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90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解答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疑惑。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不难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育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本职工作没有发生变化,关键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发生了转变。
  一、课堂导入时的引导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学生通过课堂导入引领,能夠迅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笔者先通过PPT展示清朝末年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观察。播放到清末城市的照片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照片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个学生说:“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现在的大烟囱。”很多同学都在笑。我抓住了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同意这样的观点:“穷!落后!”于是趁机指出这说明当时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农业社会,没有工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接着我又展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了英国已经成为工业国家,具有雄厚的实力。接着,我提出问题:这样的两个国家如果发生了战争,会有什么结果?大部分同学给出了自己的判断。通过这样的引导,能使学生感知当时中国的样子,体会当时中国的落后,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且通过引领学生分析图片,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领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史观,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用PPT展示鸦片战争中中英士兵的图片,提示学生去观察这些士兵的装备有何不同。学生们回答踊跃。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装备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积极回答:“实力相差较大!”接着我出示南京贡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地方?有去过的吗?然后引出“考试的内容和现在一样吗”这个问题。学生都已经学过关于科举考试的内容,了解科举考试大大禁锢了人们的思维。通过分析得出,清朝的读书人关心的是中举做官。接着,又展示英国的科学理论照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读书人”追求的是“八股取士”做官;英国的“读书人”追求科学技术理论。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大大落后了。这样,在比较分析后,学生能感受到史料分析的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遇到的新的史料。
  三、课堂总结时的引导
  课堂总结是把一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归纳。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多、范围广、头绪杂,涉及的年代、地点、人物和事件多。为此,我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梳理基本的思路,如:事件—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或意义。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整理成基本的脉络,形成基本的思维,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达到自我的转化吸收。在学习完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在课后反复加以巩固和强化,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使得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权威性”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处在平等位置,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学会简单的唯物主义历史分析方法,透过历史事实发现历史本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其他文献
高中地理不仅知识概念非常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关联性。不仅如此,地理学科中的典型案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距离,因此,学生很难充分理解一些地理现象。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发挥多媒体的巨大优势,将静态、抽象的地理知识转为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理想的教学课堂。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基本政治素养的培养有重大意义。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政治理论知识或高考考点的讲解,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政治教学效果较差。高中政治教学既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明确教学内容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与组成,又要在实际教学中联系时事热点,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政治学科知识。  一、时事政治对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展开探究。  一、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证课堂的丰富性,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会得到提升。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还可以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教师开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  一、创
近些年来,影视行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影视资源。大量内容丰富的影视剧也逐渐被教师当作教学资源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历史影视资源能将书本上的历史人物、事件绘声绘色地、生动形象地转换为五官均可感受到的鲜活的人物、真实的场面,同时还能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利用影视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准确
5E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引入、探究、解释、拓展、评价”五个方面,强调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深入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同时达到思维拓展的目的。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采取5E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趣味性的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中,5E教学模式在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则是拓展和提升。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间虽然存在着内容上的部分重复,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
问题驱动教学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它主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提问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将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的方法有效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呢?接下来,笔者将谈谈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
时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并完成对他们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会影响时事在课堂中的教学价值。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借助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时事作为近期发生的现实事件
色光三原色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的重点知识。现有演示色光三原色的实验器材较简陋,实验效果不明显。Arduino电子设计平台是意大利米兰互动设计学院开发的一款开源硬件,能匹配上百种传感器模块,每种模块的功能不同,大部分都能用于课堂演示实验。如果能将其引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