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主体作用培养策略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56410029uoyuhao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主体作用培养的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培养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作用;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获得主体特性的充分展示,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中考分数定能力”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中只注重了数学习题的讲解和问题的解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特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能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提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创新性、探究性等主体特性,实现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个性等等方面得到进步和提升。成为新课改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之一。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宗旨。在进行教学时,提升学生主体特性。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创设适宜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能动学习潜能的挖掘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因素,学生能动特性是学生主体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学生在能动条件下的学习是被动强制要求学习下效果的5-6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内在学习特性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融合,设置出具有现实性、趣味性、能动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胃口,实现学生学习知识能动性的有效挖掘。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向学生设置了“某科学馆入场券的票价为每张100元。若买50张(含)以上,则票价打八折;若买100张(含)以上,则票价打七折。某团体超过50人,但不足100人,用七折价买100张入场券,比实际人数买票价打八折还便宜,则此团体至少有多少人?”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探究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创新求异思维的能力
  
  现代教育研究证明,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细心讲解和耐心引导下,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积累,更主要的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也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活动中的指导,做好学生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传播者”“指导者”,让学生学会“射人先射马”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和相互条件,掌握进行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实现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同时要提供学生进行问题解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解题中,实现课堂教学无限“活力”的充分显现。如在函数知识讲解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一次函数y=-x+6和反比例函数y=k/xfk≠0].1、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有两个公共交点?现在设“1”中的两个公共交点分别为A,B,那么LAOB是钝角还是锐角?”的问题,这时先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此题第二小题是属于开放性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当0  
  
  三、注重自主反思培养,提高学生科学评价水平的质量
  
  学生是具有自主辨析问题的个体,学生对解题思路、解答方法、学习效果的辨析水平直接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初中生相对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思维的辩证能力和赏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善于抓住学生进行问题辨析的实际。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评价反思中获得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采取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反思评价活动,让学生在反思评价中充分认清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开展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讲解“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求证:(1)EF∥AD,(2)EF=1/2 fBc—AD),”时,教师采用了反思教学方法,先有意向学生设置一个解答问题的错误情境,让学生进行进行辨析反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知识的复习,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进行了问题的思考,从而找出了问题解答错误之处,这时,教师再请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并让学生说出进行解题的思路过程,最后,教师请一些学生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找出解题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中,采用辨析反思,评价综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水平,为学生以后更好进行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知识传授的对象,学生主动特性的有效培养,能够对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和目标的有效实现,为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有效提升提供条件。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贯彻新课标理念,转换教学角色,优化教学措施,将学生主体特性充分激发和展现出来,使学生“愿意学”、“能够学”、“学得好”。从而实现数学学科教学目标效果的双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
其他文献
对农机具进行必要的技术保养,使其恢复原来的技术状态.是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的最佳选择。特别是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具,当农田作业结束后,有一段时间的闲置期,这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科
中英专家联合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理想平臺,是一套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鲜活的教材,自2004年秋季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思想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备受师生的青睐。各单元均出单元导入(welcome to theunit)开始,这一部分是这套教材的特点之一,充分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人以智,育人以德,把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实践。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现代社会知识增长速度的提升,终身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竞争化程度和个人社会生活复杂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这样讲,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作为一名生物老师,要响应时代对创新能力人才的呼唤,充分利用生物教学的主阵地——生物课堂教学,去开
麦子低头了。年年这会儿.便是麦客活动最盛的时候,走南闯北,连续作战,收割一把把熟透的麦子.收获一寸寸幸福的希望.、记忆里.麦客的脸大都是黝黑的,手粗糙且布满老茧。他们戴顶旧草帽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充满心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