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教师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突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人文素养,为后继学习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知
【中国分类法】:G633.3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虽然能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创造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有利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当大力提倡。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只有学生具有问题能力,他们才会积极努力地进入探究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形成。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课文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春》一课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查找资料的实践活动,去寻找春天的美丽景象。只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开始,学生就会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有的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学生都找到丰富多彩的资料,如文字表述、图片展示等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美丽事物,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搜集的材料,编写成一些小诗或者是散文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课堂教学就是在简简单单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感受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文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认识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形成和发展。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只有学会合作交流,个人才能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而在众多的手段中,综合实践活动更适合我们语文学科教学的开展。它在语文教学中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学《木兰辞》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木兰”这个典型形象,展开探讨交流,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设计问题:古代女子为什么不能从军?古代女子的主要活动是什么?针对木兰你想说些什么?以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求他们通过查找、讨论交流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虽然有的学生在交流中的认识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他们在积极思考、积极研究和积极交换意见中不断修正自己出现的错误而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达,不断地增强合作交流能力。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发展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比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内容时,我们需要使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可悲一面,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通过观察现实社会,分析现实社会有没有类似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如“谈理想”、“谈人生”之类的演讲活动,以这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学到知识、获得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补充,更要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情感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我们分析的都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鼓励全班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带来,大家一块分享,一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通过汇报读书心得的形成,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的喜悦。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更能促进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又如,在节假日,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自己的孝心和爱心的“送温暖”活动,这样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帮助老人做事:扫地、浇花、做饭等。学生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奉献的快乐。在活动中,学生亲力亲为地做好了日常生活的事情,都有独到的感受和收获,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
再有,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学科限制,为学生创造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出了,体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文化的丰富魅力;通过手抄报、口头交流、体会展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不断丰富个体体验,丰富认识,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地自觉地形成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获得创造性的发展,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新课改精神,才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价值,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孙银琼《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陶行知教育理论实践简介》许世桐编著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知
【中国分类法】:G633.3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虽然能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创造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创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有利的教学活动,我们应当大力提倡。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只有学生具有问题能力,他们才会积极努力地进入探究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形成。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课文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春》一课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查找资料的实践活动,去寻找春天的美丽景象。只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开始,学生就会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有的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学生都找到丰富多彩的资料,如文字表述、图片展示等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美丽事物,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搜集的材料,编写成一些小诗或者是散文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课堂教学就是在简简单单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感受事物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文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认识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断形成和发展。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素养,只有学会合作交流,个人才能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而在众多的手段中,综合实践活动更适合我们语文学科教学的开展。它在语文教学中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学《木兰辞》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文中的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木兰”这个典型形象,展开探讨交流,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设计问题:古代女子为什么不能从军?古代女子的主要活动是什么?针对木兰你想说些什么?以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求他们通过查找、讨论交流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虽然有的学生在交流中的认识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他们在积极思考、积极研究和积极交换意见中不断修正自己出现的错误而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达,不断地增强合作交流能力。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未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发展智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有效发展。比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内容时,我们需要使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可悲一面,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通过观察现实社会,分析现实社会有没有类似事件的发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如“谈理想”、“谈人生”之类的演讲活动,以这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让他们学到知识、获得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补充,更要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情感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我们分析的都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鼓励全班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带来,大家一块分享,一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通过汇报读书心得的形成,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的喜悦。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更能促进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又如,在节假日,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上自己的孝心和爱心的“送温暖”活动,这样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帮助老人做事:扫地、浇花、做饭等。学生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奉献的快乐。在活动中,学生亲力亲为地做好了日常生活的事情,都有独到的感受和收获,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
再有,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学科限制,为学生创造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出了,体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文化的丰富魅力;通过手抄报、口头交流、体会展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不断丰富个体体验,丰富认识,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地自觉地形成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获得创造性的发展,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新课改精神,才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价值,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孙银琼《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广西师范大学。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陶行知教育理论实践简介》许世桐编著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