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差异形成的群体结构分析

来源 :麦类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江苏稻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明确提高产量的调控途径,以小麦品种扬麦25为材料,分别在江苏省扬州市和兴化市两地种植,设置高密无氮(Y0,基本苗300×104株·hm-2,不施氮)、高密高氮(Y1,300×104株·hm-2,施氮300 kg·hm-2),低密中高氮(Y2,150×104株·hm-2,施氮270 kg·hm-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明确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与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以黄淮麦区的127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粉质仪和拉伸仪等对其进行HMW-GS鉴定和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在 Glu-A1、 Glu-B1和 Glu-D1 3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x1、x-null)、4(x7+y8、x7+y9、x14+y15、x17+y18)、2(x5+y10、x2+y1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x1、x7+y9、x5+y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均最高,分别为7
西红柿营养价值丰富,西红柿炒蛋、西红柿蛋汤等更是家喻户晓的菜品.为了保证西红柿的产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确保西红柿的品质不受影响,积极把握西红柿高产栽培技术及水肥
本文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对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影响,于2019-2020两个小麦生长季,从湖北襄阳、枣阳长期稻-麦轮作和长期玉-麦轮作田分别采集小麦赤霉病穗,采用组织病理学分离镰孢菌单孢堆菌株,并对其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致病种和毒素化学型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91个镰孢菌单孢堆菌株;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为该区稻-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稻-麦轮作田分离菌株总数的93.0%,主要产生3-AcDON;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玉-麦轮作田优势种,占玉-麦轮作田分离菌
为揭示气候变暖下春季升温对小麦抗晚霜冻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以黄淮海北片广适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28为试验材料,在返青-拔节期以塑料温棚日均增温0.86~0.9℃,连续增温28 d左右,至穗分化为药隔期前揭棚,研究不同气候年型下小麦产量对晚霜冻的响应,并以小麦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净光合速率指标综合评价抗冻性。结果表明,春季增温后小麦幼穗发育加快,抽穗提前3~5 d,生育期缩短2~3 d,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8.97%~23.50%,花前营养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也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因此,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今人们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想吃的蔬菜,哪怕
为探讨低温胁迫发生前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H2PO4)对小麦小穗发育及旗叶生理特性的调节作用,以烟农19(冬性,低温不敏感型)和新麦26(半冬性,低温敏感型)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在小麦孕穗期于人工气候模拟箱内进行低温(2℃和-2℃)胁迫,并在低温处理前叶面喷施0.2%KH2PO4溶液,低温结束后分析了小麦幼穗冻害发生情况、小穗细胞结构、糖含量和旗叶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下小麦孕穗期冻害发生率显著高于2℃;不
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的成效越来越突出,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长效性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农业网络信息技
在我国许多领域,杉木都是重要的建材之一.杉木具有树体笔直、生长周期短、重量均匀的特点,能够有效应用于造船、建筑等领域.杉木还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因此也常用于医学领域.目
长期以来,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脱毒马铃薯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有的优势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不断扩大,创造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