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紧贴学生就业实际的德育工作在众多高职院校开展,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来探讨良好师生关系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德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a)-0173-01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院校的德育有着重要作用
1.1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活动效果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必将也对德育教育活动和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也正是这个关键作用,对师生关系起着重要影响,最终对德育效果起到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爱”的播撒者,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培育师,只有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才会加强唤醒学生对老师的爱,才能加大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有利于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所以说,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推进德育教育,教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地德育应有的效果。
1.2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的实施过程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是情感的交融过程,是生命的碰撞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在这种运动中,德育的效能会真正体现。师生互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活动,互动性的强烈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参与教育。师生建立在良好基础上的互相适应、彼此默契、相互补充的互动过程直接体现了德育的实质意义;师生良好的良性互动,建构的是具有巨大潜在效应的德育场。有学者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生双方的交融,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生命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在不同的相容层面上的结合。这种不同的结合层面,可以有性格、气质、兴趣等彼此容纳,也可以有彼此需要的相辅相成。这种需要相辅表现在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由教师与学生的社会目标和基本任务的不同,即“教”和“学”的差异所决定的。教师之对学生,有“教的需要”,学生之对教师,有“学的需要”,这便是师生关系得以牢固维系的基本点和最主要的层面。师生因需要的相辅性而形成的多层面的相容包含了德育的重要因素,其形成过程也是德育的重要过程。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德育效果的基本策略
2.1 沟通是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传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关键在于要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畅通沟通的渠道、提升学生的沟通意识,从而能够激发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一是老师思想上要重视,前面平等方面已经论述,要强调一个平等的观念,老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心态要平和,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去看待学生的行为。因为教师和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存在差别。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求学生,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扩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二是教师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要善于发现问题、掌握沟通方法,要能夠真正在沟通中化解学生的心结。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关系就更紧密。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要敏锐的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三是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有的时候不是没问题,而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沟通、和谁沟通等等问题,就这需要建立一定的渠道和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
2.2 榜样是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方向标
榜样是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榜样。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去亲近学生。学生紧跟榜样的能力十分强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用比较新颖和活的形象去影响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重新建构自己的外在职业形象。从着装上看,教师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教师的衣着可以带给学生新鲜、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的言行高度一致。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一言一行其实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自身修养和言行方面严格约束自己,给学生以良好印象。身教重于言传,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的美德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悄然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使者,以身作则,将美的道德、美的习惯带到学校,带到课堂。
3 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院校德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进行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需要。教师即使学生的榜样,也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角色,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刻意的将德育融合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和言行举止中去,这是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学校德育效果最大化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主编.真诚·通情·尊重[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2] 冰心,等.感悟师生情[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08.
[3] 王君.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浙江师范学校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杨鲁,谢俐.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4期.
[5] 熊杰.论师爱.科技创新导报,2011(8).
关键词:师生关系德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a)-0173-01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院校的德育有着重要作用
1.1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活动效果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教学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必将也对德育教育活动和效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也正是这个关键作用,对师生关系起着重要影响,最终对德育效果起到作用。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爱”的播撒者,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培育师,只有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才会加强唤醒学生对老师的爱,才能加大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有利于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所以说,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推进德育教育,教师就要让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学生不接受教师的“教”,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也难以收到地德育应有的效果。
1.2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就是德育的实施过程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过程是情感的交融过程,是生命的碰撞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过程。在这种运动中,德育的效能会真正体现。师生互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活动,互动性的强烈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参与教育。师生建立在良好基础上的互相适应、彼此默契、相互补充的互动过程直接体现了德育的实质意义;师生良好的良性互动,建构的是具有巨大潜在效应的德育场。有学者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生双方的交融,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生命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在不同的相容层面上的结合。这种不同的结合层面,可以有性格、气质、兴趣等彼此容纳,也可以有彼此需要的相辅相成。这种需要相辅表现在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由教师与学生的社会目标和基本任务的不同,即“教”和“学”的差异所决定的。教师之对学生,有“教的需要”,学生之对教师,有“学的需要”,这便是师生关系得以牢固维系的基本点和最主要的层面。师生因需要的相辅性而形成的多层面的相容包含了德育的重要因素,其形成过程也是德育的重要过程。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德育效果的基本策略
2.1 沟通是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传动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关键在于要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畅通沟通的渠道、提升学生的沟通意识,从而能够激发巨大的潜在的德育效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一是老师思想上要重视,前面平等方面已经论述,要强调一个平等的观念,老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教师心态要平和,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真正理解学生,不能总以成人的眼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去看待学生的行为。因为教师和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存在差别。如果教师总是用成年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求学生,把这些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就会不断扩大,沟通就必定会出现障碍。二是教师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教师要善于倾听、要善于发现问题、掌握沟通方法,要能夠真正在沟通中化解学生的心结。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所有的心灵都能体验到快乐、平等、愉悦,师生之间关系就更紧密。只有通过分享更深层次的思想与情感,教师才能用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和学生真实地沟通交流,才能以此感染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要对学生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做出回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要敏锐的捕捉住分享的最佳良机,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三是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有的时候不是没问题,而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沟通、和谁沟通等等问题,就这需要建立一定的渠道和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
2.2 榜样是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方向标
榜样是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榜样。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以身作则去亲近学生。学生紧跟榜样的能力十分强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庄重严肃的传统观念,用比较新颖和活的形象去影响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重新建构自己的外在职业形象。从着装上看,教师大方得体的装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教师的衣着可以带给学生新鲜、现代、自信的感觉和美的享受。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还需要教师的言行高度一致。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一言一行其实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自身修养和言行方面严格约束自己,给学生以良好印象。身教重于言传,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教师的美德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悄然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真、善、美的使者,以身作则,将美的道德、美的习惯带到学校,带到课堂。
3 结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院校德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进行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德育效果的需要。教师即使学生的榜样,也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导角色,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要刻意的将德育融合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和言行举止中去,这是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学校德育效果最大化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主编.真诚·通情·尊重[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2] 冰心,等.感悟师生情[M].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08.
[3] 王君.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浙江师范学校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杨鲁,谢俐.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4期.
[5] 熊杰.论师爱.科技创新导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