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聯网+”时代下,互联网与高职教育的结合,使民办高职学院亟待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本文对“互联网+”与民办高职教育的联系做了进一步分析,对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民辦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应用互联网的成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还是学生的需求。本文就互联网与民办高职院校的融合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传统的行业发展比较有局限,而互联网不仅是对行业的完善,还是对行业的创新,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因此,创新就是“互联网+”的关键。“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演进。
二、“互联网+”时代给民办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
1. 对教师权威造成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教育”兴起,如线上图书馆、慕课(MOOC)等,使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不必通过教师来探索知识,教师的权威性下降。
2.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强化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增多了,教师的服务职能也会有更强烈的体现。
3. 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被大众熟知和接受,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当前,许多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如体验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以弥补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的不足。
4. 优化了民办高校的价值链
根据“波特价值链”理论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的价值链是招生、教学、就业创业链条上,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院基础设施等的组合。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办高职院校通过校园网、移动互联网建立智慧校园,使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教学信息化,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1. 创新办学模式
灵活的人员聘任制度,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民办高职教育的优势更加明显,如服务型、专业化、低门槛等。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的特色优势,坚持多样化办学、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探索推行“个性化培养”等教育模式,力争在办学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2.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在当前新形势下,对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利用是民办高职院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及互动性。在学生就业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市场信息、学生信息以及职业规划信息整合。总之,要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建立民办高职院校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同时也能节约其成本。
3.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地讲授课程而获得信息并处理、分析和总结信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解决学生的疑问。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信息整合能力比较强,但是还需要配合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学习。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注意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
“互联网+”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民办高职院校资源平台,强强联合、多元互动,协调统筹,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壮大是民办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只有抓住机遇,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才能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湘苏.“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J].亚太教育,2016,10(33):190.
[2]张海燕.“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11(168):163-164.
[3]钱能,赵志斌,蔡冬玲.民办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4,3(16):43.
关键词:互联网+;民办;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民辦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应用互联网的成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还是学生的需求。本文就互联网与民办高职院校的融合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传统的行业发展比较有局限,而互联网不仅是对行业的完善,还是对行业的创新,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因此,创新就是“互联网+”的关键。“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演进。
二、“互联网+”时代给民办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
1. 对教师权威造成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教育”兴起,如线上图书馆、慕课(MOOC)等,使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更加方便、快捷。学生不必通过教师来探索知识,教师的权威性下降。
2. 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强化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增多了,教师的服务职能也会有更强烈的体现。
3. 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被大众熟知和接受,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特别是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当前,许多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如体验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以弥补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的不足。
4. 优化了民办高校的价值链
根据“波特价值链”理论分析,民办高职院校的价值链是招生、教学、就业创业链条上,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院基础设施等的组合。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办高职院校通过校园网、移动互联网建立智慧校园,使民办高职院校的科研教学信息化,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1. 创新办学模式
灵活的人员聘任制度,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优势。“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民办高职教育的优势更加明显,如服务型、专业化、低门槛等。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的特色优势,坚持多样化办学、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理念,探索推行“个性化培养”等教育模式,力争在办学模式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2.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在当前新形势下,对资源的获取、整合和利用是民办高职院校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通过教学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及互动性。在学生就业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将市场信息、学生信息以及职业规划信息整合。总之,要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建立民办高职院校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同时也能节约其成本。
3.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地讲授课程而获得信息并处理、分析和总结信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解决学生的疑问。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信息整合能力比较强,但是还需要配合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学习。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注意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使教学任务更好地完成。
“互联网+”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建立民办高职院校资源平台,强强联合、多元互动,协调统筹,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壮大是民办教育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民办高职院校只有抓住机遇,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才能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湘苏.“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J].亚太教育,2016,10(33):190.
[2]张海燕.“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转型[J].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6,11(168):163-164.
[3]钱能,赵志斌,蔡冬玲.民办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4,3(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