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1990—2015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IHD)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整理和分析1990—2015年中国不同性别、年龄、省份(不包括中国台湾)IHD的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2010—2035年世界人口平均年龄结构为标准人口,计算年龄标化率,并计算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2015年,中国IHD死亡146.1万例,标化死亡率为114.8/10万;DALY为2 576.5万人年,标化DALY率为1 760.2/10万。与1990年相比,2015年IHD的标化死亡率上升13.3%,标化DALY率下降3.9%。2015年男性IHD的DALY为1 666.4万人年,高于女性(910.1万人年);≥50岁人群的DALY占IHD总DALY的83.5%。2015年标化死亡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187.4/10万);与1990年相比,2015年标化死亡率上升和下降最快的省份分别为青海(54.0%)和澳门特别行政区(-52.3%)。2015年标化DALY率最高的省份是新疆(3 040.8/10万),与1990年相比,2015年标化DALY率上升和下降最快的省份分别为青海(33.2%)和澳门特别行政区(-59.0%)。

结论

1990—2015年中国IHD疾病负担总体上显著增加,主要危害男性和50岁及以上人群,地区差异明显。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CD137分子信号是否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变。方法将小鼠VSMC采用组织块贴块法原代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CD137刺激组和CD137抑制组,以CD137L重组蛋白及抗CD137阻断型抗体分别激动和抑制CD137信号。在小干扰RNA试验中,将小鼠VSMC分为对照序列组与si-NFATc1组并分别转染对照序列与si-NFATc1序列。采
期刊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功能改善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40例。入选患者在临床急性期(首次)及1年后均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二维稳态自由进动、左心室短轴面三反转恢复序列T2WI、注射对比剂前后左心室短轴T1WI扫描、三维相位敏感反转恢复超快速场回波序列,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期刊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减速力(DC)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DCM患者100例[DCM组:男6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13.3)岁],另入选健康体检正常者20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男86例,女116例,平均年龄(54.0±13.2)岁]。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选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