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几点做法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基石。
  
  一、创设新颖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新颖的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问题情境导入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1)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在甲杯水中放入21克糖,乙杯水中放入11克糖,哪一杯更甜,为什么?(2)如果甲杯有20克水,乙杯有25克水,在甲杯水中放入3克糖,在乙杯水中放入4克糖,你认为现在哪一杯更甜?要研究这个问题,大家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大家想一想每一杯糖水甜的程度与什么有关?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数表示每一杯糖水甜的程度?怎样表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自然地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2.悬念情境导入法。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许多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并利用这一特点巧设悬念。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一课,教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教师判断能否被2、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老师,但教师却判断得又快又准。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教师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为新知的顺利教授搭建了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
  3.故事情境导入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巧编故事,可以使学生一上课就能迅速进入引人入胜的数学世界。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是从《西游记》的故事引入新课的:“唐僧带着3个徒弟去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拿来一个西瓜要让师父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到了就急得想去抱西瓜。孙悟空大喝一声:‘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1/2还是1/5呢?’猪八戒连忙说:‘你吃这个西瓜的1/2,我吃这个西瓜的1/5。’孙悟空就切了这个西瓜的1/5给猪八戒吃。猪八戒一边吃完西瓜一边看孙悟空吃。‘咦,师兄的那块西瓜怎么比我的那块更大呢?’猪八戒感到疑惑不解。”于是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是1/2大,还是1/5大呢?”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达到最佳结合的集中反映。教师必须强化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条件,让他们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为每组学生提供了实验器材圆柱、圆锥和沙子,然后提出问题:“把圆锥里装满的沙子往圆柱里装,直到装满为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和讨论,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是等底等高,从而深刻理解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三、发挥评价功能,激发学生情感
  
  1.情境交融,激励评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认识的内驱力和催化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语言是教师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成为克服困难继续学习的动力。如当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评价,在评价时多采用“真不错”“真聪明”“还有另外的解法吗”等鼓励性评价语言。实践证明,教师的正面评价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信心十足、情绪高涨的学习状态中。
  2.捕捉契机,随机评价。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时,学生在看书时提出“倍数和几倍相同吗?”教师立即对这个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进行表扬,并提出:“谁会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同。教师接着问:“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疑惑了。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巧设问题:“它们各表示什么?它们所研究的范围一样吗?”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教师接着说:“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能通过讨论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老师抓住时机,层层深入设问,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振华小学 山东省胶州市胶西中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其他文献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结局,是一种不可治愈、渐进性发展的疾病.导师李淑菊用加味甘露饮治疗慢性肾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题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建构,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解决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认知基础、所要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题组。    一、新知建构时的题组设计要突出探究性    新知建构的题组设计既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又要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就能实现新知的自主建构。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氧代谢及BODE(B为体质量,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
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培养科学素养,如何构建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体系是关键。实施科学素养的实验教学策略大致归纳如下。  1.在化学实验中感悟科学情感,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质有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及实验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直观的素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痛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
1.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学生。  研究方法:抽样法、数据收集法、数据及资料整理法。  研究目的:考察南京市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年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比较男女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探讨影响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因素,对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2.问卷调查  采用的问卷是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吴本连制定的问卷经修订
[目的]探讨马鞍山市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方法]对马鞍山市15 868名妇女进行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病理组织学诊断三阶梯法的宫颈癌筛查,分析马鞍山市妇女
目的:探究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诊断意义.方法研究时较2017年5月-2018年6月,取以上时段内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55例,对其临床
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就是语言,即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于是,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的语言表达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有了很好的开头,还必须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又说上好的佳作总离不开“虎头豹尾”。因此,教授一堂课,即使你上得是何等成功,教授得是何等得当,如不去在意结尾,而草率收场,则难免有前功尽弃之嫌,实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