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低污染排放支架搬运车的设计

来源 :汽车工程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煤矿井下轨道运输过程复杂、耗时耗力、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支架搬运车,可将液压支架整体不拆解“面到面”一次性运送到新工作面,具有机动灵活、省时省力及安全性高的优点。另该车采用低污染排放的电控防爆柴油机,符合我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要求,实现了绿色发展和碳中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同时,支架搬运车可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设备的搬家效率,实现减员提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矿无轨辅助运输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
其他文献
针对雁崖煤矿8305工作面切巷坚硬顶板预裂问题,采取了切巷顶板密集钻孔联合深孔爆破预裂卸压的施工工艺,确定了合理的密集钻孔及深孔爆破参数,取得了较好的顶板平面定向切缝效果。
夏季,车主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汽车空调制冷效果差,这是由于制冷剂泄漏和蒸发器、冷凝器内外污垢造成热交换效果变差引起的,而制冷剂泄漏是空调使用中最为常见的故障。目前车辆上使用的空调系统一般为单冷开启式,制冷剂多采用氟里昂(R12或氟里昂的替代产品R134a)。在使用中,制冷剂易从各连接接头、油封处泄漏,将会导致制冷效果差或不制冷等现象。若不及时检排,将会影响到车用空调制冷效果。
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挖金湾煤业公司8102智能化大采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分别提出工作面水处理技术、支架喷雾降尘技术、双回路快速供液技术、支架跟机参数的优化设置,对比普通大采高工作面,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为提高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以及测量灵敏度,设计了一款正反馈式片上温度传感器。本款温度传感器在PTAT电流源基础上,增加了运算放大器正反馈结构,克服了传统温度传感器输出电压范围较小、精度较低的缺点,对器件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微弱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使输出电压范围极大增加,提高了测量精度以及灵敏度,进而对芯片内温度进行精准监测以提高系统可靠性;采用UMC 0.18μm CMOS工艺对电路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工作电压为(3.3±0.33)V情况下,在-45~125℃温度范围内,输出电压为0.569~3.273
为了提高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以及倍率性能,以浓硫酸作为溶剂,以氧化石墨烯、酞菁铁(FePc)作为原料,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酞菁铁改性氧化石墨烯(FePcGO)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拉曼光谱、XPS等方法证实FePc通过π-π堆积的作用均匀分布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研究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FePcGO复合材料的独特结构使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大幅提高,加快了电荷转移和电解质迁移的速率,FePc和GO之间紧密的π-π堆积赋予了材料结构稳定性;同时FePc分子的引入可提供赝电容,抑制还原氧化
摘 要:橋梁桩基周围形成局部冲刷坑时会导致桩基有效埋深减小,增大工程结构的安全隐患。目前研究的冲刷坑模型多为对称形态,而工程实际中的冲刷坑多为非对称形态,桩基处于更不利状态。合理计算桩周形成非对称冲刷坑后土体的应力变化是评价桩基承载力的关键之一,但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理论计算方法。针对该问题,根据试验实测的非对称冲刷坑形态提出了三维非对称冲刷坑的简化模型。将冲刷坑最大深度以上土体重度看做荷载,并基于B
为了研究铺层角度对头盔壳体用碳/芳纶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所测量的织物在头盔曲面上的最终取向,采用RTM工艺,设计制备了碳纤维织物单向取向为0°、5°、12°、32°、45°、75°、80°、85°的8种复合材料层板,研究铺层角度对其拉伸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铺层时试样的拉伸强度和模量达到最大,分别高出45°铺层试样88.16%和103.42%;在0°铺层时试样的弯曲强度和模量达到最大,分别高出32°铺层试样34.88%和43.97%;拉伸强度和模量、弯曲强度和模量随铺层角度增大
关于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诸多研究中,路径规划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当前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目的是在一定环境场景下利用所选定的评价指标获得一条连接起始点与目标点的最优无碰撞路径。文章介绍了几种应用于路径规划的算法及其基本原理与特性,回顾了不同算法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研究和应用,针对一些典型的优化方向对当前算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完备性、概率完备性、最优性及渐进最优性4个评价指标对以上算法进行简单比较,并对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共享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但受限于成本和技术条件,车辆的续驶里程与传统燃油车依然有较大差距,同时车辆网点数量也不够多。因此会产生对于续驶里程预测不准导致车辆在行车途中电量耗尽熄火、预约时车辆的剩余电量不足以行驶至目的地的问题,导致无车可用、用户的出行距离无法超出共享汽车的行驶里程上限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在电动车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整个行程能耗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能耗预测的纯电动共享汽车管理方法,以计算出用户行程所需能耗值为基础,根据此能耗值并结合用户的出行需求进行判断,从而减少甚
在某纯电动SUV车型设计的前期,通过STAR-CCM+软件对该车型天窗开启状态进行外流场的仿真计算。通过对天窗本体结构的优化,来降低风振对乘客舒适性的影响,同时在实车阶段通过调教,增加天窗开度的舒适位置,降低风振对车内乘员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