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本文提出了注重绪论课的讲授、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有机化学史和前沿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有机化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是我校化学、药学、制药工程、生命科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有机化学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点多、难记忆、有机物数量庞大、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机理抽象难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追求知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我们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
一、注重绪论课的讲授,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绪论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不多, 但笔者认为讲好绪论课是讲好有机化学的关键。绪论课是第一堂课, 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研究的是什么, 该怎样学, 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好奇和疑问, 学生就会期待这堂课。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精心设计绪论课,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绪论课中, 教师不但要介绍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等, 还要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自己讲课的方法及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通过这样的介绍帮助学生消除对这门课程的恐惧, 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让学生明白该以何种方法和态度去学习该课程。例如, 一些学生化学的基础比较差, 自己认为有机化学难学, 从而产生自卑感。告诉学生只要掌握得当的方法, 谁都能学好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上课跟着老师思路记笔记、课后复习、复习完再做练习题、善于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告诉学生不要积攒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 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可以在答疑时间内及时向老师请教疑难问题。在绪论课中, 还要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例如, 有机化学是生命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学科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化学。人类生活中各种材料、药物及农药等的合成同样也离不开有机化合物。生产实践和生活中的例子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联系生活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讲课中联系生活实际, 再难懂枯燥的理论也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2]例如, 讲甲醛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甲醛具有毒性, 然而有一些不法商贩经常利用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作为保鲜剂, 告诉学生如何检验海产品中是否混有福尔马林, 我们可以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甲醛反应生成的黄色物质的性质来鉴别甲醛。在讲课中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为了找到更多的生活实例,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现象。
三、结合有机化学史和前沿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 将化学史适时融入教学, 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坚忍不拔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羰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还原成烃的反应时, 要介绍乌尔夫-凯息纳-黄鸣龙还原反应。黄鸣龙在利用“乌尔夫-凯息纳还原法” 做萘醌中间体的还原实验时, 出现了意外, 但他没有弃之不顾, 而是继续做下去, 正是这个出乎意外的发现, 却对这种还原法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从此在有机化学史上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黄鸣龙, 这是以我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的首例, 被列入有机化学教科书中。通过成功化学家的介绍, 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意识, 树立了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 将有机化学前沿知识适时融入教学, 既巩固了有机化学相关基础知识,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讲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反应生产亚胺(又称席夫碱)时, 讲一讲席夫碱在医学、光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聚合物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利用席夫碱钴配合物, 把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气体固定并制备成生物可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材料。这种席夫碱就是利用1,2-环己二胺中的氨基与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中的醛基发生加成消除反应得到的亚胺。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复杂, 反应机理抽象难懂。传统的板书教学难以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点。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相结合, 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变生动形象。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利用二维、三维动画, 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具体化, 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例如, 讲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等技术制CAI 课件将反应机理进行动态模拟, 可生动直观的描述整个反应的过程。此外, 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传输信息大, 速度快, 质量高等优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为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003051); 青岛农业大学多媒体网络课件项目(640922)。
【参考文献】
[1] 孙艳梅,叶非,张永忠.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5(3):99.
[2] 赵红.活跃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方法[J]. 化学教育,2006(3):27.
【作者简介】李红春(1980-), 女, 内蒙古赤峰人,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关键词】有机化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是我校化学、药学、制药工程、生命科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有机化学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点多、难记忆、有机物数量庞大、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机理抽象难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追求知识,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 我们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兴趣。
一、注重绪论课的讲授,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绪论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不多, 但笔者认为讲好绪论课是讲好有机化学的关键。绪论课是第一堂课, 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研究的是什么, 该怎样学, 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好奇和疑问, 学生就会期待这堂课。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 精心设计绪论课,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绪论课中, 教师不但要介绍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等, 还要介绍这门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自己讲课的方法及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通过这样的介绍帮助学生消除对这门课程的恐惧, 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让学生明白该以何种方法和态度去学习该课程。例如, 一些学生化学的基础比较差, 自己认为有机化学难学, 从而产生自卑感。告诉学生只要掌握得当的方法, 谁都能学好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上课跟着老师思路记笔记、课后复习、复习完再做练习题、善于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告诉学生不要积攒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 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可以在答疑时间内及时向老师请教疑难问题。在绪论课中, 还要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例如, 有机化学是生命化学、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学科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化学。人类生活中各种材料、药物及农药等的合成同样也离不开有机化合物。生产实践和生活中的例子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联系生活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讲课中联系生活实际, 再难懂枯燥的理论也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2]例如, 讲甲醛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甲醛具有毒性, 然而有一些不法商贩经常利用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作为保鲜剂, 告诉学生如何检验海产品中是否混有福尔马林, 我们可以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甲醛反应生成的黄色物质的性质来鉴别甲醛。在讲课中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为了找到更多的生活实例,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有机化学现象。
三、结合有机化学史和前沿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 将化学史适时融入教学, 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坚忍不拔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羰基化合物在碱性条件还原成烃的反应时, 要介绍乌尔夫-凯息纳-黄鸣龙还原反应。黄鸣龙在利用“乌尔夫-凯息纳还原法” 做萘醌中间体的还原实验时, 出现了意外, 但他没有弃之不顾, 而是继续做下去, 正是这个出乎意外的发现, 却对这种还原法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从此在有机化学史上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黄鸣龙, 这是以我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有机化学反应的首例, 被列入有机化学教科书中。通过成功化学家的介绍, 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知意识, 树立了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 将有机化学前沿知识适时融入教学, 既巩固了有机化学相关基础知识,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讲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反应生产亚胺(又称席夫碱)时, 讲一讲席夫碱在医学、光学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聚合物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利用席夫碱钴配合物, 把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气体固定并制备成生物可降解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材料。这种席夫碱就是利用1,2-环己二胺中的氨基与3,5-二叔丁基水杨醛中的醛基发生加成消除反应得到的亚胺。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的分子结构复杂, 反应机理抽象难懂。传统的板书教学难以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点。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效地相结合, 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变生动形象。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利用二维、三维动画, 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具体化, 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例如, 讲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等技术制CAI 课件将反应机理进行动态模拟, 可生动直观的描述整个反应的过程。此外, 由于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以传输信息大, 速度快, 质量高等优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为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003051); 青岛农业大学多媒体网络课件项目(640922)。
【参考文献】
[1] 孙艳梅,叶非,张永忠. 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5(3):99.
[2] 赵红.活跃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方法[J]. 化学教育,2006(3):27.
【作者简介】李红春(1980-), 女, 内蒙古赤峰人,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