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库调蓄的黄河干流水体交换周期的量化研究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黄河流域存在的水危机,探讨水体交换周期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水体蓄变情况下水体交换周期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水量调度和河段配水的黄河干流水体交换周期的量化模型,并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黄河水体交换周期。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交换周期可以从不同时间尺度上把握水资源的可更新能力,精确地确定区域水资源总量,指导水库的调蓄计划,为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供水系统及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新奇博士的新著《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紧紧扣住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科技研究的主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最近与读者见面了。根据结构和内容,全书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阐述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第1~4章)、建立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与方法体系(第5、6章)和实证研究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第7~11章)。作者应用计算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实现这个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有一个很好的途径,那就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构建个体精神世界、形成健全人格的思维训练过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日常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技巧、重模式化训练,忽略了对学生关注生
雄伟壮丽的阿房宫,最终由楚人一炬,化为了焦土,这令无数人感到遗憾。千年之后,杜牧以一短赋再现了千年前的'仙境'。在《阿房宫赋》中,他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展现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科技厅等长期资助国际河流研究的基础上于2000年10月在云南大学成立的
针对日益增多的多传感器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字图像数据,提出其综合利用和尺度转换的有效方法。其中,作为尺度上推(scaling-up) 技术,本研究选择IHS和小波分解变换两种数据融合方法,应用Landsat ETM+数据和IRS-1C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发现: IHS方法操作简单,对两种待融合的图像的像元大小和像元数(bit数) 的依赖不是很高,而对原始图像光谱信息的依赖很高,因此适用于不同传感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