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窗在建筑中的造型表达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窗,作为建筑物中重要的通风、光线、观景以及装饰的重要构件,它是建筑的眼睛,是带我们领略建筑风貌的重要元素。本文从窗的历史造型演变、窗的形式、窗在建筑中的形象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建筑中的窗被赋予的功能表达、传统美学等意义,分析了传统建筑中窗的审美对现代建筑窗造型的影响,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对古建筑窗造型传统审美意象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建筑窗户;造型;基本形式;建筑美学
  1 窗的追溯与演变
  1.1窗的本源
  我们都知道窗户最基本的功能是通风和采光,那么追溯窗户的本源,古时候开在屋顶的洞口“囱”和墙壁上开洞的“牖”就是“窗”字的前身,后来随着建筑时代的变化“囱”与“牖”后来就统一为“窗”字。而西方语言中,“window”的含义更加诗意而明了,它叫做“风的眼睛”。
  从建筑学角度来定,窗是指用来维护建筑结构的建筑配件,除了最基本的通风采光之外,外墙与内墙的窗还有遮风挡雨、保温隔热等功能,同时还具备建筑造型审美的意义。
  1.2窗造型的历史演变
  (1)古代中国建筑窗造型的演变
  我国的古建筑的发展不似西方国家有彻底性的转变和突破,而是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的,所以古建筑中的窗造型可以说是只体现在图案的变化上。也由于古建筑的材料特点,窗除了园林中使用石材和砖瓦之外都是用木窗格与纸窗面,材料的易于加工使得我国建筑的窗装饰性较强。从建筑的构造方面来说,窗是用来填充建筑结构空隙的一部分,它与门、墙的界限没有非常详细的划分。
  古建筑中常见的窗形式有主要使用在宋朝以前的直棂窗,以及宋以后多用于重要建筑的槛窗、可以和槛窗组合使用的支摘窗以及横披窗;还有另外两种主要用于古典园林室外片墙的漏窗和空窗,漏窗形状丰富且窗框仅有两条简洁的线脚,通常所见有方形、圆形之外还有扇形、八角形等不规则形状,漏窗的窗面有各种图案装饰,具有半通透性,而另一种空窗是没有窗面的,主要用于园林中的取景和框景。
  窗饰纹样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窗造型的主要特征,其题材非常之丰富,大到自然山水,小至动植物花卉以及文字、人物故事都可以体现在纹样中。这些图案有的是具体的形象表现,有的则抽象的提炼成几何纹样出现在窗饰中,并且都具有不同的创作手法:有如“蝙蝠”寓意为“福”,“鹿”寓意为“禄”等同音创作手法;也有如用图案象征高尚品格的松、菊、竹、梅图案,龙凤象征吉祥等象征创作手法;还有将传说中吉祥事物和故事作为装饰创作,例如鲤鱼跳龙门、象征长久的松、鹤等用借代的手法来表达美好吉祥的寓意。
  (2)近代到当代多元化时期窗户造型的演变
  技术飞速进步的十九世纪末,开始大范围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使得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就窗的形式而言,窗的造型装饰开始趋于简化。奥地利建筑师路斯在书中提出建筑应去掉无谓的装饰,此要求在他的住宅窗的设计中得到体现,他将繁琐的窗棂去掉,只留下干净明快的线脚。后来出现的“芝加哥窗”就是得益于框架结构的出现,使得外墙设计更加自由,同时完善了窗的功能性。
  一战后玻璃制造技术更加成熟,同时铝板等新的建筑材料逐渐开始使用,建筑的形式及流派又一次面临革新。转角窗就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法古斯工厂,在之后的包豪斯校舍设计中,将一些车间窗户贯通形成了条形窗户,窗不再受结构的制约,而是可以与墙体一样包裹建筑结构。之后柯布西耶提出了“横向长窗”的概念,而密斯·凡·德·罗的作品使人们意识到条形窗的形式意指窗户是同样可以包裹建筑构架的表皮,在他的作品里难以分清墙与窗,例如范斯沃斯住宅的界面使用通高的玻璃分隔室内外,白天时,玻璃可以起到室内良好的观景效果,晚上需要私密性时,拉上窗帘,玻璃窗又具有了墙的功能。
  二战后建筑设计开始多元化,技术成熟与思想的活跃使当代美学反复建构、不断变化着,窗户也因此在这场美学革新中赢得了更多的发展。
  2 窗在建筑中的形象
  窗在建筑中的形象有着多样和多重功能,它可通行可阻隔、可实可虚,它复杂且充满魅力。
  2.1 风流动的开口——窗的通风
  窗的本源就是通风口,原始穴居生活中为了取暖和照明会在建筑内部设置火塘,而居所上部打开的开口可以让火塘燃烧产生的烟气及时排出。虽然现代窗户功能不断发展、封闭空间可使用智能空调系统,但是窗户作为通风的功能不可能被忽略掉,窗戶的自然通风功能是在实践使用了空调以及换气系统等替代品后,仍最经济、最节能的有效手段,任何通风通气替代装置都不如窗户的自然对流通风。
  2.2 光传播的载体——窗的采光
  自然界中的天然光线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人类生活在居所中,天然光线无法被其他光源替代,所以窗的采光是建筑设计重要的考虑因素,其中包括顶部采光、侧向采光等。
  顶部采光的光线从上至下铺洒,整个光线稳定均匀,比较适用于展览、公共建筑空间中,在我国宗教建筑中常采用顶部采光,如北京雍和宫法轮殿的主体歇山顶上有五个天窗,形成极为巧妙的采光,同时体现了藏传佛教的坛城建筑格局。
  侧向采光相较于顶部采光更为普遍,并且有更多的因素影响采光的效果,如窗户洞口的位置、大小、方向等等,一般常用矩形的窗洞作为最佳侧面采光的选择。
  2.3 建筑的眼睛——窗的观景
  早在魏晋时期窗户作为建筑的眼睛这一取景框的效用就已经被发掘,古人们早已懂得透过窗欣赏窗外自然风光了。而如今窗已经形成一个画框,室内室外的人都通过这个画框欣赏室外景色和观察室内。
  (1)从内向外看
  人类来源于自然界,但当人类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时发现无法离开自然,对于自然的热爱、欣赏之情也不会因为几千年与自然的抗争而消失。
  中西方对自然的理解方式也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存在不同:西方人的绘画讲究透视和三维立体,追求强烈的真实效果,所以他们应用大片玻璃扩大窗户的视野,力求通过窗户看到更大、更真实的景象,乃至现代西方建筑设计中常常不分窗墙;而从中国画来看,中国人善于采寻自然中的元素作为画面的要素,更喜爱景框中的二维自然映象,以小见大,网罗天地山川于小小的景框之中。   中国园林中的框景是利用漏窗和空窗进行的,它将一个空间的景致带入到另一个空间中,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景手法,它可以增加空间的渗透性和园林的层次感。而西方园林设计中对窗的构景理解稍有不同,认为人们应该通过窗口的角度去观察园林,更强调透视和空间景象的层次。
  (2)从外向内看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解释了窗户风景的相对性,不仅卞之琳有这样的感悟,李渔也曾在诗中表达了窗户的内外画框效果,还有乾隆也在诗中直接的讲述了窗户的内外观景效果:于中视外看如画,在外窥中画样看。
  从外向内看的典型案例是橱窗,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几乎只有从外向内看这一个功能,橱窗一般是整个立面维护结构用作展示,例如服装店的立面模特展示区;又或者在需要展示的地方隔出一小块空间,好的橱窗设计除了基本的展示功能吸引行人观望、增加售卖,还可以作为建筑外表皮的重要部分,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的灯光效果,都会成为建筑立面的一道风景,使得建筑外表面更加丰富生动。
  3 窗造型在建筑中的延续与拓展
  3.1窗造型与建筑功能的关系
  目前,各种造型形态的窗户出现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建筑设计中,例如在办公大厦的窗户设计,一般采用规矩的排列组合,给办公环境以严肃、稳定的感觉;而在大型公共场所及商场建筑,大都采用大面积的窗户造型,此设计可以获取足够多的采光以及商品的展示,同时使得建筑内外通透,从视觉上吸引顾客前往。更多建筑的窗户造型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必然要追求它的美观性,这是当前窗户造型设计的主流趋势。
  材料的变化也不断地革新建筑中窗户的造型,例如近些年将建筑的外立面整体用玻璃窗户做成全玻璃幕墙的设计,非常具有创新性,建筑的表面可以映射周围景色,为建筑增添美感。
  3.2 窗户视觉造型所带来的创意
  窗戶的造型设计表达是一种直观的、抽象的表达,于是在设计中为了与使用者观赏者产生共鸣,就更需要从创意和创新点出发去考虑该设计的建筑文化、地方风格,例如安腾中雄的设计光之教堂,就是将教堂原本的十字架融入窗洞设计,在尊重教堂氛围的同时,设计出著名的“光之十字”,这就是窗户造型的创新表达。
  结 语
  窗是建筑的眼睛,是建筑重要的构造元素,在研究了窗的造型表现与美感表达后,希望可以在今后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对窗的空间、环境、造型处理等方面的价值加以现代化的设计,以启发建筑的造型设计思维、充分发挥窗在建筑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朱艳荣,1993年1月,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其他文献
一、背景和概念  在目前我国的建筑业中,拖欠工程款从而引发农民工大规模讨薪事件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工程款拖欠从民事纠纷演变成群体事件。为切实保障建筑企业特别是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制度应运而生。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以下简称工程款优先权)是指承包人因依据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承建发包人建设工程而产生的工程價款的债权。发包人不按合同约定履行支付工程价款义务,承包人依据法律直接规定
期刊
摘 要:为了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提高施工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尽可能解决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各式各样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建筑工程中对混凝土施工开展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出“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开展好混凝土养护”等策略,旨在为研究如何促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有序开展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摘 要:石油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不可再生能源,而石油的开采也一直与我国的重工业直接挂钩。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安全是所有工作人员首先放在心里的,只有先实现石油开采的安全生产才能实现石油开采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石油钻井作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钻井井控是贯穿于整个钻井过程的安全保障,本文以石油井控的安全管理为基础探讨井控在钻井全过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钻井;钻井井控;钻井井控的安全管理  引言  石油的钻井施
期刊
摘 要: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时,由于操作不规范、油田地下压力紊乱等多种原因,在钻井过程中通常会有许多问题发生,对于井控而言,难度系数不断加大,井涌和井漏等事故经常发生,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身危险无法预估。对此,本文以不同的油田实际情况为例通过探究油田钻井出现的问题并对于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井控工艺的技术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石油钻井;井控工艺;井控管理  引言  对于不同的油田而言,每个油田都有不同地
期刊
摘 要: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新形势下国企反腐倡廉的历史重任。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建设应从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业务素质建设和自身形象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才能适应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国企;纪检监察干部;建设  国企纪检监督部门是国有企业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用来监督国有企业内部领导的重要决策以及监督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政策与方针,并且国企纪检监察组织
期刊
摘 要: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个人或团体、组织智慧的结晶,可以被买卖或转让,应得到法律上的有效保护。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提升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多数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尚为薄弱,使得部分集体或个人 所属知识产权受到损害时并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导致自身产权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并没有完全深入有效的贯彻落实。同时法院受理的有关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呈指数性增长,
期刊
摘 要 琵琶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格演奏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弹拨类乐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弹拨类乐器,琵琶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以及表现形式。琵琶在演奏中不仅担当着主奏的角色,还有重要的伴奏功能,在秦腔戏曲乐队伴奏中也是重要的乐器。本文旨在琵琶在秦腔伴奏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琵琶;戏曲音乐;秦腔;乐队伴奏  琵琶在在我国古典音乐中一直置于主角的地位。最早在秦汉时期被应用
期刊
摘 要:一般婴儿在6个月左右就开始长出乳牙,存在于婴儿口腔内的乳牙,会在喝奶或者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导致异物残留和附着在牙面上,会导致幼儿的牙齿出现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牙龈炎等疾病。因此父母在进行幼儿养护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棉花棒或者是纱布,定期的对幼儿的牙齿进行清洁。对于儿童来说,养成良好的洁牙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口腔健康,而且还能预防各种口腔类疾病。本文就儿童洁牙常识进行相关的分析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来集合了我们众多先贤们前辈们的智慧结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现如今我们还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这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瑰宝。  中华的元素符号可以体现在绘画、视觉艺术、建筑、瓷器、雕塑、产品、影视作品和服饰等方面,除了美观外还具有丰富的寓意。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充分
期刊
摘 要:我国各民族都有多姿多彩的的传统民问表演艺术,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进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生存于其中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民间表演艺术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民间表演艺术;保护;传承  传承与发展是民间文化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