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0-02
  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迎接新课程。在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时,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有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绪,这是农村初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体制原因,我们都还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困难,导致厌学。其次,实验器材、设备稀少且陈旧。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学校的初中物理实验只能做一部分,而且多数都只能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更少。再次,近年来,物理在中考中的分值减少了,学校和学生也不够重视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丰富有趣,这就须得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科学知识。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从头开始
  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在兴奋与期待中迎接新课的到来,这门课难吗?好学吗?我能学得好吗?怎样才能学好这门新课程?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迎来了他们的第一节物理课。在第一节课上,我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来验证物理是多么的有用,是多么的有趣。在课堂上,我先是放了几段视频,其中有物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从露水的形成,冷暖空气的碰撞形成风和雨,到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的应用,神舟火箭的升空,以及利用太空望远镜看到的天外星体,让他们知道物理科学知识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接下来通过一系列小实验,再次把学生带回到课堂上,为什么冷水能让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为什么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力吹,乒乓球不会下落?为什么瓶子把鸡蛋吞下去了?然后再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来抛给学生,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不知不觉中,开心的第一课就结束了,而学生还沉浸在对物理知识探索的期待中。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觉得物理真是奥妙无穷,从而产生想要学习、探究物理的兴趣。
  二、自己动手,让学习的气氛浓郁起来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希望能自己亲手做实验。在我对八年级、九年级257个学生的“你喜欢上实验课吗”调查中,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学生都希望能经常自己参与到实验中,让自己通过实验探索想要的知识。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
  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天堂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影响,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师生配合。可以说一个幽默笑话、一则故事或让一个脑筋急转弯,自由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前预热活动。在本次对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你们上课”的调查中,无一例外的,学生都选择了“风趣幽默的老师”这一项,古板的课堂,会让学生觉得沉闷没有生机,风趣的课堂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风趣的课堂氛围再加上老师的广征博引,会让学生觉得这节课的时间很短。听黄恕伯老师的课,令我们都忘了是在上课,他幽默亲切的语言,再加上他魔术师般的表演,学生能不入迷吗?
  四、别出心裁的引入是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源泉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惑”,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在教学实践中,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今年去桂林参加的“广西初中物理优质课展示暨新课标新教材研讨活动”中,南京市树人国际学校的白振宇老师在上质量这一课时,他的引入设疑就很巧妙。他在不经意中,问一个学生:你今天吃早饭了吗?吃了多少?很多学生都一楞,老师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在学生质疑的眼光中,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同学坐飞船到了月球上,他要吃多少才能吃饱?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都积极的探讨。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质量的概念。
  五、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不断调控自己的情感,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真诚的帮助。对于“后进生”更应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营造情感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不是说老师没有威信,而是给了学生最大的信任,有了信任,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六、鼓励与表扬总是令人神采飞扬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以“鼓励与表扬”,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直接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不喜欢这个科目,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至是一个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
  在我所教的一个班级中,男生都不爱学习,而且形成了跟风的不良习气,要一次性改变是很困难的,这种情况下就要分散他们,于是,在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先找了些还比较容易纠正的孩子,对他说:老师发现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你和他们不一样。就这么简单的批评加鼓励,他竟然从此与众不同。多么神奇。另一个班的一个男生,很多老师都反映他爱说话,爱睡觉,还有小动作,在一次测试后,他认真的听了一节课,让我也很感动,在下课时,特别的表扬了他,在以后的课堂中,他真的变得很努力了,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物理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新课程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努力使学生作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1
【摘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对于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做好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十分重要。如何在课上做好凸透镜成像实验,并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直是困扰着初中物理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 凸透镜 成像规律 课堂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
【摘要】所谓“减负增效”,就是通过精心的教学方案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化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减少课堂内外重复、低效率的学习活动,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合理的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减负增效”背景下进行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学习,合理的设计导学方案,让学生最大化的吸收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5-02  这是根据电阻并联或者单独接在电源上时的电功率,推导出的电阻串联时的总功率与其并联或者单独接在同一电源上时的电功率的关系式,即:串联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倒数等于电阻并联或单独接在同一电源上的电功率的倒数之和,如果是两个电阻串联,则串联后的总电功率等于这两个电阻并联或单独接在同一电源时的电功率的积除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