试,学生对笔试形式颇为熟悉,得心应手,而对听力测试却望而生畏,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我将从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及障碍、如何排除听力障碍、英语听力的训练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及障碍
英语听力障碍一般分为知识性听力障碍和非知识性听力障碍两种。听力障碍,阻碍了听力能力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听力障碍的大小决定了听力水平的高低,听力障碍越小,越易培养听力能力,越易提高听力水平。那么,影响听力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理解信息的过程,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和对语法结构的敏感性,要听懂英语是困难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词汇意识和语法结构不懂,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无法对感知的一连串语音做出判断,不能把前后感知到的语音进行联想,理解。因而,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听力得以进行的基石。川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1.1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主要包括对音标掌握的程度、单词重音、句子重读、音的强读和弱读,音的省略和同化,音的连读和失爆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会十分困难。由此可见,语音对听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产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因素。
1.1.2 语速的影响
听力理解材料的速度,(或者是说话者的速度)会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这是非常明显的。英语课文磁带的语速较慢,老师上课时的语速也偏慢,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很吃力。如遇到一些连读、弱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更是无所适从。
1.1.3 英美语音的差异
英美英语某些相同的词除了在词性上有差异外,在读音上也有所不同。过去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美音教材日益增多,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1.1.4 词汇障碍
学生由于词汇意识和语法结构不懂,缺乏必要语言知识,无法对感知的一连串的语音做出判断,不能把前后感知的语音进行联想,理解。语言知识虽然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然而当语言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不再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反应能力差。
1.2 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英语必须懂得一定的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了一些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Thankssgring Day,Christmas Day等词汇,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不了解就会对这些内容感到茫然。再如,在英美国家,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以谈论天气为主,而中国人则常以一日三餐为话题。因此文化差异很容易造成听力理解的障碍。
1.3 不良听力习惯的障碍
与学生的个别交谈中,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有部分学生总是力图听懂每个词、每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不断地思索,总想着这些个别词或句子。此外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所听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一个“心译”过程,似乎唯有这样才能理解。这些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大敌。力图听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一方面相当难,另一方面,也不必要。一篇短文并非每个词或每个句子都提供同等价值的信息,在听报告或讲座时,这一特点就更为明显了。事实上,能够听懂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掌握主要信息就可以了,在听的过程中,若把感知到的声音在心中译成中文,无形中就增加了理解的中间环节。这样,听者要跟上语速,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1.4 与听者情绪、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相关的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尤其在听力测试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一走神,有关信息便瞬间即逝。注意力集中,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情绪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更清晰地感知所有内容。在听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燥不安,有些学生甚至在还没有开始听之前,就存在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这无形中就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此外,一些外部环境、不利的客观因素,诸如室内外噪音、放音机的质量、声音大小、录音的清晰度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
2 如何扫除听力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背景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1 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语音关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学好音标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一劳永逸的事,音标基础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老师应认真抓好音标教学,使他们都能顺利通过语音关。教好音标,让他们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有事半功倍之效。
2.2 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均属于朗读技巧的范畴。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按课本要求去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加强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传授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练习,技巧的训练无捷径可走。只有持之以恒地每天按要求认真地进行朗读,才能逐步掌握英语朗读技巧。
2.3 创设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并由浅人深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听英语,尽量少讲汉语。上课前可安排3—5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对话(freetalk),问一些简单的日常问题,如班级情况,重大节日,天气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或让学生讲一些简单的英文故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学生逐渐会适应英语教学。而且用英语组织教学时,学生 会更加集中注意力。通过听说结合,能培养听英语的习惯。同时,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讲英语,要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力求语音语调地道,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需借助其它条件的听力能力。
其次,在学习新内容前,可让学生有一个不看文字材料听的过程,如让学生合上书,教师介绍课本内容,要求他们简要回答问题,然后再打开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仔细听的习惯。在听力训练中,多提供所学内容的场景,使听力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排除母语的干扰。
2.4 激发兴趣,增进听的动力
在听力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有畏难、焦虑、烦躁、缺乏信心和毅力等不良情感现象。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听音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音效果肯定就好。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趣闻等,这不仅可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还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听力内容。
首先,应鼓励学生多听,寻找多种途径英语,可以是听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对话、英文磁带、英语节目等。平时若是学生有兴趣,喜欢唱歌,也可以组织学唱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如 其次,应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之间知识共享,达到共同进步;抓住每一次听英语的机会并表扬平时多听英语的同学,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5 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英语的背景知识涉及面广,除了对课文中出现的背景知识要进行详细介绍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多阅读有关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到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
3 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口头语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听英语,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3.1 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结合,注重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缺漏与困难所在,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提高学生听力测试成绩。听力训练应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及阶段侧重等特点,即听力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练习形成的设计,在某一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某一问题进行集中的、有计划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全面提高。在组织学生训练听力过程中,可以结合内容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方法。
3.2 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之中
第一、在课时安排上,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听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前数分钟安排听力训练,第二,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凡安排有听力练习的内容,不可因各种因原放弃,在新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写成听力材料,作为巩固练习用。
3.3 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方法与习惯
如上述,影响听力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不良的听力方法、习惯等方面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学生听力理解时,应结合听力材料,不断地训练学生听力理解的方法,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形式,向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例如:短文或对话,要求学生填写所缺词组,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词群上,而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听;在学生开始听之前,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训练学生归纳、抓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掌握听力理解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挖掘潜在的能力。
3.4 科学地设计听力练习与测试试題的题干及备选项,提高听力检测的效果
不管是听力训练,还是听力测试,听完材料之后,总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材料完成某些练习或试题,教师也是根据他们在这些练习或试题上所作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给学生的练习题或测试题,或口头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应保证他们能看得懂或听得懂,如果这些做题要求、试题的题干及备选项,学生阅读起来都感到吃力,或口头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不懂,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作答情况,这样,老师也是很难断定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例如,在听写或听材料后填人所缺单词或词组这一类练习或试题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听懂了其意义却写不出单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学生所写单词来判断其听力,则学生得分就低,从测试角度说,听力的效果也难以令人感到满意。
总之,中学阶段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障碍不是不可逾越的,我认为,只要抓住中学阶段听力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英语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我们应将听、说、读、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教学体系,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如果充分理解并利用这些特性,因材施教,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听力;听力障碍;听力教学对策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首先是个有声的系统,听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言语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必备条件,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普遍较为重视英语笔试,学生对笔试形式颇为熟悉,得心应手,而对听力测试却望而生畏,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我将从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及障碍、如何排除听力障碍、英语听力的训练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及障碍
英语听力障碍一般分为知识性听力障碍和非知识性听力障碍两种。听力障碍,阻碍了听力能力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听力障碍的大小决定了听力水平的高低,听力障碍越小,越易培养听力能力,越易提高听力水平。那么,影响听力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背景知识和听力技能理解信息的过程,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和对语法结构的敏感性,要听懂英语是困难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词汇意识和语法结构不懂,缺乏必要的语言知识,无法对感知的一连串语音做出判断,不能把前后感知到的语音进行联想,理解。因而,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听力得以进行的基石。川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1.1 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主要包括对音标掌握的程度、单词重音、句子重读、音的强读和弱读,音的省略和同化,音的连读和失爆等。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就会十分困难。由此可见,语音对听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产生听力障碍的主要因素。
1.1.2 语速的影响
听力理解材料的速度,(或者是说话者的速度)会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这是非常明显的。英语课文磁带的语速较慢,老师上课时的语速也偏慢,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就很吃力。如遇到一些连读、弱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变化更是无所适从。
1.1.3 英美语音的差异
英美英语某些相同的词除了在词性上有差异外,在读音上也有所不同。过去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英国语音教学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美音教材日益增多,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
1.1.4 词汇障碍
学生由于词汇意识和语法结构不懂,缺乏必要语言知识,无法对感知的一连串的语音做出判断,不能把前后感知的语音进行联想,理解。语言知识虽然是听力理解的必备条件,然而当语言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不再是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影响听力理解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反应能力差。
1.2 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学习英语必须懂得一定的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学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了一些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Thankssgring Day,Christmas Day等词汇,学生如果对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不了解就会对这些内容感到茫然。再如,在英美国家,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以谈论天气为主,而中国人则常以一日三餐为话题。因此文化差异很容易造成听力理解的障碍。
1.3 不良听力习惯的障碍
与学生的个别交谈中,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有部分学生总是力图听懂每个词、每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不断地思索,总想着这些个别词或句子。此外听力理解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理解所听材料,而是借助于中文,中间经历一个“心译”过程,似乎唯有这样才能理解。这些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大敌。力图听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一方面相当难,另一方面,也不必要。一篇短文并非每个词或每个句子都提供同等价值的信息,在听报告或讲座时,这一特点就更为明显了。事实上,能够听懂大意、领会说话者的态度、掌握主要信息就可以了,在听的过程中,若把感知到的声音在心中译成中文,无形中就增加了理解的中间环节。这样,听者要跟上语速,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1.4 与听者情绪、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相关的障碍
听力理解过程,尤其在听力测试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稍一走神,有关信息便瞬间即逝。注意力集中,安静的环境、良好的情绪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更清晰地感知所有内容。在听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烦燥不安,有些学生甚至在还没有开始听之前,就存在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这无形中就设置了信息输入的屏障,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此外,一些外部环境、不利的客观因素,诸如室内外噪音、放音机的质量、声音大小、录音的清晰度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听力理解的干扰因素。
2 如何扫除听力障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听者的背景知识、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1 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语音关
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学好音标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一劳永逸的事,音标基础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老师应认真抓好音标教学,使他们都能顺利通过语音关。教好音标,让他们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有事半功倍之效。
2.2 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
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均属于朗读技巧的范畴。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按课本要求去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加强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传授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练习,技巧的训练无捷径可走。只有持之以恒地每天按要求认真地进行朗读,才能逐步掌握英语朗读技巧。
2.3 创设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并由浅人深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听英语,尽量少讲汉语。上课前可安排3—5分钟和学生进行自由对话(freetalk),问一些简单的日常问题,如班级情况,重大节日,天气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或让学生讲一些简单的英文故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听英语,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学生逐渐会适应英语教学。而且用英语组织教学时,学生 会更加集中注意力。通过听说结合,能培养听英语的习惯。同时,教师应坚持用正常的语速讲英语,要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力求语音语调地道,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习惯于听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的发音。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不需借助其它条件的听力能力。
其次,在学习新内容前,可让学生有一个不看文字材料听的过程,如让学生合上书,教师介绍课本内容,要求他们简要回答问题,然后再打开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养成仔细听的习惯。在听力训练中,多提供所学内容的场景,使听力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排除母语的干扰。
2.4 激发兴趣,增进听的动力
在听力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有畏难、焦虑、烦躁、缺乏信心和毅力等不良情感现象。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听音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听音效果肯定就好。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趣闻等,这不仅可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还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听力内容。
首先,应鼓励学生多听,寻找多种途径英语,可以是听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对话、英文磁带、英语节目等。平时若是学生有兴趣,喜欢唱歌,也可以组织学唱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如
2.5 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英语的背景知识涉及面广,除了对课文中出现的背景知识要进行详细介绍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多阅读有关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到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
3 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口头语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听英语,达到英语交际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3.1 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结合,注重听力训练
通过听力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缺漏与困难所在,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提高学生听力测试成绩。听力训练应具有一定的计划性、长期性、针对性及阶段侧重等特点,即听力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练习形成的设计,在某一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就某一问题进行集中的、有计划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全面提高。在组织学生训练听力过程中,可以结合内容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方法。
3.2 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之中
第一、在课时安排上,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或每节课的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听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前数分钟安排听力训练,第二,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凡安排有听力练习的内容,不可因各种因原放弃,在新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写成听力材料,作为巩固练习用。
3.3 重视培养学生听力理解的方法与习惯
如上述,影响听力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不良的听力方法、习惯等方面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学生听力理解时,应结合听力材料,不断地训练学生听力理解的方法,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形式,向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例如:短文或对话,要求学生填写所缺词组,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词群上,而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听;在学生开始听之前,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训练学生归纳、抓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掌握听力理解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挖掘潜在的能力。
3.4 科学地设计听力练习与测试试題的题干及备选项,提高听力检测的效果
不管是听力训练,还是听力测试,听完材料之后,总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听材料完成某些练习或试题,教师也是根据他们在这些练习或试题上所作反应来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给学生的练习题或测试题,或口头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应保证他们能看得懂或听得懂,如果这些做题要求、试题的题干及备选项,学生阅读起来都感到吃力,或口头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不懂,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作答情况,这样,老师也是很难断定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例如,在听写或听材料后填人所缺单词或词组这一类练习或试题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听懂了其意义却写不出单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学生所写单词来判断其听力,则学生得分就低,从测试角度说,听力的效果也难以令人感到满意。
总之,中学阶段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障碍不是不可逾越的,我认为,只要抓住中学阶段听力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英语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我们应将听、说、读、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教学体系,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作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如果充分理解并利用这些特性,因材施教,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