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野螟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重发、频发,导致被害树光秃无叶,呈现大片枯死状.前期发现黄野螟成虫触角感受器在其寄主定位、交配和产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触角感受器的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及雌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描述.结果 显示,黄野螟触角呈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粗长,梗节短小,鞭节由约64个亚节组成,鞭节仅背面覆盖有大量鳞片.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类型的感受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在触角各亚节上的分布和数量各不相同,感器主要着生于触角鞭节腹面和侧面,柄节和梗节上仅有B(o)hm氏鬃毛和少许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Ⅲ是雄虫触角所特有的感受器,其余各类型感受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分布,但分布数量存在差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野螟对寄主和配偶的识别机制,实现利用信息化学物质对其监测和防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