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的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野螟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重发、频发,导致被害树光秃无叶,呈现大片枯死状.前期发现黄野螟成虫触角感受器在其寄主定位、交配和产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触角感受器的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及雌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描述.结果 显示,黄野螟触角呈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粗长,梗节短小,鞭节由约64个亚节组成,鞭节仅背面覆盖有大量鳞片.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类型的感受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在触角各亚节上的分布和数量各不相同,感器主要着生于触角鞭节腹面和侧面,柄节和梗节上仅有B(o)hm氏鬃毛和少许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Ⅲ是雄虫触角所特有的感受器,其余各类型感受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分布,但分布数量存在差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野螟对寄主和配偶的识别机制,实现利用信息化学物质对其监测和防治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和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创新的主体是员工,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起点。激发员工的创造
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其可能机制.选取58例AS患者随机分为HQC组与柳氮磺吡啶(SASP)组,另设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
为了明确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N J13及与化学药剂混配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毒力及其抑制作用,该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孙云沛法测定分析了菌株NJ13及与化学药剂混配对人参根腐病菌的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人才评价的理论依据,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人才评价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为人才的变异性、事物的可测性、思维的模糊性、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一致性.人才的变
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步伐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使得信息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小企业如能从经营发展战略出发,有效地制订信息化策略,并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