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与作物种植方式对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野外原位观测资料,以荒地为对照处理,探讨轮作和间作种植方式对赤红壤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在年内分布较为分散,高强度侵蚀性降雨主要分布在1—6月。降雨历时、降雨量与坡面径流量、侵蚀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大30 min降雨强度仅显著影响一定处理下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不同降雨等级下,轮作坡耕地坡面侵蚀量和径流系数均显著高于荒地,而侵蚀量仅在>20~40 mm降雨等级下显著高于间作坡耕地。轮作坡耕地处理下坡面年径流深及年侵蚀量均最大,荒地处理下最小。轮作坡耕地各月径流量分布与侵蚀性降雨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侵蚀量的变化与侵蚀性降雨分布存在较大不同。各月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均表现为轮作坡耕地>间作坡耕地>荒地。其余处理下坡面产流输沙变化与侵蚀性降雨的年内分布基本一致。轮作坡耕地坡面侵蚀主要源自1—6月的高强度降雨,其余处理下坡面侵蚀量随次降雨变化波动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与革命任务的转变,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组织形态经历了从青年抗日救亡组织、解放区青年联合会到重建青年团的复杂变化。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党始终坚持政治上领导青年、思想上动员青年、组织上培育青年,不断通过服务、激励、约束并行的方式科学领导青年运动,壮大了革命组织,增强了革命力量,创新了领导机制,真正做到了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始终维护最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彰显了
服务业集聚能够使不同服务企业共享物质、资本与人力等各类资源,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当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过多而资源量无法持续增长时,企业便会针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从而丧失集聚优势,导致全球竞争力下降。因此,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收集了2008-2019年我国服务业相关数据,探究了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
时隔八年,余华又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文城》,从开始构思到最终完成,余华说这部小说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这两个时间的数字,体现了余华对自己创作一贯的认真。正因如此,读者对《文城》抱有特殊的期盼,人们有理由期待着余华的创新。但我不这么看,因为我知道当今的余华内心已经十分平静了。从写完《活着》,他的内心就渐渐平息了,就专注于人和命运的描写了。他把人和命运看作朋友关系,看作人间最珍贵、"最为感人的友
期刊
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以南京市中心城区1 km×1 km格网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2010、2015、2019年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采用MGWR模型探讨企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近十年,南京市中心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与扩散作用并存,空间分布特征变化明显,由中心城区向外围转移;(2)用地成本、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生产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因素对企业空间区
直面困惑:厘清项目化学习推进中的若干问题上海市教委于2020年9月发布了《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以"逐步构建以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行动指南和推进策略,涌现一批项目化学习的典型经验和案例,探索形成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体系"为工作目标。
期刊
建筑材料在改善建筑声环境方面主要有隔声和吸声两种作用形式,与声学性能相关的实验项目很多,国内外标准对声学实验室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实验室参数的要求进行梳理分析,探讨高兼容度建筑声学实验室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方案实例。
以锦州市巧鸟小流域为例,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探究了布设农作物、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等5种措施的径流小区2018—2020年泥沙、径流、降雨观测资料。结果表明:研究区5~9月的侵蚀性降雨较集中,其中8月的侵蚀模数、径流模数以及侵蚀性降雨量最大;将侵蚀性降雨划分成暴雨量超大雨强、大雨量超大雨强、大雨量中雨强、中雨量大雨强、中雨量小雨强5种类型,发生的频率依次为2.88%、5.70%、1
高三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提升和升华。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需要教师通过新材料创设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由浅入深地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不断深入的教学环节中发现历史知识背后的价值,生成自己的历史感悟,并转化成自身内在的精神力量。"
期刊
《文城》是余华睽违八年的回归之作,它于厚重苦难与温情和解之间,实现了对悲剧的再次重构。《文城》承载了余华早期作品的先锋主题,融汇了现实主义的韵律,显现出先锋与现实的双重复归。小说在欺骗与寻找的多次重复中,表露出余华对人性的拷问以及对于宿命的思索,深化了其文学作品中的苦难主题,蕴含着深切的悲悯情怀。余华在简洁而浩瀚的作品情节之中,浸入了诗性哲思,实现了和解对苦难的温情触摸。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度学习"已成为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进课堂已成为近年来教学变革的主流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内容实施和设计上强调:"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广度和深度。"[1]可见,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成为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